本文編譯自:FT,圖片來自:Reuters,作者:Tom Hancock、Wang Xueqiao、Qian』er Liu
從不足1%到超過100%,跨國車企中國合資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命運各不相同,下滑是主旋律
不斷萎縮的中國汽車市場正對外國汽車製造商造成沉重打擊,一些企業的產能僅使用了一小部分。這引發人們的擔憂,許多企業可能因此將被迫退出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
福特和標緻母公司標緻雪鐵龍(PSA)受到的衝擊最大,他們的工廠產量遠低於產能,處於歷史地位,原因是去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近30年來的首次逆轉,銷量大幅下降。
英國《金融時報》對福特合資夥伴長安汽車生產數據的分析顯示,今年上半年,福特在華工廠的運營規模僅占總產能的11%。今年上半年,福特在華銷量同比下降27%。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PSA集團與長安的工廠僅生產了102輛汽車,這意味著產能利用率降至1%以下。PSA集團與東風汽車的另一家合資企業的產能也僅使用22%。該集團表示,上半年在華銷量下降62%。
分析師表示,工廠通常需要使用80%以上的產能才能實現盈虧平衡。目前的狀況突顯了福特和PSA所面臨問題的嚴重程度。
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羅賓·朱(Robin Zhu)表示:「在不遠的將來,一些汽車製造商將需要考慮他們在這個市場的地位。」 他預測由於產能過剩,主要外資集團的在華收益將「非常疲弱」。
諮詢公司JSC Automotive的約亨·希伯特(Jochen Siebert)表示,對於一些汽車製造商而言,尤其是那些售價低於15萬元人民幣(合2.2萬美元)的汽車製造商,在中國是「註定要失敗的」。
然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派翠克·袁(Patrick Yuan)表示,海外集團要努力度過這個難關。他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是最大的單一市場,這個規模太大,不容放棄。」
去年,中國汽車市場乘用車銷量下降4%,至2300萬輛。今年的銷量繼續下滑,上半年同比下降14%。
2019年上半年合資企業產能利用率
數據來源:公司報告,中國汽車製造商協會,Jefferies
福特正試圖努力保持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該公司計劃在中國推出新車型,藉此提振銷量。
但仍有人擔心,他們可能會步日本汽車製造商鈴木的後塵。去年,鈴木成為數十年來首家退出中國市場的大型汽車製造商。
PSA當地業務主管表示,該集團與長安汽車在深圳的合資工廠已大幅減產。「三四年前,這裡有數百名PSA員工。兩年前,他們中的許多人無緣無故地請了幾天假,然後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
「我們的訂單不多,產量也很低。」一名剛從工廠下班的工人說,一些員工已經辭職。「他們走了。工廠沒有足夠訂單的時候,他們只是無法忍受只拿著基本工資。」
PSA集團表示,其中國DS品牌「正在制定一項新戰略,支持其對中國長期堅定的承諾」。
即便是在華表現更好的大眾汽車和通用汽車等其他外資集團也受到了衝擊。大眾汽車公布,今年第一季度銷量同比下降6%,而通用汽車銷量下降10%。
伯恩斯坦的數據顯示,通用汽車和大眾合資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一般都在80%以上。合資企業上汽通用的產能利用率為88%。
但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計算,今年上半年,大眾與一汽集團(FAW Group)的合資企業中,這一數字為77%。
對於這些海外汽車製造商來說,中國市場的問題尤其令人擔憂,因為他們必須利用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汽車,而這些合資公司利潤豐厚。
中國市場是全球汽車製造商盈利的關鍵 2018年該市場對稅前利潤的貢獻
數據來源:Evercore ISI
諮詢公司Evercore ISI的數據顯示,大眾汽車和通用汽車去年在華銷量分別貢獻了公司稅前利潤的38%和23%。
然而,伯恩斯坦的數據顯示,今年高端車銷量依然強勁,戴姆勒的合資企業北京奔馳(Beijing Benz)的產能利用率接近90%,而華晨寶馬(BMW Brilliance)的產能使用達到96%。
此外,據該機構估計,本田和豐田等日本汽車製造商的表現也不錯,由於加班加點,他們的合資企業產能利用率超過100%。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7月以來,中國汽車銷售下滑已導致汽車行業就業減少5%,相當於22萬個就業崗位。中國汽車銷售下滑的原因包括經濟增長放緩、新的排放規定以及削減購車補貼等等。
一些分析師認為,市場已經觸底反彈,明年有望恢復增長。但與十年前的兩位數增長率相比,未來的增長可能也只有1%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