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增6種鳥類!蘇州這個地方被稱為「候鳥的天堂」你去過嗎?

2019-12-25     看蘇州

【看蘇州專稿 文/史博文】

一隻腳蹼劃開靜謐的水面,

一聲鳴叫打破冬日的寧靜,

這便是候鳥光臨蘇州的信號。

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

都會有成千上百的候鳥

從遙遠的北方飛越到太湖之濱越冬停歇,

在此繪出一幅「候鳥天堂」的畫卷。

太湖湖濱濕地公園明星物種—小天鵝(國家II級)

眾所周知,濕地是鳥類的天堂,

野生鳥類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濕地能量流動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濕地與水鳥

據看蘇州記者了解到,

通過蘇州綠羽生態環境諮詢工作室一年的調查,

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共發現了11目31科102種

根據歷史調查數據比較發現,

增加了6種新鳥類。

占蘇州總鳥種的53.47%,占江蘇省鳥類的41.39%

根據年度鳥類調查情況,

較2016年增加了20種,較2017年增加了25種,較2018年增加了16種

冬候鳥 白眉鵐

黑鸛(國家I級)2015年10月

2019年度調查中增加的6種鳥類新記錄

分別為:赤膀鴨、赤頸鴨、花臉鴨、

斑姬啄木鳥、栗葦鳽、棕臉鶲鶯。

展翅的赤膀鴨

斑姬啄木鳥

另外,本年度還觀察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2種,

分別為:小天鵝、鴛鴦、小鴉鵑、

鶚、鳳頭蜂鷹、日本松雀鷹、鳳頭鷹、

蒼鷹、普通鵟、紅隼、阿穆爾隼、游隼。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普通鵟


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分為

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合理利用區3個區域。

其中,生態保育區沿太湖岸線從水風車延伸到麗波灣,

是濕地公園最大、最重要的區域

有超過70種鳥類在此棲息繁殖。

生態保育區

保育區內的綠頭鴨和斑嘴鴨

黑水雞在浮島上繁殖


恢復重建區沿漁洋山呈長條狀分布,位於太湖麗波灣,

是濕地公園內鳥類最為重要的棲息地之一

特別是太湖濕地明星物種、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最主要的越冬地。

今年11月15日在麗波灣記錄到8隻小天鵝的身影,最多時達39隻

恢復重建區

小天鵝在水中覓食


合理利用區是陸地與太湖的過渡區,

由草地、樹林和蘆葦濕地組成的主要的環境結構,

是遊客遊覽濕地、認識濕地的主要場所

蘆葦濕地是合理利用區的一大特色,

棲息在蘆葦濕地中的鳥類,既能夠以蘆葦濕地為庇護場所,

又可以取食蘆葦種子和蘆葦中的昆蟲等食物.

合理利用區

水面上棲息的小鷿鷈


每年太湖沿岸進行的蘆葦收割

會干擾到鳥類的正常棲息。

為了保證鳥類的生活不受影響,

濕地公園採取蘆葦輪割的方式

既能保護水質,又為野生鳥類保留了棲息地和提供食物。

輪割後的蘆葦

黑水雞在蘆葦中棲息

褐頭鷦鶯在蘆葦上覓食


雖然,濕地公園不僅在營造豐富多樣的濕地生境的基礎上,

也對環境進行了嚴格的監測和管理維護,

但是仍有不少外部因素會干擾候鳥們的棲息。

因此,濕地公園工作人員郭露霞建議

有關部門應避免無關的漁船、快艇和帆船進入候鳥棲息地

採取相關措施減少車輛噪聲對候鳥的干擾

並且她不建議使用無人機等機械設備靠近候鳥

來保證它們在太湖度過一個溫馨的冬天。

小鷿鷈受到快艇驚嚇

小天鵝易受到船隻的干擾


太湖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屬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號稱「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里」。太湖水面面積2338平方公里,已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國家重要濕地名錄。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湖濱濕地。

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

2009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通過5年的規劃、建設,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於2014年12月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正式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一隅

根據國家級濕地公園的要求,同時為了反映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成效,需要對園內的生物多樣性進行調查摸底並開展長期監測。

希望通過鳥類調查,掌握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內不同季節,不同生境的野生鳥類資源狀況,從而為持續改善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的濕地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提供科學依據。

正在進行觀察的鳥類觀察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vpiP28BMH2_cNUg2Dz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