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陀螺」書記滕逸鶴:用生命捍衛百姓安全

2020-02-28     寶雞檢察

 2月21日上午,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東站街道辦事處一中西路社區疫情防控卡點上,值班的黨員幹部仍在忙碌著。在防控隊伍中,卻再也沒有了社區黨委書記滕逸鶴繁忙的身影。連日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滕逸鶴像個「陀螺」一般,未曾停歇,終因過度勞累,於當天上午突發心源性疾病,送醫院搶救無效,「陀螺」猝不及防地停止了轉動。這是她擔任一中西路社區疫情防控負責人的第27天,是她擔任一中西路社區負責人的第3個月,是她人生的第47年。

  一中西路社區疫情防控卡點守護著7個片區萬餘名群眾。這些群眾可能還不知道,幾天前還在這裡值守的滕逸鶴從此不再出現。他們甚至不知道,那些口罩遮面、守護過他們的人中,哪個是滕逸鶴……

  「陀螺」停下來前最後的樣子

  2月21日清早,幾乎一晚沒睡好的滕逸鶴開始和「頭疼、頭暈「作著鬥爭,天蒙蒙亮不久,她就又忙著騎上「電驢子」到了單位。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她已經習慣了每天大早第一個到單位,提前做好工作安排:「2月21日7點半,內容:疫情動員部署會議。1、為社區分發消毒液……4、安排晚上的值守人員。」「滕姐,你的臉色不好看,你快回去休息一下吧」剛到單位的社區副書記楊蓉發現滕逸鶴面色蒼白、說話無力。滕逸鶴在「戰友」楊蓉的催促下,準備回去休息緩緩,臨走時還不忘叮嚀道「手套在側面的柜子里,本上記得那幾個值守點需要再去進行消殺,體溫槍也得注意調試了,你們勤盯著點,我回去找個頭疼藥吃,一會兒就回來!」 可是,滕逸鶴食言了,她再也沒有回來,值守卡點上的戰友們再也聽不到她的新指令……

  「疫情緊急,等忙完這陣子我去醫院找醫生調理下就好了」

  「非常敬業」、「工作細緻」、「責任心特彆強」……認識滕逸鶴的人都說她是一個樸實溫和、嚴謹認真的人,身體看上去更是有種胖胖的結實感,從站北路社區、西一街社區到西五街社區、再到一中西路社區的18年基層工作生涯中更是很少聽到她叫苦叫累。一中西路社區的同事們回憶,最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無意聽到滕逸鶴幾次提到過身體有些不舒服。2月8日,東站街道黨工委書記雲元熙看到滕逸鶴面色憔悴,因為疫情防控她每天跑街串巷體重也瞬間「暴瘦」下來,關切地詢問後要求她回家休息,滕逸鶴只是簡單地回了一句:「疫情這麼緊急,我就是睡不好頭疼頭暈而已,等忙完這一陣,再去醫院找醫生調理下應該沒問題。」當時,包頭的疫情正在迅速升級階段。等待她的,是各種安排部署、是馬不停蹄地奔忙、是寒冬里的堅持,滕逸鶴不敢多有一刻停歇,實在撐不住時也大不了就在家眯上一會兒而已,之後就又主動請戰繼續回到一線安排部署、值守防控。在她的心裡,居民的生命安全,擺在第一位。為了這個「第一位」,這個一直拚命做事的女人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守護了別人的生命!

  「這27天對她來說,過得很快,也過得很艱難」

  「當時安排滕逸鶴到一中西路社區擔任黨委書記主要就是看上她工作踏實細緻,能擔當敢作為,這次把社區的7個值守點片區交給她也很放心,這裡大部分都是老舊小區,很少有物業封閉管理,疫情防控不好開展,工作量也非常大……唉!」東站街道黨工委書記雲元熙突然停頓下來,一聲長嘆,黯然神傷。因為他想到滕逸鶴的丈夫在2016年因癌症去世後,她一個人頂住生活的重擔,女兒這個寒假回來幾乎也沒和她有過幾天完整互相陪伴的日子;想到滕逸鶴的年邁的父親身體非常不好,高齡的母親也需要人照顧,她卻毅然決然選擇舍小家護大家;想到這個新上任的社區負責人沒有絲毫的畏難退縮扛住了所有的壓力,每天除了深夜回家睡上個把小時外,剩下的所有精力都耗在疫情防控的戰線上,這個七尺男兒也忍不住哽咽道「臨走前沒享受上好日子,這些天對她來說,過得很快,也過得很艱難。」

  「媽媽就這麼突然走了,從此我就成了孤兒,她這麼拚命工作就是為了大家的安全。」

  滕逸鶴的女兒劉碩林,這個眉清目秀、溫柔嫻靜的女孩兒才19歲,可卻表現出讓人心疼的懂事,她幾次眼圈泛紅卻又幾次抑制住眼眶裡轉動的每一滴清淚,緩緩地介紹道「我媽媽很堅強,我爸爸癌症去世後,她是真的傷心欲絕呀,可是為了能讓我安心高考,她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好情緒,在我面前從不掉淚。她也很實在很樸實,從來就是家庭和單位兩點一線,在家裡勤儉節約幾乎不去逛街旅遊,在單位常常照顧其他人的各種困難,總是給自己『攬事兒』,她還非常有責任心,這幾年她為了把家庭、親人照顧好,把工作做好,都是全身心投入,唯獨把她自己全忘了。」說到母親的「忘我」,這位剛剛上大學的孩子,終於掩面抽泣起來「我再奮鬥幾年就能工作掙錢了,她好不容易有盼頭了,可是做夢也沒想到啊……」子欲孝而親不在,這種傷痛足以使得為人子女的都會讓眼眶裡溢滿的清淚決堤。

  「早知道她還病著,就不嘮嘮叨叨緊逼她了」

  2月中旬,有幾天倒春寒,那時候氣溫特別低,裹著棉衣的滕逸鶴在外面跺著腳、搓著手堅守著,頭疼欲裂的她沒有吱聲,也沒有提早收工,一直熬到晚上十點多,輪值的上崗了,她急忙騎上電車去父母那兒拿點去痛片。為了不影響第二天工作,滕逸鶴匆匆說了幾句話就準備出門,這時候,乾了一輩子社區主任的母親,一邊給她往包里塞藥一邊叮囑她「疫情防控這麼嚴峻,你是一名黨員,要堅持,可不能當逃兵。」接受採訪時,這位74歲的老人失聲痛哭「沒想到這次分別竟成了永別,早知道女兒還帶著病,就不嘮叨緊逼她了。」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沒有誰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滕逸鶴這個基層工作者是那麼普通,沒有轟轟烈烈的驚天壯舉,沒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壯語,在流逝的時光里,很多人後來也許不一定會再記得她;可她又是那麼崇高,需要仰視才能感悟她的精神境界——無愧於崗位,便是最長久的堅守; 無愧於初心,便是最鄭重的承諾;無愧於使命,便是最有力的擔當;她用實際行動告訴這場戰「疫」中的人們 「面對疫情,我們永不言退!」

[責任編輯:張夢嬌]


來源:包頭文明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ri6jHABjYh_GJGV8f_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