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許多家長面對調皮怎麼說都聽不進去的孩子時,常常怒髮衝冠,火冒三丈,具體採用的處理手段就是扯著嗓子,大聲怒吼,殊不知,這發出的怒吼如同潑出去的水,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真的是再難彌補。
朋友小芳打電話告訴我,感覺兒子沒有以前聰明伶俐了,記憶力和理解能力都嚴重下降,兒子班主任也專門提醒她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背一篇簡單的課文,她兒子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磕磕巴巴勉強背誦出來,而別的同學讀上幾遍就能流暢的背誦了。
按照這種情形繼續下去,孩子很快就會被其他同學全面碾壓。小芳很是發愁,孩子做作業,明明很簡單的問題,跟他翻來覆去講幾遍,可就是記不住,反覆錯。小芳本來性子就急,怒氣一上頭,忍不住就會吼孩子。結果沒有用,繼續錯,真的是快把自己給氣死了。
我非常了解小芳的暴脾氣,一吼起來,連她老公都要抖幾下,更別說孩子了。而且這種吼罵還是持續性發生。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指出,「言語暴力對兒童有長期持續性的損害,許多有暴力傾向的人都有小時候遭遇語言暴力的經歷。」看似言語暴力造成的傷害只是暫時的,其實家長長期的語言暴力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特別是會影響他們的智力。
一、為什麼孩子被吼後,容易變笨
1、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過程中,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如果經常受家長的吼叫,精神高度緊張,連接左右腦的神經纖維束局部會造成缺失,從而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2、海馬體退化
人類天生帶有自我保護的機能,一旦當我們遭遇到暴力的時候,就會自動採用一種忘記傷害,逃離痛苦的方式,讓自己避免受傷。因此,當父母向孩子怒吼的時候,他們的自我保護機制就會打開,遺忘這些令自己痛苦不堪的記憶。大腦負責記憶功能的是海馬體,這時身體會制止海馬體去記憶,日積月累,會導致海馬體的機能退化,那麼孩子的記憶力當然受到影響。
3、語言理解能力變差
科學家經過大量研究發現,那些遭受過父母言語暴力的孩子大腦,韋尼克區(主要負責語言理解)和前額葉區之間的連接明顯減少,而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接越少,那麼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則越差。
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和他的團隊,對父母言語攻擊孩子的傷害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發現父母吼罵過孩子以後,即使事後再用各種方式向孩子表達歉意,對他們的傷害也於事無補。
二、為什麼大腦對吼罵的反應更敏感,記憶會更加長久
1、大腦的特殊處理機制
學者布魯·斯佩里認為「大腦是通過使用來發展」。如果同樣的大腦迴路被多次反覆激活,大腦就相應馬上進入激活模式。比如孩子總是被家長吼罵,那麼大腦就特別擅長感到恐懼和害怕。
2、情緒腦的應急機制
「爬蟲類腦」和「哺乳類腦」是人類大腦里最為古老的兩個部分,占了大腦體積的70%,二者共同構成情緒腦,當發現到有危險逼近時,就會釋放出大量的激素,提醒警示已處於危險之中,引發身體的警惕。然而情緒腦的細胞構成相對簡單,所以,只會根據大致情景內容的相似性做為判斷依據。
因此,如果家長經常吼罵孩子,當孩子發現自己不能流利回答家長問題時,儘管媽媽此時說話態度還很溫柔,但是大腦會下意識地預判媽媽馬上要發飆了,孩子內心立刻出現恐懼,本能地做出自我保護的反映。
3、杏仁核的處理方式
大腦中的杏仁核負責向我們報告潛在的危險,刺激身體對於壓力做出反應。而且,就算過去很多年,杏仁核依然會發出同樣的警告,讓身體在面對相似情景時,總是產生應激性壓力反應。所以,語言暴力的記憶會一直伴隨孩子多年。
相對於吼罵孩子,家長愛護孩子的時間更多,但是孩子仍然對吼罵的記憶更加深刻和長遠,這就是大腦機制的反應原理。家長一定要及時轉變思想,多多深入了解孩子,用愛和誠意搭建起孩子的信任。
三、管理孩子,家長需要換種方法
1、改變說話的態度和語氣
家長要想管好孩子,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改變對孩子說話的態度和語氣,用溫和的態度,保持中低聲調。這樣會有利於保持自己的威嚴,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相比於大聲批評孩子,用中低聲調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和記住,這是因為低聲調可以讓孩子更理智、情緒也趨於平和,還有利於自我反省。
2、運用同理心
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不妨時常進行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重新認識事件,只有深入了解,才會跟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看到過一個故事,孩子拿著掃帚在掃床單,家長並沒發怒或馬上訓斥孩子,而是心平氣和的詢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孩子說,看到爺爺奶奶的床單髒了,想打掃乾淨,家長瞬間明白,原來孩子覺得爺爺奶奶太久沒來了,打掃乾淨床單,是一種想念的行為。只是孩子年齡小,用錯了打掃方式,所以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考慮問題,學會真正的傾聽和接納孩子。
3、就事論事,讓孩子為後果負責
教育劇《小孩不笨2》里有段話說:大人經常以為,和孩子進行了很多溝通,其實,都是他們自己在講。所以,家長在表達自己的「憤怒」時,不妨將情緒化的語言用具體描述來代替,將孩子要承擔的後果也講明白。
比如:用「媽媽在工作,你要小點聲」來代替「別鬧了!煩死人了!」用「被子沒疊,你要把它疊好」來代替「你又偷懶不疊被子,說了多少次了!」
最重要的是,這裡提到的後果,只要在合理範圍內,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負責。比如說,不想吃飯,就餓一頓;故意損壞的玩具,就不再買新的。
當代知名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表示:「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壞的力量比好強」。家長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人生導師,這就決定了家長必須合格,為人父母管理孩子一定要拿捏好度,用科學的育兒方式,才能事半功倍,請從現在起停止吼叫孩子吧!
今日互動話題:你認同正面管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嗎?你有哪些管理孩子的好方法呢?歡迎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oBpiG8BMH2_cNUgXY1z.html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