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推出了相關監管政策,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召回監管的通知》。
《通知》內容簡明扼要,羅列5條,直指當下汽車OTA升級「亂草叢生」的真空地帶。為了讓大家免去閱讀「文件」式文本的枯燥乏味,簡要「解讀」如下:
一,終止「野蠻生長」:2020年12月31日前,所有具備OTA升級能力的車型必須報備;
二,拒絕「暗度陳倉」:通過OTA升級消除汽車產品缺陷的行為,值得鼓勵,但不能偷偷摸摸進行,更不能用OTA這樣一件「洋氣」的外衣,替代傳統「召回」;
三,「軟硬兩手抓」:之前涉及汽車硬體安全問題頗受重視,之後,汽車系統與網絡安全事故必須組織調查,形成報告。軟體安全問題地位提升;
四,「發動群眾」:汽車生產商採用OTA隱瞞車輛缺陷,從而規避召回責任的,任何人、任何單位組織可以直接向監管部門報告;
五,「有法可依、違法必究」:OTA升級流程必須嚴格執行,誰也不要想成為「漏網之魚」,否則依法處理。
針對上述,咱也不往大了說,僅針對消費者而言,無一不是超級利好。「凡事有人監管,遇事投訴有門」,才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定海神針」。
▍「緊箍咒」因何而來
但,11月25日,這個「上不挨天、下不接地」的日子,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緊急出手」,事情終歸是有些起因的。
OTA即遠程升級(Over The Air),隨著智慧型手機時代的來臨,這也不算個新詞。最早是安卓手機上推出的一個便捷技術,其意義在於終結了手機軟體升級需要連接電腦、下載關聯軟體,才能完成安裝與更新這套繁瑣的流程。
隨著汽車智能化時代的來臨,「軟體定義汽車」的概念被提出。2012年,特斯拉在Model S(參數|圖片)上率先開啟OTA,此後迅速蔓延全球汽車行業。
特斯拉開了個「好」頭,但特斯拉也帶了個「壞」頭。
眾所周知,智能汽車的OTA升級,必然會針對動力系統、制動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等進行改寫,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更甚者,黑客通過逆向技術,可以實現偽造指令,完成遠程控制汽車。
2014年,有媒體報道,360團隊曾經做過演示,通過遠程操控了一輛Model S,在其行駛過程中,打開了天窗,幸好只是測試,幸好只是打開了天窗而已。
但現實終歸是「殘酷」的。
2020年5月13日,特斯拉APP第三次宕機發生在了中國。當日晚,有多名車主幾乎在同一時間反映特斯拉APP無法與車機連接,導致車機黑屏、手機鑰匙失效,無法獲取車輛信息等。很多車主無奈只能選擇盲開,這為可能出現重大安全事故埋下隱患。
這事兒沒完。
8月,不少中國特斯拉車主發現,自己手機APP上竟然出現了很多他人、異地,甚至國外特斯拉車輛的信息。
一位重慶Model 3(參數|圖片)車主用視頻展示,他的APP能夠遠程控制遠在千里之外湖南衡陽的一輛Model 3的空調、燈光。無巧不成書,被操控車輛的車主和他在同一個車友群里,還留言:我升級3.0之後,出現BUG了。
隨後的9月3日,特斯拉在美國早尖峰時間,第四次爆發規模性宕機4小時。
上述特斯拉汽車軟體出現的重大問題,因為是「軟毛病」。之前汽車召回依據為《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以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其中並沒有明確汽車OTA的性質以及是否屬於召回的範疇。
一旦我們「稀里糊塗」,特斯拉就「樂享寬鬆」。
毋庸置疑,特斯拉會利用後期OTA來「偷偷」解決上述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根本沒有誰會提及、聯想到「召回」兩個字。
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夾雜著正確的OTA,比如,針對Model 3的動力系統,特斯拉發布了一個價值2000美元的升級包。車主付費升級後,可以增加約50PS的動力輸出,零到60英里的加速時間可以提升至3.9S。
真假難辨之際,「商機無限」。
特斯拉可以,別人憑什麼不可以?此前一直在線下改裝市場的ECU(電子控制單元)刷寫服務,被移至線上,更便捷的操作讓OTA正在打開一個全新的「灰色」市場。
▍誰促成「緊箍咒」迅速上馬
萬萬沒想到,僅限於軟體的OTA,就這樣被一眾造車新勢力玩出了「花兒」來。
新勢力們認為,之前的傳統造車,一年一次小改款,三年一次中期改款,五年完成換代的做法,就是太「LOW」,他們的智能化改造,可以通過無限次的OTA,讓汽車自己成長。
顯然,這個理論或許成立。而其中有人正是利用「正確」的理論做「夾帶私貨」的事情。OTA的意義被拓展到汽車硬體上面來。
比如,2019年4月,蔚來對老車主開放了付費OTA,推出11.3英寸中控屏選裝和升級服務;2020年上半年,國產特斯拉Model 3為上百位車主完成了自動駕駛計算機硬體3.0的升級更換。
這些「擦邊球」打得已經讓用戶很是不爽,但好歹還在智能化範疇。
2020年11月初,各方壓力之下,理想汽車終於直面之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已經造成理想ONE(參數|圖片)多次「斷軸」的前懸架下擺臂球銷脫出的問題。
但「升級」兩個字用得太順了,理想汽車脫口而出,我們這是要「升級」汽車硬體。
事實上,今年4月,理想汽車CEO李想公開表示,理想汽車三年內不會推出新車,現階段主要圍繞理想ONE升級。
李想同時表達了支撐這一做法的原因:傳統車企提升銷售的辦法是降價,產品力和質量已經不會變化,但智能汽車企業有比降價更好的選擇,即產品力和質量都可以改變,讓用戶看到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成長的車,而非必須等到下一次改款才能改變。
彼時,理想汽車納斯達克上市的事情還懸而未決,「缺錢少糧」的李想用這套理論來「安撫」內外,也無可厚非。不曾想,與滴滴公司聯合打造出行品牌的項目果真「流產」,李想一語成讖。
理想ONE成為理想汽車之後相當長時間的一顆獨苗,容不得其有半點閃失。理想汽車的「升級」概念被無限放大,直到關於汽車機械品質範疇。
在這個問題上,11月下旬,特斯拉同樣因車輛連接前上控制臂和轉向節的螺栓存在故障,對401輛2020年款Model Y(參數|圖片)實施召回。儘管馬斯克「喋喋不休」,妄稱中國車主操作不當,但好歹特斯拉「認栽了」,啟動的是「召回」流程。
當師傅的都認了,做學生的理想汽車還在「咬文嚼字」。堅持了6天之後,事實證明,理想汽車試圖用「升級」代替「召回」的「如意算盤」最終在監管部門的問責之下,沒能敲響。
但,理想汽車的一通「別樣」操作,最終加速了OTA監管《通知》的落地。理想汽車以反面教材的身份,促成了一項利好規定的快速落地。不知道,我們是該「怨」理想汽車呢?還是該「謝」理想汽車?
▍「緊箍咒」約束了誰
誠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紅頭文件,是針對整個市場出現的「亂象」,絕無特指某某之說。
但事實上是,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崛起,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產品「熱點」:
無往不利,一切問題的「萬能解碼器」,本文所討論的OTA算一個。
「無限」追求超長續航,啟用大容量、高密度動力電池,幾乎把「安全問題」放在了「第二位」,為此今年5月工信部緊急出台《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也必須要算上一個。
自動駕駛一直為新勢力造車自視「高人一籌」的重要能力,其中不免有誇大和違規嫌疑,鑒於其為更關乎安全的事項,早在2018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印發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
2020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車輛智能管理)》,為杜絕其中「噱頭」大於實際,監管部門還真是用心良苦,這還得算上一個。
所以,無論之前還是以後,一個接一個的「緊箍咒」,隨著市場成熟度的提高,必然接踵而至,就為那些「熱點」淬火而來。
誰踩了紅線,就針對誰。
只是,提醒造車新勢力中的極少一部分,在忙於「上岸」之際,可以激進,但別冒進;多一些乾貨,少一些私貨;多一些大智慧,少一些小聰明;尊重人民幣的同時,更應該尊重人民。
如此,誰又能約束到「你」的長足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