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開生態畫卷,坐看美麗莆田

2019-10-31     莆田發布

近年來,莆田市以木蘭溪全流域治理統攬全局,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通過截污、清淤、引水、造景,大到母親河木蘭溪,小到農村溝渠,都列為綜合整治對象,創新河長制等多種工作機制,使全市水環境得到大大改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莆田因地制宜,實施綠化、花化、彩化、香化提升項目,圍繞河道綜合整治、公園景區建設、綠道建設、道路廣場綠化、苗圃建設、立體綠化、單位小區綠化等園林綠化「七大提升工程」,實施一大批園林綠化重點項目,努力實現「建設美麗莆田,打造宜居港城,創建美麗中國的先行示範區」目標。

綜合治理 凈化水環境

近日,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競爭性選拔結果出爐。根據基礎性審核及競爭性評審結果,20個城市被確定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作為我省唯一入圍城市,莆田成功入選。

據了解,為助推黑臭水體治理,建立長效機制,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財政部、住建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組織開展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競爭性評審工作,並給予入選示範城市定額補助。

去年,莆田市有6條建成區黑臭水體被列入住建部清單。該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部門分工明確的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出台《莆田市人民政府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及建城區內其他河道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將黑臭水體納入「河長制」,統籌推進,明確6條黑臭水體河長為縣區政府、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治理主體為各縣區(管委會)政府,並由各個部門分工合作,理清黑臭水體治理體系。

荔城區有兩條黑臭水體,即護城河與下戴河。該區重點從清淤疏浚、河道清障、沿河排污口截污、生態補水等四個方面開展治理。以下戴河為例,從上游附近鋪設了一條管道,直徑50厘米,長650米,連接到延壽溪,每天從延壽溪抽水約2萬立方米入河,進行水體置換。而在下戴河下游附近,也新建了一座20平方米的抽水泵站,從下戴河引水入城,使城區整個水系都活絡起來。

與荔城區一樣,城廂區也有兩條黑臭水體。該區根據水體黑臭的成因和水系水源特點,採取「一河一策」方案,在岸上實施片區雨污分流,在河裡徹底清淤,並根據內河發達、老舊小區多的實際情況,在推進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的同時,先行沿河截污,率先摸索出「跨界融合、水陸一體,分片普查、逐個整改,上游分流、下游截流」的雨污分流改造和黑臭水體整治模式。

去年,涵江區啟動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在修復和新鋪設污水管網、河道清淤、水系連通等工程基礎上,還將實施景觀工程,打造西河公園、濱水慢行系統,同時提升原有的部分景觀,把水美與景美融為一體。

秀嶼區有一條黑臭水體,除了清淤之外,該區還設置截污牆,將沿河生活污水收集到管道,進入市政污水管網,同時在上游建了一個污水收集池,收集豆製品廠產生的廢水及生活污水。同時,對頂社河進行生態修復,在下遊河岸兩側種植蘆葦、翠蘆莉、香蒲、蟛蜞菊、遍地黃金等地被,長達500多米,面積有2萬多平方米。

按照「先地下後地上」原則,莆田市政道路同步配建污水管道。2018年,省政府下達莆田市60公里污水管道建設任務,實際完成68公里。

截至2018年底,莆田市建成約1000公里城鎮污水管網,建成區污水主幹管基本成型聯網。市本級及各區污水處理廠也已建設完成,全市4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部完成「一級A」提標改造,處理能力達到31.75萬噸/日,各區建成區均位於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覆蓋範圍。

2018年6月,莆田市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組織開展的黑臭水體整治專項督查。據2018年度、2019年第一季度現場採樣監測結果顯示,6條黑臭水體透明度、溶解氧、氨氮、氧化還原點位等四項指標全部符合相關要求。

今年以來,莆田市財政局、市住建局等部門聯動對接,通過專人負責、實時跟蹤等方式,精準掌握中央獎補資金拼盤動向及項目評審要求,在項目包裝策劃、前期手續辦理、競爭評選流程上,與國家、省級相關部門無縫銜接,爭取資金創歷年新高,保障全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資金需求,推進美麗莆田建設。

除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莆田還綜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木蘭溪全流域水質,凈化「最美母親河」。

今年,莆田市印發新建改造三格化糞池工作方案,並對新建改造三格化糞池工作進行會議部署及業務培訓,同時結合「莆田市人居環境整治暨村莊清潔行動夏季戰役培訓會」,邀請專家對52個鄉鎮分管領導進行新建改造三格化糞池相關業務的培訓。

截至7月底,全市三格化糞池開工36776戶,占任務數的52.72%,農村污水治理行動涉及的6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工4個(完工1個),開展前期工作的2個,完成污水管網22.73公里。

東圳水庫

遍植綠樹 造森林之城

延壽溪是木蘭溪最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仙游縣東北部蓮花山,全長57公里,下游經涵壩水閘匯入木蘭溪,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其流經莆田中心城區的河道位於城東北郊,溫潤婉約如一條碧綠的綬帶,故別稱「綬溪」。

從高處俯瞰,荔枝林蒼翠欲滴的綬溪片區保留著2000畝上萬株荔枝樹,這裡因而也被稱為莆田「城市綠肺」。2010年,《莆田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年)》出爐,莆田大手筆規劃65平方公里城市綠心。2011年,位於「綠心之冠」的綬溪公園啟動綠心生態修復、綠道建設和河道綜合整治等項目。

綬溪公園圍繞「三園二帶一中心」思路規劃建設,以生態基底保護為基礎,以「清溪·綠島·古橋,丹荔·田園·鄉村」為主題,突出生態、文化、休閒特色建設。公園分兩期建設,結合延壽溪的河道綜合整治和城市綠道建設進行同步規劃設計。

如今,綬溪公園成為「刷爆」朋友圈的新「網紅」。2017年國際雕塑展,2018年菊花展、夢幻燈光秀,201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快閃活動,相繼在綬溪公園舉行,聚集了大量人氣,成為全民打卡的「寶藏」公園。

不久前,莆田市市長李建輝帶隊調研綬溪公園片區開發建設工作。他指出,綬溪公園片區承載著莆田厚重的歷史文化,各級各部門要堅持規劃引領,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歷史脈絡和村莊肌理;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招商,培育周邊新興業態,實現片區高質量發展;創新工作機制,推動項目保質保量建成投用,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按照《莆田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2009—2030年)》的規劃要求,莆田構建「一心三區、三廊三灣、山輻水聚、自然成環」的市域綠地系統,形成了與區域生態系統相協調、城鄉一體的多功能、多效益、完善的城市發展生態網架。近年,結合城市發展新格局,莆田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划進行適當調整,突出強調「一心、二島、三灣、四水、五山」等自然山水的生態保護。

環城五山和綠心是莆田建設環綠都市的基礎,該市始終把保護城市大山水格局作為工作重點。

為保護約112平方公里的綠色大背景,莆田圍繞面城一重山——「五山」公園建設(壺公山、鳳凰山、天馬山、九華山、囊山),落實現有山體保護管理措施,修繕登山步道及入口廣場等配套設施,形成生態優先、功能完備、景色宜人、規模龐大的郊野公園群,並根據各山特色,分別定位為森林公園、生態休閒公園、風景名勝區等不同類型,然後進行保護開發。

為了保護生態綠心,莆田開展《莆田市生態綠心保護條例》制定工作,以及《莆田市城市綠心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2018年,莆田啟動對綠心範圍內古樹名木普查工作,對每株樹木進行 GPS 定位和數碼拍攝,詳細記錄樹種、位置、樹齡、胸徑、樹高、冠幅等信息,調查記錄古樹名木973株,其中一級古樹名木17株,二級古樹名木956株,主要以古荔枝樹為主。

莆田市以荔枝為魂,以水係為骨,荔林水鄉地域特色顯著。為傳承這一地域特色,莆田市在荔林保護、水系綜合整治等方面下足功夫,中心城區荔枝林帶、北渠綠道、綬溪公園綠道等項目就是兩相結合的特色精品。

截至今年7月,莆田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40.56%、45.01%和15.02平方米,建成綠道達353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市生態綠心保護修復項目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去年,莆田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隨著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莆田壺山蘭水、「荔林水鄉」特色更加鮮明,城市園林綠化成為城市形象重要的展示窗口。

綬溪公園

縱深推進 鄉村更優美

早在2013年,莆田就開始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採購了清掃車、清運車、壓縮車等一批環衛設備。之後,各縣、區、管委會也陸續添置新設備。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個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如何解決?根據全市人口總量測算,莆田市、縣兩級從財政中安排一定資金,村裡每戶每年繳交定額的垃圾保潔費用。同時,設立市級考評專項基金,由市財政出資300萬元,縣級財政各出資100萬元,用於獎勵環衛保潔工作。此外,各鎮村還發動鄉賢捐資,籌集資金。

莆田涵江區白沙鎮坪盤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機制要先行。2013年8月,莆田以城廂區為試點,推行國有化運作,並成立市屬荔盛市容環衛公司,統一處理中心城區的生活垃圾。在機動車道進行機械化沖洗清掃,在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採用機械清掃和人工作業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出中心城區精細化保潔作業新模式,即「機洗+機吸+機掃+人工」,提高機械化清掃率。

從2014年開始,莆田實行鄉村環衛考評機制,每月隨機抽取26個鎮街,再從中各抽出2個村子作為評比對象。考評內容以生活垃圾為主,占到八成。每月考評一次,每季度排名一次,然後依據各縣、區、管委會排名情況,從市級考評基金和市財政補助資金中,給予相應獎懲。在市級考評的帶動下,縣、鎮兩級出台考評辦法,自查自糾,形成市縣鎮三級多元考評體系。

近幾年,在建設美麗鄉村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莆田全面整治農村環境衛生,探索出一系列經驗做法和示範鄉村。

今年以來,莆田下發《莆田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開展莆田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聯合督導、整改工作;根據《關於開展2019年莆田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村莊清潔行動聯合調研指導的通知》,啟動工作;出台《莆田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分工方案》等文件,實行分級負責……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縱深發展。

莆田開展「百日攻堅」行動,組織動員和幫助農戶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的行政村數量達到909個。今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年度計劃投資1.2億多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資1億多元,完成率為83.1%。

在「廁所革命」中,莆田優先保障為民辦實事的公廁建設,注重統籌協調、上下聯動,落實每座公廁有1名領導幹部擔任「公廁長」,每座公廁有1名監督員、1名保潔員,推行公廁管理標準化,持續提升公共廁所管理和服務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建鄉鎮公廁20座、農村公廁61座。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的總體部署,2019年莆田計劃創建59個省級美麗鄉村,其中仙游縣24個、荔城區6個、城廂區6個、涵江區10個、秀嶼區10個、北岸開發區3個。該市按照2019年省里公布的美麗鄉村建設標準,以共建美麗鄉村為抓手,以裸房整治、農村公廁新建改造、農村垃圾治理、農村水環境治理等為重點,指導督促村莊開展整治,統籌推進,以村為單位因地制宜組織實施,開展村莊建設工作。

截至今年上半年,莆田已下達30個村省級以獎代補資金計1790萬元,59個省級美麗鄉村新配保潔(管護)人員244個,整治裸房約75棟,整治面積約8943平方米,新建改造農村公廁18個,拔除清理廢舊杆線等約87處。(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伊曉燕/文 許武/圖 )

市民在綬溪公園晨練。

責任編輯:王 敏 沈 琳 陳恆山

值班主任:林雙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i3pIW4BMH2_cNUgi5kq.html











童年翻花生

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