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吃食,雖然簡單,但美味中透出來的是淳樸

2019-07-29     小喬的美食美客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能夠享用的美味實在是太多了,平時不僅能在大小餐館裡吃到各種菜肴,即使是在夜市裡的地攤上,也能享用到各種各樣的美味小吃。但是,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對於很多年之前的飲食,還是知之甚少,知道幾十年之前大家都能吃到什麼樣的美食嗎?8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吃食,雖然簡單,但美味中透出來的是淳樸。

80年代,物質條件確實不是很高,特別是電子類的消費品,那時候普通家庭有一個收音機就算不錯了,如果說最高檔的,那就算18英寸的彩色電視機了。但是要說平時能夠吃到的美食,無論從口感還是味道上來說,也不一定比現在差。比如說早點,一般家庭都是自己做,但是隔三差五地在外面買點早點,也是有這個條件的。就比如說北方最常見的油條,幾分錢就能吃上一根香酥可口、熱乎乎的油條,心裡可是美得很。

喝粥吃油條,是80年代北方人早點裡的標配。那時候除了粥之外,還有豆汁和胡辣湯,另外還有豆腐腦。做工地道的豆腐腦,源於好的大豆,那時候的黃豆都是農民自己地里種的,用那種黃豆製作出來的豆腐腦,味道極為香醇,可不是現在所能比的。那時賣早點的小攤,基本上都是那種一干好多年的,手藝好、不偷工減料,好的豆子做出來的豆腐腦,配上特製的滷子,那真叫一個美味。不過豆腐腦的價格相對來說要高一些,一般人平時還是有點捨不得喝。

如果說想去飯館裡解解饞,那首選的肯定是火鍋。80年代的火鍋,用的是那種老式的純銅火鍋,燃料用的是木炭,木炭配著銅火鍋,其實也是最合適的搭配。吃火鍋用到的食材,比如說羊肉之類的,也都是農戶散養的羊,味道自然不錯。雖說那時吃火鍋屬於一種比較高檔的消費,但是一般家庭,一個月吃上一次還是有條件的。那時吃火鍋沒有什麼公筷,大家都在一個鍋里涮著吃,其樂融融。

當然,在那個物質條件不是太好的年代,大家心目中最好的美味,當然還是餃子。所謂「好吃不如餃子」,餃子在什麼時候都是最大眾化的美食。條件好一點的家庭,可以隔幾天就能吃上一頓餃子,條件不是太好的,隔三差五的也能吃上一頓。每到過年的時候,家人在一起包餃子、看春晚,那可是必不可少的傳統。

上面說的是北方人的飲食,南方人也有自己的吃法,就比如說麻婆豆腐。麻婆豆腐起源於四川,雖說家家都會做,但是有條件的還是願意到正宗的餐館去吃,在當時有一家最正宗的麻婆豆腐館叫「陳麻婆豆腐」,是一家百年老店。當時去稍微大一點的飯館吃飯,是很有意思的,大家都是在飯館外面排隊買票,然後憑票在飯館內的窗口取菜,窗口旁邊有各種調味料,食客可以自己根據口味自己添加。點別的菜的很少,一般都是一份麻婆豆腐加一碗米飯。當時的價格,一份麻婆豆腐大概是3毛錢左右。

說到南方的飲食,自然少不了號稱「美食之都」的廣東。80年代的廣東人,最常做的一道家常菜就是糯米飯。先是用大鐵鍋蒸上一鍋米飯,然後將炒好的香菇、大頭菜、魷魚、筍、魚餅粒、油炸花生等食材倒入鐵鍋內翻炒,最後出鍋的時候撒上一些蔥花。這道糯米炒飯,可是當時廣東當地人最為熟悉的家常飯,估計很多中年人現在還有印象。當時一位家庭主婦正在做糯米炒飯,見下圖。

當然,如果碰到重要場合,比如說招待貴客之類的,雖然當時的飯館比較少,也是會儘可能去一些老字號的飯莊,比如說去老字號的全聚德吃烤鴨。80年代的人,無論條件怎麼樣,排隊或者就餐的時候還是很有禮貌的,非常講究秩序。吃的是美食,吃的也是舒心,看下面這位正在用餐的素顏美女,淳樸的笑容,是不是很讓人懷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eAsQWwB8g2yegNDFG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