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消費升級的時代
我們身邊的商品
變著花樣,抖著渾身上下的機靈
只為吸引你的注意
但在你伸手觸摸它們的時候
可能沒想過
做成各種商品的各種材料
這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東西
早就千變萬化,變著法驚掉你下巴
而當你直面它時
仿佛能腦補到人類未來的種種可能
01
永遠不濕
這種防水材料
可以抵禦任何液體的黏附
看著這些神仙操作
莫名很治癒
原諒我放超多圖給你們看
把塗過材料的紙放到水裡
一點都沒有濕
身上塗了材料的小哥
倖免一難
塗在車上,讓泥水傾倒而出
依然一塵不染
也許是為了保護材料的機密
這家公司在原理中只簡單說
它採用了納米技術
因此在物體表面形成了一個「空氣層」
隔離大多數液體的侵擾
同時還能防結冰、防灰塵
還能塗在麵包片上
但誰會和好吃的作對呀
期待著這樣的材料
可以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
讓我們的小日子更方便
02
破了洞,立刻自動修復
破掉的東西無法自己彌合
壞了就是壞了
似乎是我們認定的常理
就算破鏡重圓,也還是有裂縫
然而!這麼一塊布
顛覆了我二十多年的認知
用粗針紮上兩個洞
再用手輕捻,完好如初
這神仙布料是Nano Cure Tech
是一種新型的高科技納米修復材料
現在有很多公司
用它來製作服裝包包
再來近距離瞅瞅它的修復能力
為什麼它能自動修復呢
因為手指不斷揉搓
會帶來摩擦和熱量
分子間被破壞的結構
會在這個時候重構復原
斷裂的纖維也能自動連接
最近研究發現
這種材料能導通電流
未來能和穿戴式智能設備兼容
但拋開那些高科技的玩意兒
可能養貓人士最需要這種材料
畢竟貓主子隨便抓幾下
衣服沙發就是千瘡百孔
03
可以吃的塑料袋
你信嗎?
塑料袋是可以吃的
而且是干吃
不想干吃,還可以融在水裡
一口喝掉!
是不是覺得這樣做很神經?
可別小瞧
這印度小哥花了4年時間
研發出能吃的塑料袋
這袋子是用12種可食用原料做的
比如馬鈴薯、玉米、植物油等
連袋子上的油墨都能吃,都是無害物質
塑料袋,被稱為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
如今全球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
超過5000億個
而每個塑料袋的降解時間
卻需要400年
但這小哥研發的垃圾袋
如果不想吃(估計沒人下得了嘴……)
埋土裡,45天就能降解
放水裡,1天就可以溶解
沸水裡,15秒則消失
如果變形了,還可以熨
髒了,也可以洗完再用
小哥憑藉這塑料袋的發明
登上了2017年福布斯雜誌
他從小生活的地方垃圾成山
他希望能做一個世界品牌
讓好的發明拯救更多地方的環境
04
變態材料,塗上它刀槍不入
到底變態到啥地步
西瓜塗上這東西後
刀槍不入,無堅不摧
用斧子猛砸,都安然無恙
塗在雞蛋上
秒變鵝卵石
甚至還能彈起來
平日裡
塑料杯一腳踩癟一個
根本不在話下
塗上LINE-X之後
可以承重一個成年人
LINE-X是什麼呢?
一種保護塗料
強大到什麼地步?
在911之後,它成為美國五角大樓的
軍方專用防爆彈性塗料
也用作海軍陸戰隊的悍馬塗層
防彈,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遠
LINE-X最常使用在車上
用鑰匙尖兒去刮帶塗層的車
都沒一點兒痕跡,簡直可怕
有網友問
能不能塗一層在我的心上
這樣就不怕傷心了
05
液體盔甲
很多材料都是以「保護」為關鍵詞製造的
刀槍不入型的材料有很多
再來看看這液態材料
這樣撞擊
都沒有一點斷裂的跡象
子彈也打不穿
在西瓜上放一片
用錘子猛敲,安然無恙
在氣球上粘住一塊
用箭射都不好使
這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實驗室
研發出的材料
由聚硼二甲基矽氧烷
和特殊的人造緩衝材料材質製成
平常的狀態奇軟無比,遇到撞擊時
內部分子結構則會迅速摺疊、變硬
連子彈都打不透……
突然有種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感覺
06
遇水變軟的卡片,能屈能伸
Formcard是一張神奇的小卡片
由英國設計師Peter Marigold創造
它的大小、硬度
和一張銀行卡差不多
一遇到水則會變得非常軟
瞬間成為一塊橡皮泥
可塑性非常高
比如做成一個手機支架
甚至還能旋轉
有點不滿意?
放到水裡,打回原型
再重新捏個車載支架也可以
這小卡片已超出設計品的範疇
更是一個發明
而這發明的重要載體便是它的材料
它是一種基於生物塑料
而完全無毒的澱粉材料
看起來很軟,但硬度非常強
基於材料的特性
這小卡片能夠被反覆使用
設計的初衷是用它做修補工具
比如這簡易的扳手
用不了太多
就剪下來一丟丟
用來修修壞掉的東西
07
上可補天,下能粘地
這一塊小小的黑東西
據說是史上最牛的防水膠帶
感覺說得太玄
不過看了看網上的視頻
著實被嚇到了
甚至還有把船當場劈開的戲碼
然後用這膠帶粘起來
開始駛向星辰大海
太剛了
不得不為這人鼓鼓掌
甚至有點期待家裡水管爆一下
讓我好好試試這小東西
瓷質的也照貼不誤
在水裡也能正常操作
這就是材料的神奇之處吧
和我們日常的膠帶比
它採用了特殊的黏著材料
遇到金屬、木材、玻璃、水泥等材質
粘性會隨著時間變長而越來越強勁
好像在大部分平面上
創造了一個防水屏障
隔絕空氣,快速覆蓋裂縫
不過這樣的材料也讓小編隱約有恐懼
萬一粘到皮膚上…
08
用液體畫出來的鞋
材料總是生澀的代名詞
我們總是看不到它的存在
通常都融合在產品當中
這次讓我們看看材料的存在
真的有點好看了
簡直是做甜品的既視感
但其實這是在造鞋子
材料不僅可以融入產品之中
也能外露
用更奇妙的造型附在產品之上
利用這「高反彈」液體
增加包裹感和能量反饋
鞋類的製造工藝
近30年都沒有發生大變革
都是遵循模具製鞋工藝
而這雙鞋的外觀
是機器人用3D繪製技術畫上去的
編程機器的加入
也讓製鞋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
09
噴一噴,抵抗9級地震
很多老房子年代久遠
遇到地震,一晃即塌
而最近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的
一群科學家
研發出一種抗震水泥
只要在建築上噴10毫米
就能抵抗9級地震
說來你可能不信
來看看他們做的地震模擬試驗
水泥牆遇到強震,瞬間垮掉
而噴上10mm厚的抗震水泥後
能抵得住地震的威脅
同時它還很環保
使用飛粉煤灰替代70%的水泥
也就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希望這樣的材料能大大普及
廣泛用在老房屋和地震重災區
看了上面這些「黑科技」的發明
會不會有種顛覆認知的激動
材料給人的感覺從來不直觀
但卻一直在構成我們的世界
似乎所有改變世界的產品
都離不開新材料的開發
畢竟我們曾用石器、青銅……
這樣的材料命名過一個時代呢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兩本書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四個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