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冬至 愛滿校園——區屬學校積極開展冬至主題系列活動

2019-12-20     教育通訊

文章來源:湖濱教體微時訊

過冬至 幸福至——三門峽市幼兒園冬至節氣活動

冬至

十二月二十二日

冬至

dong zhi

冬/至/時/節/到

冬至(英語: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與夏至相對。冬至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今年的冬至則是在本周日哦~

在我國古代,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不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除了祭天祭祖外,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風俗,南方地區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但現在不是每個中國的小孩都知道冬至節的。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溫馨,豐富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習俗正在被人們淡忘和簡化。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中國的傳統習俗,感受自己動手包餃子的氣氛和樂趣,三門峽市幼兒園於12月20日開展了「過冬至 幸福至」主題教育系列活動。

01

冬至我知道

早上9:00各班老師先給孩子們講解冬至的來歷,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的習俗及節日意義。老師通過生動的圖片向孩子們展示餃子的形狀,並示範製作餃子的步驟,孩子們睜大眼睛仔細看著,追隨著老師的動作,默默尋思著自己將要做的餃子的樣子。

冬至

十二月二十二日

02

開心包餃子

伙房的師傅們為孩子們準備好了彩色蔬果麵糰和餡料,讓孩子們自己動手體驗。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捲起衣袖,學著老師的樣子,洗凈了小手,和老師一起動手擀餃子皮,包餃子,共同分享勞動的樂趣。在包餃子的過程中,孩子們包餃子的認真勁兒,像個小大人一樣,充分展示了他們的童真童趣和想像力。

03

香香的餃子

終於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彩色餃子在一雙雙小眼睛的期待中端上了餐桌,孩子們吃著自己包的香噴噴的彩色餃子,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為嚴寒的冬天增添了一份幸福和溫暖。

此次「冬至」主題活動的開展,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樂在其中。這次活動帶來的不只是美味的食物,更讓孩子們感受了傳統節日的氛圍,真切的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在孩子們身上得到傳承。

冬至

十二月二十二日

最好吃是餃子 最溫暖是集體 ——高廟鄉中心學校濃情冬至活動側記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歷來冬至都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2019年的冬至到來之際,高廟鄉中心學校所屬中小學、幼兒園全體師生把「冬至」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利用國旗下講話、班隊會等形式進行滲透。全體教師在課餘時間來到伙房,自己動手摘菜、和面、擀皮、拌餡、包餃子,煮餃子……頃刻間從教學能手化身包餃子高手。用在校住宿了整整一周的孩子們的話來說「好吃不過餃子,溫暖不過集體」!

大安小學:讓節日有溫度 做冬天的「 主 jiao 」

在寄宿制小學裡,大安小學的孩子們從四年級就開始寄宿住校,整整一周都在老師的陪伴下度過的。校領導特別關注寄宿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每一個傳統節日裡,都會周密安排,暖心部署,給孩子們一種歸屬感、集體感,讓他們真正把這個生命的落點當成家。在這個冬至里,老師們大顯身手,大家一起烘托節日氣氛,營造溫暖校園環境。

12月20日早上課間操,大安小學進行了迎冬至「今年冬至 你是主角」活動的啟動儀式。負責人張旭東老師為孩子們講了冬至這個節日是數九寒天的開始,要求同學們在冬日裡更要注意「科學洗手、文明咳嗽、充足睡眠、增強體質、加強鍛鍊」號召孩子們利用冬訓增強體質,和流感抗爭,把流感拒之門外。還鼓勵孩子們珍惜時光,好好學習,利用本學期的最後時光讓身體強壯與學習智慧共生,把學習成績也搞好。

中午,老師們把煮好的餃子送到孩子們的餐桌上,大家快樂地分享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感受著集體的關愛和溫暖,六年級的孩子不禁感嘆「好吃不過餃子,溫暖不過集體」!

黃底小學:溫馨迎冬至 情暖學子心

海拔800千米的魏巍高廟山頂,黃底小學像一顆明珠鑲嵌在黃底村邊。在這所小而美的農村小學裡,孩子們全部在校就餐,老師們都有一顆慈母心,一份慈愛情。學校把二十四節氣的認知作為綜合實踐課程進行開發。老師們開闢出勞動實踐基地,引領孩子們根據節氣和農時,動手種下農作物,應季收穫「幸福果」。

今年冬至要到了,中心校長準時集合孩子們,為他們講述冬至的季候變化和農事特徵。全體老師們在伙房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忙碌,把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了孩子們的餐桌,師生共進午餐的美好時光里,這樣的冬至更能暖心。

大安中學:情滿冬至珍惜芳華 鑄就精彩

「冬至,預示著天地陰陽轉換、修身養性和安穩渡過嚴冬的關鍵節氣。」在大安中學的班會課上,班主任寧小兵正在講述冬至節氣的注意事項。各班的班會課異彩紛呈,為學習們普及了冬至知識。

大安中學歷來重視學生對中華傳統的學習和滲透。學生在校的每一個傳統節日,大安中學都會組織學生以學習的方式舉行一次主題班會,進行一次國旗下講話等。也會以活動的方式傳遞出這個戰鬥力強、凝聚力大的中學集體的溫暖。高廟鄉大安中學的老師們一改往日的嚴肅,挽起袖口,一起動手為孩子們包起了餃子。

大安中學的冬至包餃子活動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互動性,得到了教師們的積極響應、熱情參與,活動現場氣氛濃烈,歡笑聲此起彼伏。本次活動,既增進了教師之間的感情交流,營造了和諧的氛圍,讓大家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感受到身處集體的溫暖和愉悅,又弘揚了傳統節日文化!當老師們把煮好的熱餃子端到孩子們的餐桌上時,孩子們雀躍的同時,心裡一定會有一顆「 珍惜芳華 鑄就精彩 」的種子在萌發。

高廟中心幼兒園:傳承冬至情 飄香餃子味

高廟鄉中心幼兒園的全體教師和幼兒為了進一步弘揚民俗文化,繼承傳統習俗,進行了「濃情冬至 飄香餃子」迎冬至包餃子活動。老師向孩子們介紹了冬至節的來歷,講述了冬至的故事以及冬至的傳統習俗。

包餃子開始了,孩子們躍躍欲試,從麵糰上取下一小塊面,小手飛快的搓著,一會兒工夫孩子們已經做出大小不一的麵皮,隨著大家的努力,一個一個形狀各異的餃子出來了,大家都樂在其中,場面十分熱鬧。

在共同包餃子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提升了孩子的專注力,體驗了勞動的快樂。本次活動,孩子們既了解了冬至的知識,又鍛鍊了動手能力,更體驗到了中國傳統習俗的獨特魅力,願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在孩子們身上不斷傳承下去。

高廟鄉中心學校:共同擦亮我們的教育品牌

「做有溫度的教育」是一種理念。高廟鄉中心學校把這種理念深入人心,在高廟鄉中小學、幼兒園時時傳遞,各學校領導和老師用情懷做教育,做有溫度的教育,共同為擦亮高廟鄉的教育品牌努力著,相信明天會更好!

交口中學:溫馨冬至節 濃濃師生情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組成,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北方的人們在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歷史悠久。在冬至日即將來臨之際,為了給全體師生帶去冬日的溫暖,12月20日早上交口中學組織全體無課教師歡聚一堂,親手包餃子,感受冬至文化。

雖然氣溫偏低,但老師們毫不畏懼,大家聚集在一起「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準備工作做好後,老師們個個爭先恐後地揉面、搓條、切劑兒、擀片、填餡、包捏,不一會兒一個個的餃子如珠落玉盤。整個活動過程中,大家話家常、談冬日感受,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上午第四節課上課後,無課教師把精心製作的餃子下鍋,等待同學們放學為孩子們奉上熱騰騰的餃子,帶去冬日的祝福。同學們紛紛表示今天的餃子熱在身上,暖在心裡。

冬至日包餃子活動的開展,增進了師生間的深厚情誼,緩解了老師、學生的期末備考壓力。交口中學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豐富師生校園生活,促進我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李鵬輝、李文波)

磁鍾中學:濃情冬至 其樂融融

冬至將至,為豐富教師們的校園文化生活,增進教職工的團隊歸屬感,12月20日上午,磁鍾中學的教師們各顯身手,開始了一場熱鬧的包餃子活動。

上午第二節課剛下,無課教師便緊張地投入到各項工序的準備中。青翠的韭菜、金黃的雞蛋,肥瘦相間的淡紅色肉餡,在各種調料的浸潤下,散發出淡淡的香味;紅的皮、綠的皮在女教師的擀杖下左右翻飛;包餃子的男教師們也不示弱:上餡、快速將餃子皮折齊整、輕輕一捏,一個個靈動的月牙餃子立起來了。交流著、歡笑著、鍋里的水沸騰著,好不熱鬧!

一盤盤大小勻稱、緊實飽滿、冒著熱氣的餃子出鍋了,晶瑩剔透的皮兒,沁人心脾的香味誘惑著你,咬一口唇齒留香,其味回無窮,其樂也融融。

冬至包餃子,不僅讓老師們感受到了節日的溫暖,更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使學校成為教師們和諧的「大家庭」, 增強了他們的歸屬感。

楊家溝小學:冬至節吃餃子 校園裡暖洋洋

12月20日,楊家溝小學為迎接冬至節氣,開展了以「開心包餃子, 快樂過冬至」為主題的活動。

上午十一點,材料準備就緒,各位老師開始忙碌起來,窗外寒意襲人,屋內卻是熱鬧非凡、歡聲笑語。看著一籠籠別出心裁但都裹滿愛意的餃子,看著一張張掛滿麵粉但都笑容燦爛的面容,別樣的冬至喜慶連連。

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一盤盤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了桌子。老師們在一起品嘗著自己動手包出的餃子,不僅感受到了快樂,放鬆了心情,還增進了大家之間的感情,拉近了彼此的心,使大家感受到了楊小這個大家庭的和諧與溫暖。

午飯時間,老師們為可愛的孩子們端上了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孩子們吃著餃子,感受著冬至的氣氛,一張張笑臉洋溢在可愛的臉上。零下幾攝氏度的天氣,卻被這個充滿愛的校園包圍得暖洋洋的,每一名師生臉上都洋溢著溫暖幸福的笑。

情系冬至 愛滿校園——交口鄉中心小學開展冬至包餃子活動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民俗專家表示,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民間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12月20日上午,交口鄉中心小學無課老師早早來到餐廳,開始摘菜、洗菜、切菜、和面、拌餡兒,室外寒氣襲人,室內溫暖如春,大家集體動手,其樂融融。

我們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餃子餡、餃子皮等其他東西,然後和餐廳工作人員一起把場地布置好,看!女教師們個個心靈手巧,男老師們手藝也不錯。在談笑間,一個個餃子造型優美的排列起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吃上了熱騰騰的餃子,團結友愛的氛圍沁暖人心,如家一般溫暖。

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宣傳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更展現了老師們的活力,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指數,增強了團隊凝聚力。美麗交小,情系冬至,愛滿校園。

溫情冬日 情暖冬至——交口鄉中心幼兒園(市幼兒園分園)冬至活動報道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不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為了讓幼兒親身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了解冬至的風俗習慣,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體驗勞動的快樂,交口鄉中心幼兒園開展了以「溫情冬日,情暖冬至」為主題的活動。

關於冬至的故



事。

我園各班分別開展了冬至主題教育活動,讓小朋友們了解了冬至的由來及習俗,體會天氣冷熱交替,陰陽變化的自然規律。

冬至兒歌齊朗誦。

《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餃子不能少。

此次活動還邀請家長走進班級,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共同歡度這個中國特色的節日。

弘揚傳統節日的主題教育,傳承文明、陶冶情操,是給予孩子最寶貴的財富。通過此次活動,寶貝們在體驗我國傳統節日習俗的同時,還享受到幼兒園大家庭帶來的特別的關愛與溫暖,也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身上得到傳承和發揚。(曹曉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euJm8BMH2_cNUgS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