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緾滿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銀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
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照下 ,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裡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過去盛夏時的繁榮 ,現在己成了古羅馬建築的遺蹟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瑟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
草色已經轉入憂鬱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裡嘆息著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熏蒸的的雨天。
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園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
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灰色的癩哈嗼,在濕爛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駁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呼應,造成和諧的色調。它噗通噗通地跳著,從草窠里,跳到泥里,濺出深綠的水花。
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雨的世界。
《秋雨》是張愛玲30年代的作品。這篇散文以秋的淒涼蕭索為主線,寫出了秋日雨天的沉悶與蕭索。張愛玲童年的苦悶無法無處傾述,唯有藉助手中的筆來抒發。這篇文字充滿了灰色、憂鬱,黯然,只有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為秋天帶來一線生機。讀《秋雨》,仿如回到民國時期的老上海,在黃浦江邊傾聽一個憂鬱的小女孩的喃喃低語,讓人黯然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