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一種原材料——竹子,就可以編出鳥籠、蟈蟈、扇子等精巧的小物件。大陳鎮溪後村的村民樓長流,就是有著這門絕活的竹編手藝人,在他手裡,竹子有了各種神奇的變化。
竹編手工興趣課上,樓長流正在為楂林小學的孩子們演示如何扎竹子,短短几分鐘,一隻簡易版的麻雀就成形了。
樓長流從事竹編已經將近六十年了,他的手藝讓學生們大開眼界,楂林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傅佳琪表示,以前根本不知道竹子能編出這麼多東西。
樓長流
去學這門手藝,是因為當時家裡窮,扎籮筐這些工具,可以派上許多用場。
由於附近盛產竹子,發展出許多竹編技巧,竹編師傅將竹子編織成各種工具或裝飾品,過程聽起來像穿針引線一樣容易,其實要馴服這些細軟而有彈性的竹片並不簡單。
樓長流編織一個塔籃,往往要花四五十天的時間,複雜的工藝和工業商品的興起,讓這門手藝漸漸淡出人們視線。
樓長流
竹編這門手藝已經不賺錢了。現在打工都好幾百一天,做竹編掙不了那麼多錢,但是這門古老的手藝如果傳承不下去,我總覺得非常慚愧。
楂林小學專門開設了竹編興趣課,請樓長流現場教學,結果非常受學生的歡迎。
學校還建起了一個竹藝館用來陳列學生的竹編作品。
楂林小學美術老師虞一清告訴記者,通過學習竹編,學生們可以認識到竹子的多功能性,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產生興趣,增強動手能力。
對於樓長流來說,在授課的過程中他看到了竹編手藝傳承的希望,也收穫了傳授技藝的成就感。他希望竹編工藝能成為一種文化,從製作工具變為編織藝術品,在未來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樓長流表示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竹編的手藝能一代代傳承下去,你感興趣嗎?
本文由愛義烏編輯報道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來源 | 義烏市融媒體中心《同年哥講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ZpCDW8BMH2_cNUg6M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