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安、傳菜員,到「喜劇之王」,岳雲鵬的慾望與孤獨

2019-08-15   生活即是熱點

諸事不順。

劇場停電,音響故障,沒帶大褂,鞋穿錯了。他像是被困在了那個場景里。所有可能的糟糕狀態都經歷了一遍。直到站上台的那一刻,他發現身邊搭檔不見了。只剩下自己。

他在半夜驚醒,確定那是一個夢。

那是2011年4月,26歲的岳雲鵬在民族文化宮大劇場的專場演出前夕——作為一個相聲藝人的首場大劇場商演。他告訴搭檔孫越,類似的噩夢一直困擾著他。

演出很成功。那場演出拉開了一場序幕,他逐漸「成角兒」。


「誰會花錢看這麼年輕的相聲演員說相聲?想也想不到,今天能坐滿了。」那一夜,站在民族文化宮的舞台,他對著觀眾表達感謝,有如內心獨白。

小劇場到大劇場,這是相聲演員的驚險一躍,在小劇場攢底被拚命叫好,到了大劇場可能會叫天不應叫地不靈。這場大考合格才是成功的一線藝人。

如今在相聲圈,岳雲鵬票房號召力第二,是繼老師郭德綱之後僅有的能夠獨立保證大劇場商演門票售罄的人。

夢境像是現實的隱喻。隨後幾年,名氣、財富、成功,一切迅速向他湧來。然而,那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一直伴隨著他。

心理學上有人稱之為冒名者恐懼,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就好像一個冒名頂替的人。

有人叫他是「相聲阿甘」。岳雲鵬曾經的生活像塊苦味的純黑巧克力。

岳雲鵬出生於河南濮陽的九口之家。他有五個姐姐,在本就物質匱乏的農村,超生家庭更加艱難。13歲之前,他的衣服都是母親拿姐姐們穿過的衣服改來的,每年生日吃倆雞蛋。

他的童年只在記憶而不在照片中,他只有3張小時候的照片,第一張是6歲,父親留住那位走街串巷的照相師拍的。從記事起,他父母的頭髮就一直是白的。


岳雲鵬與母親合影


因為交不起學費,岳雲鵬14歲來北京打工。在保安隊的第一個月,他的工資被剋扣一空。他刷過廁所,干過電焊,在餐館裡做服務員。他被人糟糕地對待,因牽強的藉口數次辭退。他曾是可以輕易被呵斥和咆哮的群體里的一員。

最早進入德雲社的那批徒弟不乏苦出身。李雲傑12歲時就失去了父親,腦血栓的母親在2009年去世前,有6年是植物人狀態;孔雲龍的二哥1998年發現尿毒症,而1999年全家全年種地收入只有3000元,「你要是繼續上學,你二哥就沒了。」父親哭著對他說。孔雲龍於17歲輟學。郭德綱見不得這種苦出身的孩子挨餓,他雖然跟同行罵戰毫不嘴軟,但身上有一種老式江湖人的溫暖。

生活像塊苦味的純黑巧克力。然而,這個故事的重點並不在於講述人生的不易。



草根兒


即使在《歡樂喜劇人》奪冠後的那個慶典之夜,岳雲鵬看起來仍然很焦躁。

他太累了,但還不能停工。錄製結束已經接近12點了。他的工作尚未結束。作為紅人的待遇,工作人員爭先恐後上來的一輪拍照是免不了的。他還需要錄製幾個宣傳視頻,以及接受臨時安插的記者採訪。這一切之後,是所有人在等著他的慶功宴。而次日一早,他就要飛往印度拍戲。

像是坐上節節推進的升空火箭,岳雲鵬紅了。先是連續兩年春晚登場,然後是出演票房超過10億元的電影《煎餅俠》,在電影里他把《五環之歌》唱到了祖國各地,不再限於北京城八區,繼而岳雲鵬出現在兩檔熱播真人秀節目中。在大牌雲集的喜劇人競演中,小嶽嶽(粉絲對他的暱稱)成為喜劇之王。這同時也是郭家班的勝利,在此前幾年,喜劇的王冠公認在占據春晚多年的東北趙家班手中。

「以前看電視說大明星沒時間,都在飛機上睡覺,怎麼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呢?」岳雲鵬現在相信了。


這種生活是曾經的岳雲鵬無法想像的。2008年初,已經是他進入德雲社的第五個年頭。在某個路邊攤燒烤喝酒的夜晚,他與朋友談到未來的期待,「想掙錢」。掙到多少錢呢?「大概可以去國外生活,有房子住,有一點存款。」他們還聊到,具體來說,「哪個國家不錯」。

他的草根范兒正是人們喜歡他的原因。與他師父郭德綱一樣,他也是以平民百姓的角度戲謔這個世界。

他的姿態甚至擺得更低。《保安隊的日子》即是他源於親身經歷的創作,許多細節是真實的——年僅14歲的他,在石景山重型電機廠里當過一年保安。現在,他的徒弟也會改造翻新這段相聲,就像傳統段子《白事會》、《報菜名》一樣,在小劇場裡說。這是德雲社的傳統,郭德綱的《我要幸福》就曾經被岳雲鵬翻新改造過,產品要儘快疊代。

和師父郭德綱相比,更多的女孩喜歡他——為此他最近接受了女性雜誌《嘉人》的採訪。他無辜又無害的「賤賤」的勁頭兒,以及勵志、親切又讓人心疼的底層身世,是獲得大量女性擁躉的法寶。那種喜歡是並非是偶像崇拜式的狂熱,而是可以平視的。有五個姐姐的岳雲鵬天生自帶弟弟緣,在《煎餅俠》里,他會給「志玲姐姐」「冰冰姐姐」「芙蓉姐姐」亂打電話。

岳雲鵬不是明星,或者說,他不像明星,他會顯露出普通人的那種粗糙又真實的特質。

像許多遭遇過窮困洗禮的人一樣,岳雲鵬表現出的緊迫感是格外強烈的。當他從相聲劇場向綜藝、影視領域進軍的最初階段,只要有工作邀約發來——哪怕是一些粗製濫造的網劇,他也不加分辨地想攬下來。「有點小財迷。」他的經紀人王俁欽說,「他說喜歡這個本子,我知道他在騙我,他就是想去掙這份錢。」他曾經不顧經紀人與師父郭德綱的勸阻去拍了一個網劇,結果片子出來,品質很差,他後悔得要命。

現在,《歡樂喜劇人》專屬於他的休息室里,輪到最後的採訪了。他面無表情地聽記者做開場介紹,轉頭向助理要煙抽。一根煙快速地抽掉了。當然,他沒有禮節性地事先徵詢任何人的意見,這是他的主場。但這個「休息室」,其實是他開工繼續鏖戰的地方。


網上一種評價是,岳雲鵬不擅貫口,因此在舞台上很少展現。談及這個話題,他臉上露出不快的神色,語氣平板地簡短回應,「那你是很少聽相聲。」

其實,他本可換一種模式來回答。當《博客天下》採訪孫越時,他承認搭檔最近3年基本沒「使過」(即表演)貫口。「因為觀眾買票來這聽我們倆相聲,是需要展現你個人的張力,對『活兒』的理解。」他耐心地解釋說,「貫口畢竟是基本功。輪不到他使,他一使完了,其他師兄弟還怎麼著?」他還為搭檔做了辯護,「貫口,包括好多小曲兒小調兒,都是他師父教的,好著呢。」

許多職業的藝人會永遠保持微笑,儘可能周全地對待每一個採訪。但岳雲鵬選擇做自己。他很少有深思熟慮的金句,許多答案近乎脫口而出。曾被問及多年離家闖蕩,計劃的目標是否完成,他直白地說,「印象最深的是沒吃沒喝,我的計劃目標沒有規划過,所以談不上達成。」


2015年初,在央視《面對面》節目,他曾談起15歲那年在餐館當服務員,因錯算兩瓶啤酒的價格,被一位客人辱罵3小時。之後他在全員大會被當眾開除。對於那段被傷害的往事,他的態度不是放下,也不是幽默地應對。「我還是恨他(那個顧客),到現在我也恨他。」節目中,他喃喃地說著,「什麼好話我都說了」。眼淚順著臉頰滴落。

「知乎」社區有個專門的話題討論岳雲鵬的這句話。占壓倒比例的人表示理解岳雲鵬的反應。一位網友寫道,「輕仇必定寡恩」。

人生中的「恩人」,或者「貴人」——他自己是這麼說的,在2004年和岳雲鵬相遇。



學徒


出現在31歲的郭德綱面前的,是兩個穿著帶著油漬的飯館工作服的夥計。他們通過熟人介紹,前來拜師。

無人識得郭德綱。那是2004年,套用他著名的演講式相聲《相聲五十年之現狀》的說法,正是「大雪紛飛,大柵欄上連條狗都沒有」的艱難歲月。郭德綱在華聲天橋辦北京相聲大會(即後來的德雲社),勉力維持生計,最少的一次全場只有一位觀眾。郭德綱收下了這兩個小伙子。可供他選擇的材料幾乎沒有,他對他們也沒抱什麼希望。


在認識人生中的「貴人」郭德綱之前,岳雲鵬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人


兩個青年是老北京麵館「海碗居」的傳菜員岳龍剛與門童孔德水,這倆人能湊到一起純屬巧合。他們倆互相看不順眼對方很久了。服務員里,河北人孔德水有自己的小夥伴,他們一起去網吧,一起出去吃飯。至於那個叫岳龍剛的河南人,不要說以上那些活動,倆人幾乎不怎麼說話。

衝突有一天終於爆發了,孔德水被岳龍剛一把推倒在地。按飯館規定,員工打架罰款50元。孔德水一想到這兒,就不還手了,坐在地上喊經理。結果出乎他的意料,岳龍剛道歉之後也沒被罰款,時值春節,經理撮合起兩個鬧彆扭的小夥計在內部聯歡會上表演雙簧,改善關係。

年後,孔德水與一位姓趙的熟客講起這次表演。趙先生便請倆人到家演了一遍。「既然你們喜歡這個,我給你們引薦一人」,趙先生說了個倆人均未聽說過的名字,「他沒有什麼名氣,但是能耐特別好。」

兩個夥計沒有整塊的時間學相聲,最初只是坐著聽,順便給園子裡增加點人氣。趁飯館2點午休,倆人就趕往劇場,4點半趕回去上班。他們仍然要晚上10點下班,次日8點上班。有一天從劇場的回程下起傾盆大雨,倆人都淋得濕透,回到麵館也沒其他衣服,挨了領導一頓罵。

「咱們一定要記得這一天,一定要記得這一天,咱們為了學習多不容易。」岳龍剛說。

12年之後,本名為孔德水的孔雲龍向《博客天下》重述那段話。他記得那一天。是相聲改變他的命運,他小時候的人生夢想——他用的是「夢想」這個詞,是長大後不用種地。現在,他是德雲社三隊隊長,帶著他的十幾個隊員,每周固定說8場小劇場相聲,孔雲龍攢底兒。他在北京買了房,有兩輛車。


孔雲龍當年與岳雲鵬一起在麵館當夥計,如今是德雲社三隊的隊長 圖/尹夕遠


「是你捎帶著岳雲鵬一起入門?」

「算不上捎帶,我認為這是我們倆共同的緣分。如果我不跟他演節目,也沒有後來的這一檔子事。」昔日的麵館門童笑了,「我們倆那時候同甘共苦,吃住都在一塊。」

2004年底,他們從麵館辭職,全身心投入學藝。宿舍沒了,就租了間地下室。屋子裡只擺得下一張床墊,倆人睡上面,鞋脫在門口。師娘王惠看他們可憐,在大興區的龐各莊花了兩百塊錢租了個院子,讓他們住。岳雲鵬那段「我也是北大的,北京大興的,龐各莊的」,就來自這裡。在這個西瓜產地,他們住在一個1940年代蓋的、窗欞還要糊紙的房子裡,但至少可以一人一間。

岳雲鵬主攻太平歌詞,孔雲龍主攻貫口。他們練得很勤奮,睡覺前,上廁所,走到哪裡都在背。「在馬路上你要不認識這個人,你會覺得是瘋子,都魔怔了。」孔雲龍說。

周末的時候,他們去劇場串場,觀眾沒坐滿就沒有錢——他們只算學徒而非正式演員,坐滿了師娘會給50塊錢。這點錢時有時無,根本不夠花,挨餓是經常的事。郭德綱也不容易,一家人帶著另外幾個徒弟,租了個三居室。「燒餅」朱雲峰當時才14歲,來龐各莊大院住了幾天,餓得夠嗆,回了師父家再也不來了。


孔雲龍和岳雲鵬在龐各莊住了近兩年。有時候肚子餓,他倆都喜歡看一個名叫《炊事班的故事》的情景喜劇,一看投入了,餓勁兒就過去了。

《炊事班的故事》的主角之一是沙溢。那是2005年,沙溢在螢幕上,岳雲鵬在螢幕外看著。到2016年,他們共同參加了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戰》。「他應該會和沙溢聊到龐各莊。」孔雲龍說。



一個寡言內向的人


岳雲鵬的經紀人王俁欽記得,他最初與演藝圈接觸、互動,回來會很興奮地談論。「周迅人特別好,以前是在電視里才看到的人。」他對王俁欽說。某個人若是給他感覺反差很大,他也會說,「其實那人不咋地。」

他也曾想像過自己成名後,「誰跟我照相我都照,走哪兒我都會開開心心地跟人聊。」

乍入名利場的興奮感現在已經褪去了。現在別人拉他照相,「照第三張就煩了」,王俁欽說。他尤其討厭有些人合影時故意躲他後頭,把他臉拍得很大,然後發到社交媒體拿他調侃。


去年在哈爾濱松花江邊,他買烤麵筋吃並自拍發上微博。很多網友跟風摻和,假稱和他在一起,說他喜歡吃大腰子和烤蒜。換作其他名人也許一笑而過,但岳雲鵬感到的是困擾。「他很容易被別人的話左右情緒。因為我沒有干,你冤枉我了。」他的徒弟尚筱菊說,「那天我們在一塊兒,沒有吃大腰子。」

岳雲鵬尚未適應,甚至有點本能抗拒台前幕後都被娛樂化裹挾。《爸爸去哪兒》第二季曾邀請他和他女兒參加。那個節目收視率和影響力已經被證明,但岳雲鵬拒絕了。孩子一旦出鏡,就難免接受外界的審視與挑剔。他無法忍受自己的「小公主」承擔這種風險。

說相聲時,他的口頭語是,「我的天哪」,語調極盡尖細,配有一手捂著嘴的驚恐表情。《歡樂喜劇人》節目組請他錄宣傳音頻,他拒絕用同樣誇張的方式去重複那句話。理由是,「我在生活中不會這麼說話」。最終,他只用平常語調說了一遍。

與相聲演員愛耍貧嘴、逗悶子的成見不同,生活中的岳雲鵬是個內向寡言的人。他身邊的所有人都驗證了這一點。現在是,從前更是。少年時期,村裡年長的女人拿他開玩笑,他會感到害怕。他從來不和她們聊天,一低頭就走開了,生怕接不住話。

「在陌生人面前,他不會很快就升溫。」王俁欽回憶,他2007年底認識岳雲鵬時,覺得他連話都不敢多說。

即便對熟悉的人,他也不會輕易開啟心事。孫越見證過岳雲鵬的痛苦。2013年,德雲社在德國巡演時,岳雲鵬父親去世。他決定演完後的次日才坐飛機趕回國。這是他的選擇,相聲圈的藝德是「藝比天大」,但也成了折磨他至今的隱秘痛苦。「都存在心裡頭。」孫越說,他們很少聊到那些往事,「實在是存不住,就我們兩個人時說兩句,絕不多說。」

尚筱菊讀德雲社全日制少年班時,岳雲鵬來代過課。一進門全班就鼓掌了。大家都興奮,期待他「賣萌耍賤」。結果,「跟舞台上感覺完全不一樣」,他全程嚴肅,話也沒說幾句,反而是孫越成為了主導者。

到了2012年,社裡指派尚筱菊拜岳雲鵬為師。相認的那晚在劇場後台,岳雲鵬說的話少得足以讓他記清每個字。「以後你就是我徒弟了」。他又喊來妻子鄭敏,「以後這就是咱徒弟了。」沒再說多餘的話了,就這麼簡單。


在徒弟尚筱菊眼中,孫越比自己的師父更容易親近 圖/尹夕遠


新徒弟想與師父走得更親近,於是有一晚主動提出,演出結束不想回學校了,想去師父家住。「行,那就走吧。」岳雲鵬說。

尚筱菊坐在副駕駛,開車回家的一路上,倆人誰也沒說話。車上也沒有放音樂。

他設想的師徒倆一起喝酒、暢所欲言的場景並沒有發生。把他安置到書房後,岳雲鵬就去客廳看電視了。那一晚漫長而煎熬——由於緊張,尚筱菊一直憋著泡尿不敢出房,最後實在忍不住了才去的廁所。就像《保安隊的故事》里,岳雲鵬塑造的那個到公司第二周才問廁所在哪的小保安。

尚筱菊後來才知道師哥去師父家的經歷更倒霉。岳雲鵬往往在中午起床,沒有吃早飯的習慣,偏偏那天「連午飯也忘了做」。師哥原本三餐規律,被連餓兩頓,到了下午,「都蒙了」。

慢慢地,尚筱菊搞懂了岳雲鵬的脾氣。他從不夸人,也不安慰人。「他並不是討厭你,他就是不愛說話。」他的私下狀態似乎總很疲憊且憂鬱,讓人不忍打擾。他在微博上特別熱鬧,但是他的朋友圈,一年難得更新幾條。

徒弟開始重構起師徒之間的交流模式,「有事直說,別等他問你。」他發現,師父幾乎有求必應。他第一次管岳雲鵬要錢,是與同學打賭——說到這裡,1995年出生的尚筱菊有點不好意思,因為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經歷。因為與師父見面,總會被問幾個家常問題,「最近有人欺負你嗎」,「缺錢花嗎」。他決定回句新鮮話,沒錢了。

岳雲鵬馬上掏了300塊錢給他。

「還真給。以後就接著要。」尚筱菊說,「說實話有點覺得自個不要臉,但師父要給你錢,吃得會更好一點。」

師父不會記得徒弟的生日。但如果主動告訴他,他會叮囑妻子鄭敏買禮物。尚筱菊今年生日收到的是一雙喬丹鞋。家裡有七八雙鞋都是師父送的。還有衣服、手錶、大褂。尚筱菊算過,師父已經在他身上花了幾萬塊錢。

尚筱菊愛騎摩托,有回剮到別人車,他第一時間想到找師父。他給師父打電話,師父派人來賠了錢。

岳雲鵬的三個徒弟都知道他的銀行卡密碼,一起出門吃飯,徒弟拿去結帳。他們建了個微信群,岳妻鄭敏也在裡面,群名就叫「小家庭」。

看似冷漠的師父,也有難得多話的時候。那是在東北一場飯局,岳雲鵬喝醉了。「師父不是不管你,師父時刻都在關注你。」他摟著尚筱菊的肩膀說,「師父也幫你爭取很多演出機會,但可能有時候沒有爭取下來。不要著急,因為你歲數還小......」

最近,岳雲鵬在印度拍戲。他生日那天,尚筱菊發微信祝福。沒有回覆。

「如果別人發,他會回謝謝。」尚筱菊不以為意,按他的理解,如果師父不再假裝客氣,那師徒關係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就像是真正的朋友。他又給師父發了8塊錢的紅包。

幾秒鐘後,他看到那個紅包默默地被領了。



冷藏期


現在,你大概了解到岳雲鵬是什麼樣性格的人,你大概可以想像這樣一個人丟到以人精為主的相聲團體里是什麼感覺。

「台上也不行,台下也不行。」不止一位接近的他的人如是評價最初階段的岳雲鵬。

自2005年下半年,郭德綱的逆轉開始了,德雲社的演出能場場滿座了。幾近入土的劇場相聲死而復生。直至年底,大規模媒體報道井噴出現,郭德綱的名氣在公眾範圍內徹底打響了。在2006年,德雲社公開招徒,應者如雲,湧進來的40多個學員藝名里都帶鶴,被稱為「鶴字科」。此前的「雲字科」意味著親近的,跟從於泥沼中的徒弟。


19位鶴字科學員拜師


相聲界本就講究輩分與規矩,德雲社尤其重視這些傳統。後台有張八仙桌,僅設兩個座。那是約定俗成,只有郭德綱和于謙才能坐的。師父上場穿大褂,只管胸口以上兩個扣。師父抽煙,自有人點煙,煙灰落地,自有人打掃。師父面前的茶杯永遠是滿的,喝了就續。

討好師父也有利可圖,「早年前還老有人,端著杯子後面跟著師父呢。」李雲傑回憶,「天天跟著,要了命了,一轉身把水都弄灑了。後來被我們師父打發走了。」

用師兄弟的話說,岳雲鵬「不夠機靈」,說難聽點,「沒有眼力見兒、不會來事兒」。「(伺候師父)輪不著他,是因為有心眼的人總比他快一拍。」孔雲龍說。

演員們之間聊天、砸掛(即互相調侃、碰撞出台上可用的笑料),他也很難融入。他本來就內向,很少開玩笑,反應也不快,總說不到點子上。「岳雲鵬那時候是太不招人喜歡了,你看看他過去那照片,不愛刮鬍子,髒不拉幾的。他還想留分頭,半長不長。沒人樂意跟他聊天。」孔雲龍說。

相比之下,孔雲龍很快成了「小紅人」。他模樣英俊,伶牙俐齒——如果不是如此,「海碗居」也不會選他做門童。師娘王惠特別疼愛他,時不時叫他陪逛商場,幫忙拎包。

師娘的車會直接開到岳各莊大院門口來接。孔雲龍坐上車,從後視鏡里,他看到岳雲鵬站在後面,神色無辜又羨慕。車開遠了,他還站在那裡,變成了一個小點兒。「有時候真是感到可憐。」孔雲龍說。

就像帶著兒子逛街,看見好看的衣服或鞋,師娘就會買。有一次,師娘為他花1700塊錢買一身阿迪達斯的套裝。跟師娘熟了,他真敢說,「您已經兩個月沒給我買衣服了」。衣服一旦買下他都是馬上穿,回去顯擺,然後,岳雲鵬「默默地摸兩下。」

那時候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還在天津讀小學,偶爾來北京,陪玩的人也是孔雲龍和遲一年才入門的欒雲平。他們拿著師娘給的錢帶他去吃肯德基,陪他去網吧,三人晚上睡一張床。他們關係親密,別人叫郭麒麟「少郭爺」,私下裡孔雲龍直接叫他「胖墩兒」。這些經歷里都沒有岳雲鵬,「他得看大院啊」。

更要命的是岳雲鵬台上的表現。

從2004年底至2005年的6、7月,他的表演部分是開場與李雲傑拆唱太平歌詞。開場活兒一般沒人認真聽,好多人還沒坐好,按郭德綱的原話,「上台去練練膽。」岳雲鵬角色次要,站在桌里,李雲傑站在桌外,負責「鋪綱」(即鋪墊介紹)。

說相聲的機會在2005年夏天終於來臨,師父讓他上台說一段15分鐘的《雜學唱》。岳雲鵬搞砸了,狠狠地搞砸了。「說了20分鐘沒人樂,這種情況可能有。」尚筱菊說,但他師父發生的狀況,是這麼多年德雲社都沒有過的。

《雜學唱》成了砸學唱,岳雲鵬在台上只待了3分鐘,就頭腦一片空白,因為極度緊張還引發了胃痙攣。他下場就哭了。

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岳雲鵬失去了任何表演機會。工作只剩下檢場(擺放劇場桌椅)與掃地。與他同時間的孔雲龍卻進步神速,很快有了固定搭檔欒雲平,並且還獲得德雲社10周年慶典與師父同台演出的機會。

2006年10月,郭德綱舉行「擺枝」儀式,收何雲偉、孔雲龍、欒雲平、曹雲金和于謙幼子於雲霆為徒弟。除了小朋友之外,這其實是一個欽定「四大弟子」的儀式。

岳雲鵬正式拜入師門要晚3年。事實上,直至鶴字科的一些學員已經有了表演機會,他仍是邊緣角色。除非師弟李鶴林出來演出,岳雲鵬才能搭著做捧哏。

至少有3次,有人向郭德綱提出要開除岳雲鵬。前兩次是在劇場後台,「再看看吧」,郭德綱答道。

第三次是在2005年底為大師兄何雲偉和師叔李菁辦的慶功宴上,他們在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上獲得一等獎。那本該是個歡喜的場合,但氣氛微妙地在變化。「你看你們何師哥都拿大獎了,再瞧瞧你們這幾位,尤其是小岳。你們得多努力,多進步。」郭德綱說。於是自然而然地,話題集中於對岳雲鵬的批判,有人再次提出開除他。

岳雲鵬哭了,他哭得很傷心。師兄弟沒有一個人說話。「我們管不了,連自保都自保不了。」李雲傑回憶說。

一片混亂中,師娘王惠也哭了。「你放心,寧可留著你掃地,也不能把你轟走。」她對岳雲鵬說,也是說給所有人聽的。


郭德綱與妻子王惠


那是最後一次他遭遇逐出師門的危險。「他摔得越深,爬起來,往上蹦得越高。」李雲傑後來說,「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落差。」



逆轉


那段險被開除的故事,不同的人曾在不同的場合講述過。但出於某種慣性,人們總是從施與者的角度理解這段故事,而忽略每個人都是有選擇權的。

「兩條路。一條是回家種地,一條是留在這,繼續學習。」岳雲鵬對《博客天下》說,「我沒有辦法,我不像條件特別好的學生,比如生長在北京。我是生生被逼出來的。」他把學相聲當成了一條單行道。相聲講究「三年學徒兩年效力」,即使像他這樣最早一批學徒,也是直至2007年後才有固定工資,此前只有零星收入。

相聲演員都喜歡玩些傳統玩意兒。學相聲的京津冀的人居多,打小就接觸,也有像孔雲龍這樣的,是進了圈子後,耳濡目染薰陶出來的。河南苦孩子岳雲鵬是個例外。無論扇子、手串、鳥籠子還是核桃,他從來不玩。「他就是一心放在業務上了,怎麼才能賣錢。」李雲傑說。

2008年春節,徒弟們在郭德綱家看電視,一個叫「小金龍」的二人轉演員與觀眾互動,觀眾一舉手,他就下跪,舉另一隻手,他就唱歌。「你的機會可來了,你也可以試試,你會唱歌。」郭德綱對岳雲鵬說。他確實喜歡唱歌,而且一去KTV,他點的都是那些老氣橫秋的歌,固定曲目包括《花為媒》《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不能這樣活》.......

自此,岳雲鵬做開場的鋪綱時,戴個墨鏡,模仿那位二人轉演員,要麼唱,要麼跪下來,與觀眾做互動。場面很火爆。墨鏡蓋住了他的臉,他突然就沒了羞澀和緊張。

「他表現不出來太張揚的那種勁頭,非得給他這麼一個機會。觀眾接受他了,他對自己也是一個突破。」李雲傑回憶,岳雲鵬現在的風格,即是自那時隱隱出現的。

岳雲鵬找到了自信。也許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一種只屬於他的「特別武器」。傳統來說,逗哏可劃分為帥、賣、怪、壞四種風格——郭德綱屬於壞,具有超強的現場砸掛能力,而岳雲鵬是第五種風格——賤。它更像主觀感受而客觀描述,這是一種在網絡時代才有可能被充分理解的定義。只聽到他那尖細的聲音不夠,用網友的話說——一定要看到「作死的表情」,才知道什麼叫賤。

這種風格能夠彌補他的短板。比如面對觀眾的搗亂,郭德綱總能有一種嬉笑的方法巧妙平復或者繞開。而岳雲鵬往往會沉下來臉,似怒非怒,「你出去!」換其他人,這種生硬回擊帶來的感受並不舒服,可能會激怒觀眾,然而當一個「賤賤」的人這麼說,反倒能產生喜劇效果。


某種程度上,那個做成網絡熱門表情包的賤賤的小嶽嶽,是他塑造的形象。「台上他為的是觀眾,那並不是真正的自己,一個是在表演,一個是在生活。」尚筱菊說。

從2010年起,岳雲鵬在德雲社的地位已經非同往日。郭德綱明顯開始力捧他,讓他以助理主持身份上天津衛視的訪談節目《今夜有戲》,將從藝馨社收編來的捧哏好手孫越配給岳雲鵬,還給他開了一系列的小劇場專場。

這固然與當年8月後何雲偉、李菁、曹雲金、劉雲天的出走有關——這幾對都是郭德綱的心頭之愛;與岳雲鵬的進步有關,李雲傑認為,「2008到2010年,對他是一個質的飛躍」。但也有一種流傳於外界的說法,郭德綱故意挑選了一個天資平平但忠心耿耿的人,以證明他才是真正的「角兒」,他想帶誰紅誰就能紅。

這個說法難以驗證,但至少某些事實無可爭議。岳雲鵬的確是老實聽話的孩子。「我不太會給自己規劃,我走到現在,大部分是我師父幫我鋪的路。」他對《博客天下》說。

2010年7月,岳雲鵬小劇場專場開啟,以每周一兩場的速度推進。孫越記得,第一場下來,沒有人給他們獻花,「不能說好,規規矩矩完成任務,該響的包袱響了」。隨後,岳雲鵬每場演完,都會帶給他預期之外的驚喜。進行到十幾場,300人的劇場爆滿,場外還有100多人進不來。「咱倆火了。」孫越對岳雲鵬說。


對於岳雲鵬的變化,內部當然有人不服。風言風語也會傳到時任演出部負責人的王俁欽那裡。據他觀察,有段時間,同台演出時,排岳雲鵬之前出場的人——出場越往後說明地位越高,「玩了命地使得好,就相當於攪和吧,我就不讓你下一場使得舒服。但小嶽嶽一上來,你不服不行,你打不過我。

2011年,在沒有旁人時,郭德綱曾問過孔雲龍:「岳雲鵬火了,你嫉妒嗎?」孔雲龍說:「嫉妒。」「你服嗎?」「我不服。」他們還聊到誰值得捧,孔雲龍說了幾個人的名字,但他沒有提自己。「師父,我呢,也就是適合給您看家(指駐守小劇場),您要說真是應付媒體啊,我可能不太擅長。」他說。



新玩法


即便到今天,岳雲鵬也不算那種無所不能的相聲演員。他不會B-Box,也很少有模仿,沒嘗試過說唱。除了河南家鄉話,他幾乎一個倒口(即使用方言表演)的節目都不會,因為口音會串。他承認這些都是他的軟肋。「人一定不會拿自己的軟肋和別人硬碰硬,你碰不過人家。」他對《博客天下》說。

但他又是願意嘗試新花樣的人。

他會改造相聲里的出場人物,設計得更好玩兒,並考慮細節。《當行論》里有個拉車人,傳統的演法兩句話就帶過了,岳雲鵬的版本把這個人演了一遍出來。而《怯大鼓》中(他把這個原本是山東話的倒口活改成了河南話),他刪掉了一些旁支人物與對話,把戲份都集中於主角與二嬸的絮絮叨叨的對話中。這幾個作品屬於他網上傳播最廣的,其他人會借用他的版本來演。


德雲社裡有一批「傳統派」。他們趨向於穩健地使活兒,以前老先生怎麼使,現在舞台上就還該怎麼使。負責向學生授課的「德雲總教習」的高峰就負責教最傳統的段子。對於尚筱菊來說,高峰是幫他打下地基的人,師父則是帶他跳出地基的人,「比如三翻四抖,節奏快了,可以試試兩番就抖,因為觀眾已經坐不住了,他等不到你第三番。」

相聲泰斗馬三立的經典段子《對春聯》里,春聯只念一遍。而4月17日在河北滄州的演出現場,岳雲鵬把念春聯變成了與觀眾的互動。他先念了一遍,然後又念一遍,接下來就鼓動全場觀眾。於是,整個體育館都在念春聯。「你現在全中國說相聲就這麼來回互動跳出跳入的,誰也干不過的他,形成風格體系了。」孫越說。

「傳統派」可能無法接受這種行為。首先祖師爺沒這麼干過,其次也是有風險的,觀眾出戲了,敘事的主線也被打亂了。「怎麼跳出得這麼硬啊?」孫越最初不是太適應,但他發現觀眾認可度挺高。他想通了。相聲發展到這個年代,是需要越來越多的互動。因為觀眾也有展示欲與表演欲。「他在去現場聽你相聲之前,把你的所有相聲都在網上聽完了。你說什麼,他都知道你下邊要說什麼,他唯一開心,就是你帶領他說。」


最能引起全場互動的,當屬《五環之歌》。歌詞本身毫無意義。每一句都是廢話,到了高潮處,「修到七環怎麼辦,你比五環多兩環」,還是廢話。他喜歡改編歌曲當包袱放進相聲。有好多小包袱台上使一兩回還行,往後使就不響,就不用了。《五環之歌》只是岳雲鵬眾多「小實驗」之一,它恰好是一直受歡迎的。

《五環之歌》已經成了岳雲鵬的標籤。它變成了手機鈴聲,還被選作電影《煎餅俠》的主題曲。越來越頻繁地,岳雲鵬的表演,是以全場大合唱《五環之歌》收尾。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曲,郭德綱的時代最後和觀眾一起唱《大實話》,小嶽嶽的主場上,最強音就是《五環之歌》。

像是一個值得玩味的循環,在他入行初的很長時間裡,他沒有得到說的機會,他只能唱——儘管太平歌詞與流行歌曲本質是兩種東西,唱法也大相逕庭。「那時候貫口特別吃香,唱不吃香,現在唱吃香了。」孔雲龍說。

當初一同拜師的兩位麵館夥計,已經很久沒坐一起聊天了。「如果有機會,我們哥倆能好好聊一宿。」孔雲龍說,「其實會挺長見識的,我想聽聽外界我們不知道的……當然我也能給他講一講隊裡面發生的事,他現在已經很少來小劇場了。」

當年力主開除岳雲鵬的兩個人,一個已經過世,一個雖在德雲社,但不再登台。

他們叫他相聲阿甘。電影里的阿甘天賦不濟,卻有著驚人的忍耐力,某種程度上,岳雲鵬也一樣。相聲是他18歲前從未接觸過的東西,是他餓肚子時候選擇的職業,他曾直白地說,學相聲是「為了生活,為了養家餬口」。而最後,他愛上了它。

《歡樂喜劇人》的比賽中,大咖雲集。相比小品,表現形式單一的相聲不占優勢


這並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只是關於中國夢的某種草根樣本。整個故事的精華並不在於,一個出身卑微的人最終獲得了命運的眷顧,而是在漫長而巨大的失敗中,他如何面對自己。

經常有人向岳雲鵬表示想學相聲。他的態度從來不是鼓勵,「想清楚了,不要學」。

在《歡樂喜劇人》錄製中,他曾淚流滿面。後來,他對《博客天下》解釋,是因為看到大螢幕剪輯的喜劇人之路,「所有人在台上那麼賣力氣」。

他的聲音慢慢沉下來。「我突然覺得,好難啊。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