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鼻塞高發,6種病因導致的鼻塞各有特點,6種用藥方案擺脫它

2019-10-05   用藥無小事

一、概述

鼻為呼吸道的開口,與咽喉和氣管相連,為上呼吸道的組成部分,對吸入的空氣可有加溫、濕潤及凈化的作用。鼻黏膜有嗅覺功能,與豐富的神經纖維相連,除嗅覺功能外,尚可有效地引起保護性反射(打噴嚏)。耳與鼻、咽喉彼此之間關係密切,相互配合,發揮著通氣、發音、聽覺、味覺及嗅覺多種生理功能。

鼻腔黏膜上有豐富的血管、黏液腺的纖毛,鼻中隔前下部也有纖密的毛細胞血管網,當受到刺激、過敏、感染時,鼻黏膜血管迅速擴張和腫脹,出現鼻塞。其常見病因:感冒;慢性單純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竇腫瘤等。

二、臨床表現

鼻塞時,患者多感覺無法通過鼻腔呼吸,常借用口腔吸氣,同時嗅覺明顯減退,對各種氣味極不敏感,發音低悶。有時可影響聽力。

不同病因導致的鼻塞有不同的特點:

1. 急性鼻炎

即感冒,起病急驟,常伴有發熱、全身疼痛等特點,1周內常自行緩解。

2.慢性單純性鼻炎

鼻塞呈陣發性或交替性,日輕夜重,受體位影響,平臥時症狀加重。

3. 慢性鼻竇炎

伴有黃膿涕,可伴有頭痛、記憶力下降等。在感冒後可出現持續不愈的流膿涕。

4. 過敏性鼻炎

多伴有打噴睫、流清涕、鼻癢、流淚。小兒易合併哮喘。可常年發作,也可呈季節性發作。

5.慢性肥厚性鼻炎

多為持續性鼻塞,對麻黃素不敏感。

6.鼻竇腫瘤

鼻塞多為進行性加重,單側或雙側,如伴有鼻出血,要警惕惡性腫瘤。

三、藥物治療

《國家非處方藥目錄》收錄的口服藥有偽麻黃鹼;外用滴鼻劑有萘甲唑啉滴鼻劑、復方萘甲唑啉噴霧劑、羥甲唑啉滴鼻劑、鹽酸賽洛唑啉滴鼻液、鹽酸麻黃鹼滴鼻液、復方薄荷腦鼻用吸入劑。

(一) 非處方藥

1.口服偽麻黃鹼

主要興奮腎上腺素能α受體,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縮,減輕鼻充血及伴咽鼓管充血的漿液性中耳炎,常與解熱鎮痛藥、抗組胺藥組成復方製劑用於緩解感冒後鼻黏膜充血(鼻塞)症狀。如氨酚偽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美撲偽麻片等。

2.鼻腔用藥

對急、慢性鼻炎和鼻竇炎,局部選用 1% 鹽酸麻黃鹼滴鼻液:一次每側鼻孔2~4滴,一日3~4次;萘甲唑啉滴鼻劑、羥甲唑啉滴鼻劑,滴鼻一次1~2滴,一日3~6次;賽洛唑啉滴鼻劑:6 歲以上兒童一次 2~3滴,一日2次。復方薄荷腦鼻用吸入劑:使用時,旋下外套,將塑料內管緊密接觸一側鼻孔,用手指按壓另一鼻孔,然後深吸氣 2~3次,以使鼻黏膜血管收縮,緩解鼻腔堵塞,減少鼻黏膜出血,改善鼻腔的通氣性。

3. 鼻塞和流涕

是過敏性鼻炎症狀的代表性特徵。預防和治療常年性及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鼻噴霧劑,是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鼻息肉及其手術前後、慢性鼻炎等的有效方法,糖皮質激素有明顯的消炎、抗過敏和減輕水腫作用,有促使病變的鼻腔黏膜逐漸恢復至正常的作用。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成人和 12 歲以上兒童:每個鼻孔各2噴,每日1次(每日200μg),以早晨用藥為好。某些患者需每個鼻孔各2噴,每日2次,早晚各1次直至症狀改善。當症狀得到控制時,維持劑量為每個鼻孔1噴,每日1次。每日最大劑量為每個鼻孔不超過4噴。

(二)處方藥

1.鼻竇炎的急性期應儘早採用足量抗菌藥以控制感染,應用青黴素、頭孢菌素、林可黴素等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或應用羅紅黴素、頭孢菌素等口服,應根據病原菌選用。

2. 含呋喃西林和鹽酸麻黃鹼的呋麻滴鼻液為復方製劑,呋喃西林對革蘭陽性、陰性菌均有抑制作用;鹽酸麻黃鹼為擬腎上腺素藥,可直接激動血管平滑肌的α、β受體,使皮膚、黏膜以及內臟血管收縮。用於鼻部則可收縮鼻黏膜血管,因此可作為鼻用減輕充血製劑,緩解鼻黏膜充血、水腫、鼻塞。一次1~3滴,一日3~4次。

3.可選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開始時每個鼻孔各2噴,早、晚各1次。一日最大用量不超過8噴(256μg),症狀緩解後每天每個鼻孔噴1次,每次1噴。

四、用藥注意事項與患者教育

1.麻黃素和羥甲唑啉等屬於擬腎上腺素藥,可以興奮α腎上腺素能受體,對鼻腔黏膜血管收縮作用的特點是迅速顯效、作用短暫,緊隨短暫的血管收縮作用之後就是反跳效應,導致更為嚴重的鼻塞。且連續使用麻黃素滴鼻後,可導致藥物性鼻炎。藥液過濃或滴入次數過多可致反應性充血等。因此,應採用間斷給藥,每次宜間隔4~6小時。

2.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引起偶見一過性的輕微燒灼感、針刺感、鼻黏膜乾燥以及頭痛、頭暈、心率加快等反應。對兒童、高血壓、前列腺增生症、癲癇、閉角型青光眼、幽門梗阻、膀胱頸梗阻、鼻腔乾燥和萎縮性鼻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禁用;對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慎用。

3.糖皮質激素鼻噴霧劑不易引起藥物依賴,但並不能完全避免不良反應,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包括鼻衄、鼻腔刺激作用或灼痛、咽喉腫痛。正在服用其他糖皮質激素藥物的患者於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到醫院檢查。由於糖皮質激素具有抑制傷口癒合的作用,因而對於新近接受鼻部手術或受外傷的患者,在傷口癒合前不應使用鼻腔用糖皮質激素。

4. 口服含偽麻黃鹼製劑的老年患者和心臟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抑鬱症及哮喘等患者、12 歲以下兒童在使用前應向醫師諮詢;氨酚偽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美撲偽麻片中還含有H1受體持抗劑成分,可能引起頭暈、嗜睡,故服藥期間不宜駕車或高空作業、操縱機器;服用本藥期間不得飲酒或含有酒精的飲料;不宜與中樞神經系統抑製藥、抗精神病藥氯丙嗪等合用。

5.用滴鼻藥前要將鼻涕擤乾淨,擤鼻時要壓住一側鼻翼,將分泌物輕輕擤出來;不能捏住雙側鼻翼用力擤,這樣容易將分泌物通過咽鼓管擠入中耳,引起化膿性中耳炎。如鼻腔內有痂皮,可用溫水清洗,等干痂變軟取出後,再滴藥水。滴鼻時須取鼻部低於口和咽部的體位,如仰臥於床上,頭向後伸,鼻孔朝上或取坐位頭儘量向後仰,這樣能避免藥液流入咽部而引起口乾、口苦。滴藥後,要靜臥3~5分鐘,並輕壓雙側鼻翼3~4次,讓藥液與鼻黏膜接觸,然後坐起,使多餘藥液從前鼻孔流出。滴鼻液用量應按照說明書或醫囑,一般每日3次,每次每側2~3滴為宜。

6.使用鼻噴霧劑時患者宜採取端坐位,頭稍後仰,噴頭插入一側鼻孔,不宜過深,以免損傷鼻黏膜,噴射方向為前後位,但宜稍偏向外側壁。噴射時可做深呼吸,噴完後可屏氣幾秒鐘,在短時間內勿做擦鼻動作,以求藥物存留鼻腔更長時間。

7.向鼻內滴藥時,滴管頭不要碰到鼻部,以免污染藥液。不能長期擅自依靠滴鼻液來改善鼻腔疾病,當藥液使用效果變差時,應停止繼續使用,請專科醫生診治,以免喪失治療時機。

8.加強體質鍛鍊、增強身體抵抗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逐漸用冷水洗鼻、洗澡,也可堅持鼻部按摩,每天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30次,然後用摩擦發熱的手掌,輕輕按摩鼻尖、鼻翼,正反方向各10次;或用淡鹽水漱口,以提高上呼吸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