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人生都是自己說了算

2019-05-16     爸媽黑板報


圖片來自unsplash


在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分化》中,有一個鏡頭讓我頗有感觸,來自公立學校的學生布瑞特在為期兩周的交換學習中,多次表現出對私立學校的喜歡,那份不舍和無能為力,讓人看得心酸。

為什麼會不舍?

因為比起在公立學校的懶散和散漫,這種有規劃,有安排的學習生活更讓他有成就感和滿足感,看的出來,他喜歡那種充實,自律的生活。


康德說「自由即自律。」

一個懂得自律,並且會自律的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


1

自律的孩子,從小就有好習慣


在綜藝節目《聲臨其境》上,董卿第一次配音,全程脫稿,無論是電影《辦公室的故事》中純正的譯制腔,還是《麥兜響噹噹》中充滿童趣的聲音,都驚艷了觀眾。

驚艷的背後,是多年的自律,更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從識字起,董卿每天朗讀古詩,看經典名著,多年後,她依然保持睡前一小時的閱讀習慣,這樣的習慣早已是刻進骨子裡的自律。


2

孩子的壞習慣,是父母身上的照妖鏡


前幾天,一段視頻在微博上引起熱議。

在北京五棵松的某個書店,一個男孩在高聲讀書,被工作人員提醒後怒罵:我抽你信不信!而在一旁的家長,卻熟視無睹,只對工作人員說了一句:他是個孩子。

孩子製造噪音,本身就影響到其他人了,作為家長,不但不管教,連一句致歉的話也沒有,只能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的孩子。

父母身上的壞習慣,孩子會全盤吸收。

就像視頻里的這位家長一樣,她沒有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習慣,更沒有這樣的意識,所以她的孩子也認為在書店高聲讀書沒有任何問題,反倒覺得別人提醒自己是錯誤的行為,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染上更多的惡習。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不經意把自己的壞習慣傳染給了孩子。

比如,有些孩子吃飯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或者玩一會兒遊戲吃一口飯,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吃飯干其他事的壞習慣。

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這些孩子的父母多半吃飯也不專心,也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或者喜歡邊玩手機邊吃飯。

還有一些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專心,一會兒餓了,一會兒渴了,東瞧瞧西望望,一頁作業愣是寫了幾個小時才寫完,但只要看到他們的父母,就會明白為什麼孩子會這樣了,因為他們也經常拖沓,注意力不集中。



3

孩子的好習慣,來自於你示範的每一個生活細節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人在開頭的一剎那間,也就是尚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在這些感知里,刻意灌輸給孩子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時候,是來自於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

記得孫儷在微博中分享過孩子愛寫作業的事情。

小花妹妹天天問老師:為什麼不是每天有功課?妹妹天天問我:為什麼不是每天有課外課?


在大部分孩子一提到作業就掉頭跑的時候,孫儷的孩子卻沉迷於寫作業而無法自拔,這份獨立學習的態度背後,其實和孫儷自身的生活狀態也有很大的關係。

不熬夜,堅持養生和運動,事業上保持著自己的節奏,作品不算高產,但每部劇都很賣座,如今還養育出了兩個獨立自主的孩子,用兩個字總結孫儷的狀態就是穩和順。

而她的穩,正是來自於這種對生活細節的高度自律,顯然,這份刻在骨子裡的自律也影響著她的孩子,所以他們才會對上課、寫作業一點都不牴觸。


反過來,孩子身上的壞毛病,也在父母身上有跡可循。

就像我們這一代人(80後,90後)的父母一樣,大部分都沒有很好的口腔健康意識,導致我們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比如胡亂刷牙、不洗牙、缺乏正畸意識等等。

所以很多人不到中年,牙齒就不行了,而我卻發現,國外60歲的老人,都有一口白凈整齊的牙齒,每次看外國時尚雜誌或者娛樂新聞,都會羨慕老外那一口潔白乾凈的牙齒。

不過慶幸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有了健康的口腔意識,也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刷牙習慣。

我認識的coco媽,很早就開始培養女兒coco要勤刷牙的好習慣了,如今4歲半的coco,每天早晚都會用電動牙刷認認真真的刷牙,而且像玩遊戲一樣開心。

而在後台常看到一些媽媽留言說,孩子無論如何就是不肯刷牙,甚至有的時候得等他睡著了悄悄給他刷幾下,然後再用紗巾把泡沫去掉。

這讓我想起有個心理學家說的話:對孩子來說,刷牙是一種口腔被入侵的行為。


因為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自主體驗的過程,而刷牙大部分是成人灌輸和逼迫的行為,所以這意味著,孩子的自主權受到了干涉和挑戰。

《遊戲力》裡面有一個「刷牙機器人」的遊戲:孩子只要說一句咒語,就可以把父母變成刷牙機器人。機器人要一切聽從孩子指令,是往前還是退後。當孩子拍拍手的時候,機器人就可以過來刷牙;孩子舉起手的時候,機器人就會立馬停止。

這個遊戲非常適合那些不愛刷牙的孩子,因為父母在扮演機器人的過程,就滿足了孩子從被動刷牙到主動刷牙的意志。

我了解到,coco媽也是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體驗到刷牙的樂趣,從而漸漸養成習慣的。

比如說,coco每次刷牙其實都是在做闖關遊戲,闖關後就得到不同的獎勵,越到後面,牙刷上的遊戲越難,(比如一開始是把牙齒分成了4個區域,但是後面就會分成8個區域)所以為了順利通關,每次刷牙她都會特別仔細和認真。

這對於懶媽一族來說,真是太省心了,不需要盯著娃刷牙了。

養成孩子刷牙的好習慣,需要花時間,也需要講究方法,我覺得coco媽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鑑:刷牙不是父母意志的干涉,而是一個遊戲,也是讓孩子的口腔健康贏在起跑線上的一個起點。

——————————————————————————————————————

爸媽黑板報:一個專注寫孩子教育的黑板報

微信:bamaheibanbao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Q42YGwBUcHTFCnf5N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