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8同城發布了《第十六屆中國大學生最佳僱主調研綜合報告》,調研數據顯示有六成企業對大學生招聘需求上升,而計算機、金融、機械則成了招聘熱門專業。
58英才招聘研究院調研
從調研數據看,IT/網際網路排行第一,十分「搶手」,是大學生求職的優選。
58英才招聘研究院調研
另一份調研數據中可發現,企業校招對計算機類、工商管理類和機械類專業的大學生「情有獨鍾」,而計算機類更是獨居榜首。
隨著AI、大數據、人工智慧的興起,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大學生的就業興趣,IT/網際網路行業和泛IT行業求職熱度不減。
1、IT求職為何熱度不減?
行業現狀
信息媒體和計算機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將人類的信息化社會引向跨時代的新領域。這不僅是一種全球化的趨勢,也是中國網際網路的趨勢。
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目前正在扎堆上市。小米、美團、映客、優信二手車、獵聘網等網際網路公司都已上市,一派繁榮的景象。只要一個網際網路公司上市打出了水花,未來還會湧現出一批網際網路新生兒,將信息技術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
國內環境
軟體IT為國家管理層高度重視關注,國內大力推行的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建設,為該行業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和動力。
新技術產業和模式紛紛湧現,比如騰訊人工智慧開放平台、光量子計算機等,我國有11項科技成果被評選為全球年度具有代表性的領先科技成果,占總數60%。
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大佬開始布局新零售、菜鳥等企業依託供應鏈平台大力推動S2B新模式、微信支付寶走出國門。都見證著IT產業成為了中國第一大產業。蓋茨甚至認為,中國軟體市場會有爆炸性的增長。
人才缺口
因為其工作的特殊性,企業對軟體人才的需求自2012年起,就以20%的倍速在增長,未來5年內我國信息化人才總需求量高達1500萬至 2000萬人。
其中「軟體開發」、「網絡營銷」、「電腦美術」等人才的缺口最為突出。各個網際網路企業都在搶著要具備這種能力的「網際網路人才」。
教育部統計,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00多萬人,人才市場競爭之激烈顯而易見,從事IT行業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就業求職的風險。
可觀收入
IT行業已成為公認的高薪行業之一,程式設計師的平均年薪都超十萬,北上廣一線城市更甚。
58英才招聘研究院調研
IT行業的熱門和未來職業的「高薪」,自然吸引了一大批人學習報考計算機類的專業。眼紅是眼紅,即便在如此可喜的就業環境下,很多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還是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很多IT類的應屆畢業生求職期甚至延長至畢業後的1~3年。
明明外部大環境已成氣候,自己也選擇了計算機IT行業,為何還是遲遲找不到工作呢?
2、計算機系畢業為何找不到工作?
打鐵還需自身硬
很多人填報高考志願時,興致勃勃選擇了計算機專業。但大學四年里,既沒在校內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又不重視實習中的實踐能力鍛鍊,完全是為了應試教育和期末考試而學習。
到了校招面試時,寄希望於臨時抱佛腳。這在IT技術流中,當然是站不住腳跟的,即便被用人單位錄取,也很容易就露怯。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往往就陷入求職困境。
學校知識的脫節
國內高校有些增設新開計算機專業,主要目的不是為培養一批計算機人才,而是為了學員的擴招,這樣教育資源就會良莠不齊。
再加之很多專業的課本教材,是從老版本的課本內容翻新,一般5~10年才更新一次,這樣傳授的專業知識,其實大多都與市場脫節了。學生畢業後很難適應真實的社會人才需要。
企業試錯成本高
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從業人員也需要時刻保持學習進取的態度,程式設計師的薪資普遍起薪較高。
培養一個入門新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質等成本的投入。而與其擔心實習生或應屆生經驗的淺薄或專業基礎不紮實,不如高薪聘請一位技術大牛,保證項目的產出跟合格驗收。
3、讓自己成為「高薪」IT人才
在這建議,如果是還未畢業的大學生,可以儘早聯繫實習單位跟前輩多多參與項目,鍛鍊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不求薪酬但求積累經驗。
如果是已經畢業的,但覺得自己能力尚不夠的,建議報班學習,系統深入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有些人選擇一家比較優秀的培訓機構進行「魔鬼」訓練後,最後也收穫了名企offer,薪資甚至比直接校招的人還高。
主動性全在於自己,如果想入行IT行業,成為契合當代社會需要的「技術型」IT人才,自然要拿出點真功夫,而不是學校里的那點花拳繡腿。
捨得花時間去鑽研的人,即便不是計算機專業的人,也能成為「突出人才」。關注「重慶千鋒」公眾號,14天免費試聽課搶先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