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春捂秋凍」的說法,「秋凍」也被一大部分家長認為是換季的重要養生法則。但是秋季早晚溫差大,孩子身體的抵抗力差,很容易發燒感冒。所以說,「秋凍」並不適合所有的孩子,有一些孩子身體不好,家長遵循這個法則反而會增加他生病的機率。那麼,哪些孩子不適合「秋凍」?秋季給孩子穿衣又有什麼原則呢?疑惑的家長可以通過文章了解一下。
哪些孩子不適合秋凍
秋季讓孩子適當的動一動,可以讓他的身體逐漸適應溫度變化,增強耐寒的能力,但是對於體質虛弱、有過敏史、患有哮喘的孩子並不適宜。溫度過低不僅會導致身體的抵抗力降低,而且皮膚或者是呼吸系統受到冷空氣的刺激,那孩子過敏以及哮喘的病情會惡化,孩子會受更多的罪。想要孩子健康度過秋季,並不是少穿衣服就可以,正確穿衣才最關鍵。
秋季怎樣給孩子穿衣
1.根據溫差變化增添衣物
秋季天氣轉涼,早晚溫差比較大,家長要根據溫度的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添衣物才能避免他生病。媽媽要靈活的根據天氣的轉變給孩子增、減衣物,不要總是遵循「秋凍」的養生法則,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
比如說早晚溫度比較低,媽媽可以給孩子穿一件外套,外套裡邊再給孩子穿一件長袖T恤,這樣中午熱的時候脫掉外套,單穿一件長袖上衣,身體不冷不熱剛剛好,孩子活動時身體會很舒適。
注意循序漸進
家長給孩子穿衣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操之過急。這裡指的循序漸進,是家長根據溫度的變化一件件的給孩子增添衣物,不能天氣一冷就保暖衣、外套全套在身上,或者是天氣暖和了又只讓他穿一件短袖。孩子的身體如果在忽熱忽冷中來迴轉換,就容易出現問題。家長根據溫度變化每次讓孩子增添衣物,適當的凍一凍才能提高他的禦寒能力。
3.穿衣要有標準
其實很多媽媽都理解錯了,「秋凍」並不是秋季就要挨凍少穿衣物,而是要根據溫度變化適量增減衣物,才能讓孩子更健康。想要判斷孩子穿衣有沒有達到標準,家長可以用手摸一下孩子的頸部,如果頸部很溫暖,說明衣服厚度適中不用增減衣物;如果頸部出汗了,說明衣服穿得太多,需要減少衣物來維持孩子的體溫平衡。
總之,秋季天氣多變,家長不想讓孩子生病遭罪,就要掌握正確的穿衣法則,不要盲目遵循「秋凍」的原則,這樣可能會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