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說來就來,但這家公司,說漲就漲

2019-09-17     新浪理財師

國際原油市場在上周末迎來一隻黑天鵝。

9月14日,全球最大石油供應國沙特的兩處石油設施遭到無人機襲擊。沙特能源部長稱,此次襲擊將導致全國近570萬桶原油日產量,約占沙特當前產油量的一半,世界每日石油產量的5%,這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歷史罕見的損失。

受此影響,國際油價出現巨震,A股石油板塊聞風而動,在中秋節後第一個交易日迎來「開門紅」——石油指數早盤直接高開4.1%,領先所有行業板塊。個股方面,除了多隻石油股漲停,更有石油行業兩大巨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開盤分別大漲4.14%、3.45%。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A股市場最大權重股之一,中國石油自上市以來如此漲幅的情況並不多見。據媒體統計,近十年來,中國石油單日漲幅超過4%的僅有27次,與此同時,目前其估值正處於歷史底部。

而今年9月以來,中國石油股價的強勢反彈,有券商認為該公司價值被嚴重低估,歷史性的「巴菲特買點」再現。

一、中國石油價值被低估?

中國石油上市之初股價的暴漲與當時的石油價格泡沫以及瘋狂投機行為有關,因此我們現在看中國石油,已經不能再參考其「以前的價值」,應該依據其當下的情況。

我們如果從歷史數據來看的話,無論是A股還是H股,公司目前的價值都是被顯著低估的。

自2019年以來,A股中國石油的PB便一路下行,目前僅有0.9倍,是其上市以來首次跌破1倍市凈率,已處於歷史最底部位置,且遠低於公司自2009年以來的歷史PB均值1.9倍。

同時,中石油H股的PBLF僅有0.5倍,處於H股上市以來的最低值。




另與國際石油巨頭相比,中國石油也毫不遜色。

油氣資源方面,中國石油2018年的油氣儲量為204億桶,僅次於埃克森美孚的243億桶;原油產量方面則高於另外三家國際巨頭(BP、Shell、埃克森美孚),煉油產量也僅次於埃克森美孚。同時,在完全成本方面,中石油、BP、Shell三家公司的完全成本處於相當水平,分別為每桶49美元、54美元和48美元。

我們再從市值上來看,中石油AH股市值均低於三大巨頭,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價值明顯被低估。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受原油價格上漲因素,中石油2018年的經營業績非常亮眼,營業額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6.8%和130.7%。



但中國石油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現卻並沒有令人滿意,凈利潤僅同比增長了3.58%,相比之下2018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長率達到了113.71%。這主要歸因於原油價格自2019年年初以來的持續震盪,受此影響,兩桶油之一的中國石化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同樣不理想,較去年同期甚至出現了下滑。



二、國際油價未來能持續沖高嗎?

從中國石油今年上半年的表現可以看出,公司業績受原油價格影響非常大。

而受此沙特事件影響,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跳漲近19%,創下了1991年開市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記錄。這也是今日中石油股價大漲的主要推動因素。

那麼國際油價在未來還能繼續沖高嗎?

其實在此次襲擊以前,國際知名投行均已紛紛開始看空原油價格。

例如巴克萊就調降了今年下半年和2020年的油價預測,主要原因在於全球宏觀經濟面弱於預期,預計原油需求增長將放緩。摩根史坦利也提及了經濟前景疲軟、需求不振等因素。

與此同時,全球都處於能源革命轉型的關鍵過程中。中國政府也在不斷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且啟動了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產業項目,並計劃在2030年全面減少汽車碳排放。

而電動汽車的發展無疑將重創石油產業,這些對中石油都是致命的擠壓。

高盛的報告顯示,電動汽車製造業的發展將嚴重影響到石油的需求。到2030年石油每日需求量將減少200萬桶、300萬桶或400萬桶。到2030年每桶石油價格可能下降1-4美元,並導致石油業每年減少1.9萬億美元收入。

其中,石油加工業損失最大,也是最先受到衝擊的行業。預計2026至2029年,從事石油加工的公司將失去6-8%的市場份額,整個行業每年少收入930億美元。

面對如此的行業前景,油價想要持續沖高壓力不小。而我們從歷史數據來看,國際原油的整體價格區間已較此前下降很多。



而此次的地緣政治突發事件,對於原油價格的影響大小則在於其「可持續程度」。目前,由於受影響的產油量占沙特當前產油量的一半,沙特的石油產出和出口均已中斷。

此前,據沙特官員稱,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計劃周一將其中斷的原油生產恢復約三分之一。另據消息人士稱,沙特阿美想要完全恢復至正常生產水平需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因此,本次事件利好短期油價,但從長期來看,中東未來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將加大。

三、總結

綜合以上,此次突發事件將在短期內對中國石油的股價和業績都有一定帶動,在考慮其目前較低的估值,預計未來股價向好。

但同時,待原油價格逐漸穩定後,受市場整體需求降低的影響,油價存在下滑的風險,從而為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案例分析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7yePm0BJleJMoPMDZ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