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多舉措發展生態家禽產業
春暖花開,「黔鳳」飛舞。前不久,遵義市4000羽生態烏骨雞順利外銷上海市場,進入當地商超、社區店和智慧微菜場,以及滬遵扶貧協作專櫃銷售。
這是遵義市第一批生態烏骨雞入滬訂單。疫情防控期間,針對交通運輸限行和本地市場消費能力不足等問題,遵義市積極聯繫上海第三批援黔幹部聯絡組,促成赤水揚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率先與上海食行生鮮合作。
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產業發展,堅持問題導向,積極破解難題,多措並舉助推生態家禽產業發展。目前,全省各地市場家禽供應正常,價格總體平穩。一季度,全省家禽出欄3125萬羽、禽肉產量5.56萬噸、禽蛋產量6.2萬噸,同比增長9.04%、17.05%、8.01%。
今年,全省將力爭生態肉禽出欄1.65億羽,禽肉產量28.05萬噸,禽蛋產量25萬噸以上,綜合產值203億元以上,均比上年增長10%。
強化疫情防控 確保禽肉穩產保供
家禽產品是我省肉類消費的第二大品種,禽肉保供尤為重要。為此,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省生態家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努力確保禽肉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全力穩住市民「菜籃子」。
疫情防控初期,我省全面暫停農貿市場、活禽專賣店等活禽交易和宰殺行為。省生態家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迅速建立由50家大型企業組成的應急保供骨幹企業資料庫,並按日調度生產銷售情況,率先在全國建立禽肉儲備機制。
市民能否買到禽肉產品?質量怎麼樣?價格會不會上漲?全省各地以穩產保供解題。
走進開陽縣永輝超市禽肉產品交易區,映入眼帘的是整齊排列的雞、鴨等禽肉產品。該超市生鮮負責人楊麗表示:「目前,白條禽每日可穩定供應約200公斤。疫情期間貨源供應充足,沒有出現斷貨或價格大幅上漲情況。」
為了讓廣大市民能夠吃到放心安全的禽類食品,作為目前安順市西秀區唯一的活禽屠宰場,金雞農莊每天向市場供應平價新鮮宰殺白條雞。「疫情期間,我們每天宰殺400多隻雞,質量有保障。供應當地一家公司開設的10個生活物資保障點和大型超市,基本能滿足市民需求。」金雞農莊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傑說。
在全力保障禽肉供應的同時,省生態家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還草擬了《關於設置臨時集中屠宰點等有關事項的通知》,通過設置家禽臨時集中屠宰點、建立禽肉儲備機制和加強白條禽冷鏈物流等措施,逐步緩解因疫情影響帶來的家禽交易量和市場價格急劇下滑問題。
截至目前,全省共45個縣(市、區)設置47個家禽臨時集中屠宰點,共屠宰242.5萬羽白條禽,其中冷凍儲備45.61萬羽,並「點對點」配送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學校、醫院、機關和企業食堂等地,促使市場價格穩步回升,極大增強了養殖企業的信心。
緊抓農資保障 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疫情發生後,為及時摸清下情,省生態家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先後深入黔東南、六盤水、貴陽等多地重點龍頭企業、養殖場,開展調研督導。通過科學統籌、精準施策,幫助企業制定防控預案,加強防疫培訓,為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創造條件。
上游環節抓飼料保供,下游環節推動家禽企業復工復產。對持續生產的家禽養殖場和已開工的飼料、屠宰等企業,著力加強防疫和生產服務保障,協助解決防護物資、飼料及原料短缺等問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儘快恢復產能。
產業復甦,農資先行。在花溪區孟關鄉的貴州正邦畜牧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熟練地進行著掛袋、放料、縫包等操作。「2月3日,公司緊急召回30餘名員工重回生產線,投入到家禽養殖業的飼料生產,並讓銷售人員居家遠程辦公,保證飼料銷路『綠燈』通行。」公司黨支部書記鍾玉說。作為首批覆工的飼料企業,截至2月中旬,該公司已有2000餘噸家禽飼料陸續投入市場。
打牢飼料保障基礎,各地家禽養殖場開始補欄增養。「政府給我們送來了養殖需要的物資,目前正在開展育苗工作,希望今年能好好乾一場。」息烽縣鹿窩鎮胡廣村科技副主任周光平邊忙邊說。該鎮從今年1月開始,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加強對養殖戶指導服務,確保肉雞年出欄340萬羽,穩步實現禽蛋年產2860噸的市場供應量。
為協調解決蛋托、紙箱等生產必需品嚴重短缺問題,44家禽料生產企業獲得《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同時《金融支持生態家禽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的出台,明確通過增加融資總量、降低融資成本、擴大支持範圍、豐富金融產品等措施支持生態家禽產業發展,有效緩解了疫情對產業發展的衝擊。
2月底,全省家禽養殖企業生產物資短缺問題已得到全面解決。目前,54家生態家禽省級龍頭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9+3」縣(區)重點項目正有序推進中。
加強產銷對接 助推家禽產業復甦
好生態孕育好產品。一直以來,貴州綠色優質的家禽產品在市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我省抓好省內外市場營銷推廣和線上線下銷售平台融合,著力解決家禽產業前期產銷不暢的問題,同時扶持養殖場補欄增養家禽,助推家禽產業復甦。
銷售有保障,向綠從優是主基調。4月1日,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的水果林基地里,幾千隻烏骨雞在嬉戲覓食。不遠處的平榜溝蛋雞養殖場也是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在撿蛋裝箱,搬運上車。
「由於產品質量和前期積累的穩定市場,疫情對我們雞蛋銷售影響不大,每天能寄出160件雞蛋,有近兩萬元的毛收入。」養殖場負責人介紹,2017年,啟動了「村集體合作社+引資+農戶」的模式發展,去年利潤近600萬元,全鄉1554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非常時期超常之舉,多方合力推動,為暢通銷路持續加碼。「縣領導代言綠殼雞蛋的抖音發出後,引爆線上購買熱潮,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銷售額達是平常的5倍。」長順縣順智綠殼蛋雞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班宋智介紹,連日來,長順縣藉助新媒體傳播平台,大力開展宣傳促銷,促進綠殼雞蛋熱賣。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今年,從江縣台里村小香雞養殖儘管受疫情影響比往年啟動稍晚,但依然新增了雞圈6個,計劃養殖數量在去年12000羽的基礎上翻一番,新增雞苗16000羽。「得益於省農科院專家為我們進行了相關養殖培訓,我們才有如此底氣。」當地幹部說,專家們解決了村民最期盼的技術指導,為全村香雞養殖擴欄增養提供了最有力支持。
穩產保供、農資保障、銷路保通,疫情「大考」面前,貴州巧妙破解生態家禽產業發展難題。省生態家禽產業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當前,我省家禽壓欄快速緩解,活禽產銷日趨活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增添了一抹亮色。(記者 吳傳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5aehnEBnkjnB-0zpW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