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技術的可行性?

2019-10-06     貳苟娛樂

自古以來人們對隱身術這個技術嚮往已久。古代有一葉障目隱身法術的傳說。奇門遁甲也有許多這樣的介紹,不過多數是利用自然界做隱蔽。隨著科學的發展,也許隱身對於我們來說越來越近了。我們就來趴一趴這些新技術:

浙江大學 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其他研究團隊合作,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小魚身體只要進到「隱形衣"中,就真的在視野中消失了。陳教授說,雖離應用還遠,但人類隱身衣仍有望成真。陳紅勝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完成的論文「電磁波與隱身衣的交互機理研究」,刊登在物理學頂級學術刊物《物理評論快報》上。論文首次解釋了隱身衣的物理機制,提出了對隱形效果定量分析的理論框架,這項成果對隱身衣的設計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以報道國際最新科研成果著稱的知名科技網站「全球科學新聞網」,以《科學家解釋了隱身衣背後的物理機制》為標題,詳細報道了這項研究成果,並對陳紅勝進行了專訪。原理讓光線像溪流一樣繞過石頭。

據俄羅斯「Informing」新聞網11月8日消息,新加坡科學家即將研製出一款奇特的「隱身帽」。

由科學家張培爾(音)帶領的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三年時間內一直在研發一種可「隱身」的帽子。專家們已經成功創建了一個能夠使物品隱藏在人類視線外的系統。但該發明目前僅能「隱藏」一些體積較小的物品或小動物

科學家稱,到目前為止,用鏡面效果可以實現物體的一部分「隱形」,但物體的另一部分整體仍然可見。科學家將就如何實現隱藏全部物體做進一步研究。

據報道,這一發明可在多個領域使用,尤其是在國防工業中。

美國科研人員最近利用這些隱形原理,為微光子集成器件設計了一個特定裝置,其有助開發出較矽基晶片更小、更快、更節能的光子晶片。

未來的計算機、數據中心和移動設備將用光子晶片代替電子晶片。每塊光子晶片中將包含數十億個光子器件,與以矽基晶片中電晶體大致相同的方式執行特定功能。但問題是,如果其中兩個光子器件過於靠近對方時將無法工作,因為兩者之間的漏光會導致類似無線電干擾的串擾。增加彼此距離可解決這一問題,但會使晶片變得很大。

猶他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副教授拉傑什·梅農領導的團隊發現,在兩個光子器件間放置一個特殊的納米矽基屏障,可「欺騙」兩個光子器件相互無視。其原理類似於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進入一個器件的任何光都會被反射回去,從而模擬出一種旁邊根本不存在鄰居的情形。這個屏障會將光推回原來的器件,使其誤認為周邊空無一物。

研究人員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的論文稱,當數十億個這樣的光子器件裝入單個晶片中時,一個晶片就可以包含執行各項功能的更多器件。光子晶片使用光子而不是電子來傳輸數據,可望減少10倍至100倍的能耗,這對於耗電量巨大的數據中心來說是一個福音。

據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美國本土數據中心2014年的耗電量為700億千瓦時,占全美國電力消耗的1.8%,預計到2020年將再上漲4%。

梅農認為,這種技術最直接的應用將是類似於谷歌和Facebook使用的數據中心。從電子轉向光子可讓計算機更高效,並對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產生巨大影響。目前,光子器件大多用於高端軍事設備,梅農預計完全基於光子的晶片將在未來數年被數據中心採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0Ofo20BMH2_cNUgHn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