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在遊戲上抽卡的人,都在「盲盒潮玩」上氪金了

2019-09-20     手望Sowarm


引言


「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

作家阿貝爾·加繆說的這句話,用來形容時下熱衷「養娃」的年輕人真是迷之合適。

當然,這裡的「養娃」才不是真的生一個孩子來養,而是把盲盒裡的各種潮流玩具娃娃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盤」。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潮流玩具完全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但事實上十多年前熱播的電視劇《蝸居》里,宋思明靠的就是奈良美智的「夢遊娃娃」,獲得了海藻最初的好感。(老阿姨暴露年齡了啊!)

夢遊娃娃


這些被稱為Art Toy和Designer Toy的潮流玩具,起源於2000年前後的香港街頭文化,設計師可以在空白玩偶模具上即興發揮。如今,在年輕人們中流行的潮流玩具早已上升到藝術收藏品的層次。


獨一無二的藝術形象搭配天馬行空的設計想像,做工精緻的盲盒設計、限量與隱藏款的飢餓營銷手段,使得這些價格不菲的潮玩成為「娃友」玩家們爭相收藏的對象。


拆盲盒

重拾兒時集卡片的樂趣


相比前陣子引起人們瘋搶優衣庫的KAWS(美國潮玩品牌)聯名T恤,很多女孩們桌上擺的的Sonny AngelMolly才是她們的心頭好。


2010年,一個85後年輕人在中關村創辦了一家名為「泡泡瑪特」的零售品牌店,最初代理經銷的是日本潮玩,其中的盲盒產品Sonny Angel成為了銷量最高的爆款。

Sonny Angel


Sonny Angel是個經常不穿衣服的小嬰孩,它有一副光溜溜的身體、凸凸的小肚子,而圓滾滾的眼鏡和翹起的雙手,則給人一種活潑俏皮的感覺。


頭飾往往是區分不同款式的地方,別看它只是換了個造型,不拆開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樣式的「盲盒」設計,總能刺激著年輕人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收集了大量Sonny Angel 的展台


為了抽到自己想要的款式,玩家會在網上搜羅各種盲盒攻略,而攻略里也會有其他玩家分享的心得,教大家如何從掂量盒子的輕重感、搖晃盒子時物品與盒子的距離感等方式,去判斷盒子裡最有可能的款式。


Sonny Angel的大賣,促使了泡泡瑪特延續爆款盲盒產品的營銷邏輯。2016年,香港知名設計師Kenny Wong(王信明)簽約了泡泡瑪特,在國內獨家生產和銷售名為Molly的潮玩盲盒。

Kenny Wong 和他設計的Molly插畫


Molly的誕生也很有意思,據說還有一段「一見鍾情」的故事。


2006年,Kenny應邀參加一個為孩子們畫畫的基金籌款活動,孩子當中有個名叫Molly的小姑娘。她有著一雙大大的琉璃般的湖綠色眼睛,金黃色的微卷短髮,作畫時還自信地嘟著嘴巴。


這專注的小神情在Kenny的腦海里揮之不去,讓他印象非常深刻。後來,Kenny就以這位傲嬌又才華橫溢的小姑娘為原型,創造出了一系列「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西遊」「漫威」等主題的Molly娃娃。

造型各異的Molly


截止到2018年,Molly全年銷售量己經超過了400萬。與此同時,新的形象和系列還在不斷孵化推出,不管是十幾歲的學生,還是二十多歲的職場白領,甚至是大叔都為這個百變傲嬌小蘿莉而瘋狂。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年輕人會為這些看似沒用的娃娃著迷。但不可否認的是,家裡囤上幾十上百個娃娃,出新的系列就一定要敗回家,甚至專門為了「養娃」而購置展示櫃的情況,大有人在。

Sonny Angel 和 Molly 的展台


「覺得她們可愛,心情不好的時候看著娃們,會開心一點。」


「拆了盲盒,隔著袋子摸到裡邊Molly的細節,憑觸感猜測它的模樣,就會有忐忑又激動的感覺,太美妙了。」


娃友解釋自己「養娃成癮」的原因,都與自己心情密不可分。看來「養娃」最大的神奇功效,就在於「拯救不開心」。這算是舒緩年輕人們壓力山大的情緒出口吧。

從「養娃」到「炒娃」

喜歡才是最重要的投資價值

期待、滿足、驚喜、失落……

盲盒一個39元到69元不等,一套動輒上千元。雖然價格不便宜,但年輕人購買盲盒的過程更像在為「情感體驗」消費。因為刺激,很多人即便沒抽中最喜歡的款式也無所謂。


「我就樂意用一部分工資來買玩具了,怎麼了?」

那些小時候拆乾脆面收集卡片、買福樂迷奶糖收集糖紙的孩子們,長大後變成了拆盲盒、買扭蛋、過年集福卡的大人。他們願意繼續通過購買、交換、收集潮玩來獲得精神快感與樂趣。

萌出血的Molly


像這樣,一套Molly系列盲盒通常包含有12個常規造型,1個不會公開造型的「隱藏款」。公開造型會印在包裝盒上,但隱藏款則沒有介紹圖,抽中隱藏款的機率約為1/144。物以稀為貴,每個系列中神秘的隱藏款才是最令娃友們期待的。


從購買的盒子中拆到「隱藏款」的娃友們會大呼過癮,抽不到的真愛粉則可能會花高於原價幾倍的價格去閒魚上收集一個限定隱藏款。

酷炸的Molly


閒魚二手交易平台上,可以見到很多盲盒愛好者們組建了交流群,他們互相交換、交易彼此拆盲盒獲得的潮玩。B站上各種拆盲盒的短視頻也讓人大呼過癮,根據盲盒重量、尺寸、搖晃手感等因素判斷盲盒是否是隱藏款的視頻,也有很高的熱度。


年輕人對限量款、隱藏款的追捧與捨得投入,讓黃牛們也嗅到了商機。近些年,上海與北京的國際潮流玩具展都是人流量暴漲,娃少人多。為了搶到限量發售的潮玩,玩家們常常在開展前幾小時就開始排大隊,有的黃牛甚至會組團提前一個晚上排隊等候,為的就是拿到稀少的預購號碼。

向著潮玩展沖鴨


我曾經和一個閨蜜娃友去過2018年的上海國際潮流玩具展(STS),親眼見到穿著酒店浴袍的黃牛「團隊作戰」的戰果——他囤到了十幾個限量發行的Molly,原價2200元的限量Molly現場就被他加價到4000元賣給了Molly的真愛粉們。


想買的買不到,黃牛靠「炒娃」賺得盆滿缽滿,讓娃友們實在是望「娃」興嘆。


後記


每年的潮流展結束後,人流散去,除了黃牛徹夜排隊留下的被褥和玩家們沒搶到限量的遺憾,還有對下一次新品發售的無限期待。


在90後與10後們購買力大幅提升和消費觀念改變的當下,通過收集潮流玩具來展示自我個性的行為,逐漸成為了年輕人的內心與情感走向多元時尚的一種體現。

WAZZUPbaby-Chameleon 變色龍


比起投資價值,拆盲盒時的那種等待彩票開獎的興奮與驚喜讓人不斷沉迷。在買買買中不停地開上十幾二十個,直到買到自己喜歡的那個或是隱藏款,也過足了一把消費癮。


同理,拆快遞,不也有這種探索未知的快感嘛!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uERUW0BJleJMoPMo7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