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中國網小記者
作者 · 尹建莉
朗讀者 · 中國網小記者於知微
有位家長說他的孩子整天都在讀書,他給孩子的錢,孩子大多用來買書了,一套幾十本,沒幾天就讀完了,可他的孩子作文水平卻很差,不知是怎麼回事。
我問他孩子都讀些什麼書,他說基本上都是漫畫書——難怪。
我對這位家長說,看漫畫不叫讀書,漫畫不是書,漫畫只是以書的形式出現的電視。你說你的孩子一直在「讀書」,其實他一直在「看電視」。
當下社會正處於一個「讀圖」時代。所謂「讀圖」就是看漫畫、電視或電腦等,是以圖像為主的接受信息方式。讀圖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閱讀形成衝擊。一個6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小生活在信息匱乏的環境中,到上了中學後偶然遇到一本書,他會如獲至寶地去閱讀,他閱讀的興趣可能就此建立;
但一個9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各種信息刺激包圍,如果他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電視前度過,他對圖像會更感興趣,圖像占據了他的輸入渠道,建立閱讀文字興趣的最好時光錯過了,以後很難對閱讀產生興趣。
「讀圖」取代不了「讀字」的作用。「讀字」之所以優於「讀圖」,在於以下原因。
文字是一種抽象的語言符號,可以刺激兒童語言中樞的發展,並且這種符號與兒童將來學習中使用的符號是一回事,他們在閱讀中接觸得多了,到課程學習中對這種符號的使用就熟練而自如,這就是「讀字」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聰明的簡單陳述。
而漫畫、電視和電腦都是以圖像來吸引人,尤其電視,這種刺激信號不需要任何轉換和互動,孩子只需要坐在電視前被動接受即可。
看電視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多知道一些事,但它的「讀圖」方式和被動接受性相對於閱讀來說,在智力啟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學齡前兒童如果把許多時間都消磨在電視前,他的智力啟蒙就受到損害。從進入小學開始,他的學習能力就會低於那些經常讀書的孩子。
而且,習慣「讀圖」的孩子,已習慣被動接受,不習慣主動吸收,他在學習上也往往顯現出意志力缺乏。
孩子「讀字」的時間開始得越早越好。讀書和識字量沒有必然關係,和年級更沒關係,隨時都可以開始。兒童最早的閱讀就是聽家長講故事,從父母給孩子講慢慢過渡到孩子自己看,從看簡單的連環畫慢慢過渡到看文字作品,從內容淺顯的童話慢慢過渡到名著等等。只要去做,這些過渡都會非常自然到來。
其實「讀字」並不完全反對「讀圖」,這兩種閱讀完全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共存。我的女兒圓圓也非常喜歡各種「讀圖」活動,她從小到大一直喜歡看動畫片,上大學了還經常看,書架里有很多漫畫書,但這些不影響她的「讀字」活動。
她對「讀字」的興趣早就穩定地形成,她知道如何按輕重緩急,按自己的需求分配閱讀時間和閱讀內容。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月
-作者-
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尹建莉父母學堂」首席導師。從教多年,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作者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並且自己培養了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兒。
-朗讀者-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中國網小記者 | 於知微
座右銘: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
#點擊此連結進入「3月閱聽好聲音評選」投票通道進行投票!#記得關注我們,方便您儘早得知評選結果!
21天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跟著我們參加「21天打卡」活動,活動期間堅持打卡21天者,都會收到我們送出的小禮物噢!點擊連結了解參與方式~#21天打卡活動#
趙羽涵(實習生) | 編輯
中國網小記者 | 出品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hMPnXgBrsvY2_Uu76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