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既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這是為什麼,臘月很可怕嗎?

2019-12-23     鄉里那些事

在古代一些農村,長期流傳著「既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的俗語,為什麼古人會這樣說,臘月很可怕嗎?

臘月,就是中國農曆的十二月,臘月代表著歲終,有很多傳統的民俗活動,由於臘月處於新舊之交,所以在臘月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臘月可以直接當做一個祭祀之月。

除此之外,臘月還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比如一年中最寒冷的兩個節氣「小寒」、「大寒」都集中在臘月;臘月又是農閒時,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只有在臘月農民才可以清閒一點;再者,臘月處於新舊之交,進了臘月,就一隻腳踏進了新年。

由於這些種種特殊之處,所以在古代才會流行「既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的俗語,現代人當然就沒有這些問題了,我們只站在古人的角度來細說這句話。

既怕臘月生

臘月非常寒冷,對於新媽媽來說,坐月子是個大問題,中國人對坐月子非常重視,認為月子坐不好會落下一生的病根,對於新生兒來說,保暖也是個大問題,新生兒抵抗力差,遇上寒冷天氣,一不小心傷風感冒的話,可能是致命的。

臘月農閒,說起來一家人都有空閒照顧母子了,但這其中又有其他問題,比如一年到頭辛苦農耕收穫來的食物,已經都賣出去換錢準備過年了,餘下的糧食可能剛好夠一家人吃到明年,古代糧食生產力不足,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能果腹就不錯了,何談吃飽,何談營養。

但是對於新媽媽來說,營養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足夠營養,才有足夠的奶水哺乳孩子,家中缺衣斷糧,媽媽吃不好,孩子就吃不好,對於新生兒順利活下來是一種威脅。

古代醫療條件不好,寒冷的天氣中誕生的新生兒,得不到醫療方面的保證,生活條件不好,新生兒又得不到食物方面的滿足,溫飽均不能解決,所以古代人均壽命短,很多人剛出生就夭折,其中又以臘月為最。

所以,怕臘月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寒冷、缺少食物。

又怕臘月死

怕臘月死,這也跟古人生活水平有關。

前面說了,普通老百姓一年到頭辛苦農耕,到頭來能餘下的糧食卻不多,到了臘月還要籌辦過年,但如果這時候家中有老人去世,不論出於孝道,還是出於「死者為大」的觀念,都不得不拿出本來就不多的盈餘去辦喪禮。

之所以說「不得不」,是因為過年啊,在古人看來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個年能不能過好,關係到來年家庭是否吉祥、幸福,在臘月中,還要忙著祭祀祖先和各路神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辦喪事,家庭狀況就會非常不堪,年肯定過不好了。

而且在古代啊,死了人通常都是親戚或者鄉里鄉親幫著忙辦理喪事,但死人畢竟是一種不太吉利的事情,誰都希望過個吉祥年,不願意在年關去做跟死人相關的事情,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沒人幫忙辦喪事,可能連抬棺材的人都沒有,這可如何是好!

古代還有「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臘月是一年的尾巴,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臘月死人,正好處於頭尾交接之時,古人在忌諱上非常講究,過年過節的時候,連死、輸、病這樣的字眼說出來都被視為不祥,更別說真的死了人。

總結一下,「既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這句俗語,反應的實際上是古人在醫療條件、生活條件兩方面的恐慌,又是對於吉祥幸福的期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eSeNW8BMH2_cNUgOG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