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雖然在元朝走向成熟,但仍屬於小眾,直到明朝青花瓷才得以大量的應用。朱元璋做了大明皇帝後規定「祭器皆用瓷」,此外明朝在同他國交往的過程中,無論是官方朝貢的禮品回贈,還是民間貿易往來,瓷器都占據了非常大的份額。
明洪武 青花纏枝花卉紋碗
正是因為有需求,才促進了瓷器在明朝的發展。青花瓷作為瓷器中的佼佼者當然也不例外。明朝洪武、永樂、宣德年間是青花瓷發展的重要時期,該時期的青花瓷又具備怎樣的特點呢?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壯罐
1、洪武時期
上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專家在明朝南京故宮舊址發現了大量洪武年間的瓷器,其中有一件官窯青花雲龍紋盤,該瓷器內部的陽紋印花以及外部的青花裝飾符合元朝的風格,但是瓷器的足底大並且露胎又是明初的風格。
明洪武 青花雲龍紋盤
此外,通過國內外一些傳世的洪武年間青花瓷可以發現,這一時期的青花色澤偏於暗黑,在圖紋裝飾方面,一改元朝花紋滿、層次多的風格,實行留空白;洪武年間的青花瓷菊花紋使用較多,這也是洪武青花瓷的一大特色。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紋罐
2、永樂、宣德時期
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被稱為我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的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色濃艷、造型多樣以及紋飾優美而享譽世界,具體可以從胎質、制瓷風格、造型以及圖案裝飾上得到展現。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菱口盤
(1)從胎質上看,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胎質細膩潔白,釉層晶瑩,永樂和宣德的區別是後人習慣把釉層肥潤的一類歸到永樂朝。永樂、宣德年間的青花瓷的胎質釉色整體濃艷,原因是傳說這一時期所用的青料是鄭和下西洋從西亞地區帶回來的「蘇麻離青」。該青料的特點是含錳量低,含鐵量高,含錳量低在燒制過程中能夠燒出藍寶石色澤的成品,含鐵量高在青花部分會出現「黑色斑點」,與青花的藍青色相得益彰。正是因為這一特色,使得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很難被模仿。
清乾隆 仿宣德青花三果紋執壺
(2)在製作風格上,永樂、宣德年間的青花瓷更為精緻,比如永樂青花壓手杯,拿在手中顯得非常小巧,在明代及後世都得到極高的評價。永樂、宣德年間也有大型的盤、碗,此類作品通常較為規整,沒有太多的變形。
故宮-永樂青花壓手杯
(3)說到造型多樣,除了傳統的盤、碗、罐等,永樂、宣德年間出現很多新器型,比如:抱月瓶、天球瓶以及八角燭台等等,其中有很多西亞及其它地區的風格作品,體現了當時瓷器文化兼收並蓄的精神。
清乾隆 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紋盤
(4)從圖案裝飾上,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繼承了宋代磁州以及元青花的畫風,但更為秀麗、典雅。這一時期的紋飾以植物為主,常見的有荔枝、仙桃、牡丹、石榴等,有著長壽、富貴的美好寓意。也有一部分動物及人物的紋飾,比如麒麟、龍紋等。通常後人習慣把青花瓷上的動物及人物畫歸到宣德,永樂朝以植物為主,當然並不絕對。
明隆慶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紋盤
好了,關於明朝洪武、永樂及宣德年間的青花瓷特點就講到這裡了,有任何疑問以及需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