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斯煒、胡清華夫婦。
上個月,我市舉行了首屆職工集體婚禮。5對金婚、銀婚的夫妻作為過來人,現場分享他們婚姻幸福之道。賈斯煒、胡清華夫婦便是其中的1對。25年來,兩人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共同奮鬥,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家庭關係也越來越和諧。賈斯煒還將他的幸福故事編入了他所著的《隨性記》中,以作紀念。這是怎樣的百姓故事?記者帶著好奇進行了採訪。
無心插柳
促成美好姻緣
賈斯煒和胡清華相識於1993年5月4日,那一天,在鄖縣一公司任團支書的胡清華參加一個會議,會議間隙,朋友王濤邀請她去賈斯煒的辦公室,並向她介紹,賈斯煒和她一樣都熱愛寫文章,常常在各大報刊投稿,希望介紹兩位寫作高手認識,日後好交流切磋。沒想到,王濤的無心插柳,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
當天賈斯煒穿著一身舊軍裝,上衣和褲子上各有一個碗口大的補丁,腳穿一雙解放鞋,看著像個小老頭。
胡清華是一位才女,經常在《鄖陽報》等報紙上發表文章。賈斯煒聽人介紹後,趕緊將自己寫的稿子遞給胡清華,請她指點。
自此之後,兩人常常交流互動,在賈斯煒眼裡,胡清華就像楊貴妃,他對她心生愛慕之情,可考慮到自己是個窮小子,擔心人家不一定能看上他。但胡清華卻沒有嫌棄他,還經常幫他謄抄稿件,一來二去,兩人混熟了,慢慢成了男女朋友。
戀愛一段時間後,賈斯煒想帶女朋友回家見父母,可他心裡卻很猶豫。賈斯煒在鄖縣的房子是父親買的,只有30多平方米,住著父母、大哥的兩個孩子、二哥一家四口,加上他9個人,這麼差的條件,賈斯煒真有點不敢讓胡清華看到。但是沒辦法,他還是硬著頭皮將胡清華領回家。讓他感動的是,胡清華根本沒有任何嫌棄的意思,當晚胡清華和賈斯煒的母親、二嫂子、倆侄女睡一床。
第二天上班路上,胡清華告訴賈斯煒,他們這一大家人都很好,很有家的感覺。賈斯煒心中大喜。
1995年元旦前夕,兩人結婚了。賈斯煒聯繫同學來做廚師,請高中老師來主持婚禮,借街坊的屋子辦酒席,家裡所有人都上陣操辦。兩人的洞房,是家人從30多平方米房子裡隔出來的,只有區區3平方米。
不離不棄
最終苦盡甘來
1996年。夫妻倆決定到十堰發展。他們在三堰擂鼓台租了一間簡易房子住下來。在這裡,兩口子半年沒有捨得買肉吃,賈斯煒的母親給他們的一斤香油,兩人吃了半年。
一次,胡清華想吃橘子了,兩口子從三堰一路看到五堰,問了無數橘子攤,總是摸摸口袋,最終沒捨得買。
這樣的日子,直到兩年後賈斯煒漲工資才有所好轉。2002年,賈斯煒和胡清華的女兒出生了,在孩子滿月的那天,他們也終於搬進了屬於自己的家。
2003年,夫妻二人所在的單位都進行改制,兩人商量乾脆辭職做生意,但做生意對二人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尤其是夫妻倆都是門外漢。結果他們輕信了第一位合作夥伴的話,先後投資了20多萬元,最後血本無歸,還負債纍纍。
投資失敗,夫妻倆心情都很鬱悶,但他們沒有氣餒,而是想辦法東山再起。經過商量,他們決定操持老本行——法律服務。
2005年,在法律界前輩和老師們的鼓勵下,他們註冊了湖北楚鄖法律事務有限公司,一邊經營法律事務,一邊為企業做策劃,同時發揮特長,發表文章,到大學講課,夫妻倆齊心協力,賈斯煒主外,負責公司對外的業務;胡清華主內,負責公司內部管理。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還清了債務。
回憶兩人創業初期,賈斯煒說,公司剛成立時,只有兩張桌子、四個凳子,但夫妻二人非常能吃苦,接到談業務的電話,即便是深更半夜,他們也會立刻趕到辦公室。
將幸福故事
編入《隨性記》
對於賈斯煒來說,時至今日,對待妻子仍然像談戀愛時一樣,是他們婚姻保鮮的秘訣。他將結婚25年來的婚姻生活編入了他的作品《隨性記》中。
《隨性記》的第一章是《和妻走過的日子》。在文章開頭,賈斯煒寫道:「生命中的另一半才是決定你高度的人。在這二十多年的婚姻歷程中,我雖然沒有什麼作為,但圈子裡的人多數還是認為我小有成就。我雖不敢認同,但也覺得最起碼溫飽得以解決。」
賈斯煒表示,二十多年來,家庭和睦、鄰里相合、朋友相親、同事相顧主要是妻子在背後默默打理的結果,這也是他能專注於自己喜愛的法律、教育、文學、慈善事業的前提。
賈斯煒還分享了幾個小故事。胡清華由於工作忙,很少回娘家。2013年春節,他們本決定大年初三回荊州拜年,但賈斯煒的姐姐正月初一突然腦出血住院。胡清華堅持留在醫院照顧姐姐,給姐姐做好吃的,一直照顧到她出院。
賈斯煒有個同學的兒子在十堰讀高三,因工作忙無法照顧,便把兒子託付給他,為了替賈斯煒分擔,胡清華犧牲了一年的休息時間細心照顧這個孩子。
轉眼間,賈斯煒和胡清華已經結婚25年了。這25年來兩人經歷了風風雨雨,讓賈斯煒領悟了小時候父親對他說的一句話:「既能和你同甘,又能和你共苦的人,那一定是可以和你成為親人的人。」(文、圖/記者 葉楚榕 編輯: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