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末開始,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一個黑眼圈小孩刷屏了?
走進電影院前,實在無法將這個黑眼圈小孩,和從小看到大的「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英雄小哪吒」聯繫起來。
很多人從片子裡看出了要如何面對偏見——我命由我不由天。而不少老師觀影過後,則從中梳理出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觀,建議爸媽們帶娃一起觀看,可以像片中的哪吒父母學習一下如何因材施教,又如何讓孩子們正確認識自己身上的「問題」(以下有部分劇透)——
新版《哪吒》的故事,要從上古時代的「混元珠」開始說起:一顆是靈珠,純潔無瑕;一顆是魔丸,戾氣旺盛。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負責護送靈珠前往陳塘關,讓這顆靈珠托生到懷孕三年的李靖夫人肚中。然而,因申公豹的設計,陰差陽錯,讓哪吒吸收了魔丸。於是乎,原本的「天之驕子」,變成了人見人怕的「魔童」。
魔童「熊」起來有多嚇人?看看這版哪吒就知道了:
丸子頭,酒糟鼻,黑眼圈……雖然只有是個三歲不到的小屁孩,但讓所有陳塘關居民聞風喪膽,一聽到「三二一」,只想快快躺平花式裝死,跑的跑,躲的躲,甚至鑽進地洞,扎進茅房:
因為差點傷人,哪吒被太乙真人關在《山河社稷圖》中。面對長輩時,這個熊孩子像個糙漢,雙手吊兒郎當地插在褲子裡,還故意惡作劇戲弄老師:
故事進行到這裡,這名「魔童」已經集合了家長們眼中所有熊孩子的惡習:沒禮貌,沒素質,暴躁、叛逆,不尊敬師長,處處和家長作對……讓人實在喜歡不起來。
然而,接下來的劇情,卻點燃了觀眾淚點: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其實,最初的哪吒並不是熊孩子。可由於「魔丸」惡名,身負抵禦妖族責任的李靖夫婦,只好將哪吒長年困在家中,即便他只有短短三年的壽命。
一次,寂寞的哪吒成功「越獄」。然而,卻遭受了陳塘關百姓的聯合抵禦:一面視他為瘟神,把願意和他玩的小女孩趕緊抱走;一面又朝他丟石頭、罵他是妖怪:
久而久之,哪吒開始暴躁、叛逆。「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在與外界隔絕的山河社稷圖中,一直渴望親情和友情的哪吒,終於喊出了自己的委屈和心聲。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它。」師叔申公豹的一句話,既是對背負「魔丸」命運的哪吒的人生總結,也暗喻了現實生活中「熊孩子」們的處境。
微博上@我們1班王悅微看完《哪吒》後,第一時間就發了一篇微博,寫給以前教過的那些「壞男生」:
和電影里的哪吒一樣,他們從小就被貼上了「壞孩子」標籤,沒人願意聽聽他們心裡到底怎麼想,為什麼要這麼做,也沒人問問他們究竟需要什麼。
其實他們需要的並不多,傾聽、陪伴,還有關愛,讓大家知道,他們並沒有那麼壞。可惜,往往他們得不到那些傾聽。要父母理解他們或許沒那麼難,但要想得到外人的耐心就很難,也包括老師。
哪吒不就是因為這樣才與村民為敵的嗎?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斷想起和那些男生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也不斷在哪吒身上更多地了解他們當時的心境,想起他們的頑劣,他們的倔強,還有,他們的寂寞。
朋克式的黑眼圈眼妝、誇張的表情、囂張的姿勢……世人眼中的魔童形象,又何嘗不是家長們眼中的熊孩子?然而,「熊孩子」一定會成長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嗎?
「你是誰,只有自己說了才算」
《哪吒》劇情的高潮之處,是托生為靈珠的敖丙即將冰封陳塘關時,身為魔丸的哪吒壓制住魔性,向世人宣告的那句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然而,如果沒有前期李靖夫婦的悉心引導+無私奉獻,觀眾是否能看到這個勇於打破成見,進化為六臂形象的哪吒,還真不好說。
雖然出場戲份不多,但李靖對「熊兒子」的愛,賺足了觀眾淚點:
李靖不善言辭,恪己守禮,甚至有些古板。可得知「魔丸」哪吒商量後會遭天譴必死無疑,這位父親竟然上天去求元始天尊,要求用自己的命來抵哪吒的命:
即便哪吒後來魔性大發、準備大開殺戒的時候,也是父親第一時間跳了出來,用血肉雙手抓住哪吒刺向別人的火焰槍:
「爹一直對你很嚴,知道你心裡有氣。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誰,只有自己說了才算。永遠不要放棄!」哪吒入魔後,正是回想起父親給他的生日祝福,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幡然醒悟。
而在老師們看來,《哪吒》講述了一個熊孩子打破成見,涅槃成長的故事:孩子生來無罪,即便是身負原罪的「熊孩子」,只要心懷善意,不為他人看法所左右,就能打破桎梏,活出自己的天地。
杭州青藍小學班主任魏榕,就從《哪吒》中總結出了六條教育規律:
1
不可輕易給孩子貼上壞孩子標籤
哪吒從出生起就被人視為「壞孩子」,即使他是在打妖怪救人,卻還是被誤解為搶孩子、破壞王。於是他便開始變本加厲地成為人們所認為的那個樣子。他開始大搞破壞,小到家裡的物件、院牆,大到整個陳塘關的房屋、路面,在師父太乙真人的教授下掌握了馭火,用它大肆燒了村民的家。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扮演著「陳塘關百姓」的角色,用批評、指責的方式給孩子扣上一個個不太雅觀的帽子,這也是值得家長思考的問題。對孩子多一些認可,將眼光和注意力集中於孩子的長處和優勢上,你或許會驚喜地發現,他在向著你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2
愛和寬容,是喚醒孩子進入內心的唯一鑰匙
哪吒由一魔丸投胎轉世,世人見之都避恐不及,唯獨父母將其捧在手心,多加呵護。
不管孩子生性多頑劣,他畢竟是父母的親骨肉。哪吒母親溫柔的眼神,時時刻刻都給予哪吒內心善良和安全感。似乎表達著:縱使我的孩子多麼不受別人喜歡,我也要和他一起。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我無條件地愛他!
哪吒的父親,是一位堅定而偉大的父親,總是以身作則,說的少做的多!他總是從行動上支持自己的孩子,知道哪吒生性邪惡,但依然希望在哪吒短暫的時間裡可以教他做人。他對哪吒的寬容之心讓人動容,甚至是在哪吒三歲生辰時寧願挨家挨戶磕頭,也要把百姓求來參加生辰禮。
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那還有誰能?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惜自己的孩子,那還有誰愛?
3
不斷犯錯是孩子成長的必然歷程
哪吒在劇中一直被人嘲笑,一直過著孤獨的生活,沒有朋友,父母也特別忙碌,導致他很少有父母的陪伴。為了引起大家的關注,他時不時出去製造麻煩,不斷犯錯。但哪吒在面臨他人的誤解偏見時,父母親卻選擇站在了他這邊,並積極地開導他,給予他肯定。雖然哪吒當下礙於情面沒表達出喜悅之情,但他卻已接收到了父母的愛與信任。
回歸本心地教育孩子,讓他自然地長成理想的樣子。這確實很難,父母與孩子都需不斷經歷修煉。接受孩子犯錯,不是說任由「熊孩子」去故意犯那些沒有底線的錯誤,而是在孩子需要家長關注的時候,給予他包容和等待。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有時會偏離正道,這就需要父母適時地給予孩子正向而明確地指引,孩子必然會有所領悟並走向正道。
4
賦予孩子責任和擔當
或許哪吒一開始並沒有特別大的擔當,也沒有多麼強大的責任感,更不會想到拯救黎民蒼生,但父母善意的謊言卻給了他莫大的動力:你是靈珠轉世,你的意義就是要在將來拯救天下於水火中。
正是這句話,在哪吒心裡埋下了一顆責任與擔當的種子。
爸媽們為什麼不能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更多的責任與擔當,放手讓他們去做一些看起來可能力所不能及的事?請務必相信,他們比想像得強大得多,就如同那顆在哪吒心中埋藏了三年的種子,在面對陳塘關殘垣斷瓦時,義無反顧沖向冰山的那一剎那,它,發芽了。而哪吒也用他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責任越大,力量也越大。
5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哪吒是魔丸轉世,從傳統意義上來看確實是一個無藥可救甚至十惡不赦的「壞孩子」。但三年的時光讓他改變了許多,從最初的頑劣不堪,到想要懲奸除惡,乃至最後用自己的生命匡扶了正義。
其實,孩子都是需要鼓勵的,哪怕是魔丸轉世,家長也要告訴他,自己是人世間獨一無二的。只有讓孩子正視自我,與不公的命運抗爭,去推翻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6
每個孩子都期待成長和成功
每個孩子都期待成功,因為他們可以在這其中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哪吒雖是妖魔,但他終究是個孩子,一個渴望被認可被接納的孩子,於是他會不顧一切去追逐海夜叉,因為他知道,只要救下海夜叉手裡的女孩,他就能夠被人們接受。
或許正因為這份執念,讓他最後甘願頂起那壓向陳塘關的冰山,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護自己的故鄉。他期待成功後被人們認可的喜悅,他期待自己成為人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每個孩子都是如此,請相信他們,為了獲得成功他們會付出超乎想像的努力,因為每個孩子都想成為自己心中的英雄。
來源:微博@我們1班王悅微、班主任風采
轉載自:升學寶
責任編輯:李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