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淒涼。
《清明日對酒》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山北山上有很多墓地,清明到了人們紛紛去掃祭,紙灰到處飛揚就像白色的蝴蝶。
痛哭而流出的血淚染紅了滿山的杜鵑,太陽落山一切歸於靜寂,獨有狐狸在墳冢里的窩中休息。
晚上回家孩子們在燈前嬉戲,唉!人生本來如此,今朝有酒就應今朝醉,百年之後就連一滴也帶不到地底。
《鵲踏枝·清明》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紅杏在二月開放,清明節是在三月份,時序在向前推移,春光在逐漸消逝,又是「清明時節雨紛紛」之際,「雨紛紛」,人的情緒也在「紛紛」。「一霎」二字,透露了對幸福、歡樂消逝得快速的傷感,也是對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戀。
《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側帽風。
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
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
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范成大在紹興二十四年(1164年)被任命為徽州司戶參軍,赴任途中時值清明,途中觀山行道中所見所聞,念自己於清明之際卻背井離鄉,惆悵之下作《清明日狸渡道中》。
這首詩主要描寫清明時節詩人在旅途中見到的景象。一路敘來。山風、細雨,花燃,柳臥,唯獨不見一個人影,他想到今日是清明,而自己卻離鄉前往徽州,不能祭奠家中已逝去的親人,因此感到深深的哀傷。
《朝中措》
宋·張炎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雲窗霧閣,酒醒啼鴉。
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清明時節,雨聲響成一片。江水漲了,潮頭淹沒了渡口的沙灘。路旁,雪白的梨花冷淡地看著我走過,仿佛責怪我這個時候還在異鄉遊蕩。
在那燕舞鶯啼的珠簾繡戶,雲裳霧鬢的朱閣瑣窗。我喝醉了。醒來時,已是鴉噪夕陽的傍晚。臨走時順手摺了一枝楊柳,回來後才醒悟:插到哪裡才是呢——我在這裡又沒有家啊!
《青門引·春思》
宋代: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
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此為春日懷人之作。詞中所寫時間是寒食節近清明時,地點是詞人獨處的家中。全詞抒寫了詞人感於自己生活孤獨寂寞,因外景而引發的懷舊情懷和憂苦心境。
一陣陣輕冷的晚風,夾著城樓上畫角悽厲的嘶鳴,把我吹醒。夜幕降臨,重門緊閉,更顯得庭院中死一般的寂靜。正心煩意亂、心緒不寧,哪料到那溶溶的月光,把鄰院中盪鞦韆的少女倩影送入我的眼裡。
《清江引·春思》
元代: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後。
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這首小令寫在清明時節,寫的是思婦在春殘雨細的時候,想到美好的青春隨著時光消逝,而遠方的遊人卻遲遲還未回來,因而借酒澆愁,去打發那好天良夜的情景。
黃鶯在門外柳樹梢啼唱,清明過後細雨紛紛飄零。還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過去了,春日裡害相思,人兒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漁歌子》
西蜀·魏承班
柳如眉,雲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
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
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這是一首閨情詞。上片描寫女主人公的容貌,以及她夢醒後的所見所聞;下片女主人公追敘與少年郎分別時依戀的情狀,抒寫離愁別恨。
「柳如眉」三句連用三個比喻極言少婦之美;「夢魂驚」三句點明時刻,寫少婦夢被驚醒所見所聞——「窗外曉鶯殘月」。下片「幾多情」三句追敘「落花飛絮清明節」時與少年郎分別時依戀的情狀。「落花飛絮」一句,情景交融,盪氣迴腸。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裡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東城的郊外楊柳一片青翠。
花開了草都長了出來,鳥兒在飛蝴蝶成雙成對在嬉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憶往昔,以茶代酒,喝著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