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跟我一樣是一位民航人,我懇請您把這篇文章看完,並轉發給自己工作上的夥伴。
還有三天,《中國機長》就要上映了,從動意到成片,一共只用了15個月的時間,民航人不易,電影人也不易。
本想參加25號的首映,但與大興機場首航時間衝突,便提前去看了24號的點映場,也跟主創人員們見了面,主持人在舞台上問有沒有人想對電影做些評價,我其實想舉手,但怕自己想說的太多,占用大家太多時間。
這段時間看了網上很多言論,讓我隱隱有些擔憂,所以特別想在它正式上映前對我們行業內的夥伴們說點什麼,以下內容不含劇透,也沒有聊太多劇情,只是想說些心裡話。
之前跟醫生朋友去看過一場電影,劇中出現了醫院裡的鏡頭,他嗤之以鼻,冷哼一聲,表達自身專業的同時,也發出了對影片內容不專業的牢騷。
也看過一些警匪片,身邊的警察朋友也會吐槽:「我們怎麼可能會那樣干?」
——你們看,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在觀看有關自己行業內容的影片時,一定會有多多少少的不滿。因為那些影片,講述的是我們的工作生活。生活是什麼?是我們每天都在用勺子喝湯,如果電影里非得拍的我用筷子喝湯,我一定會表達不滿,因為它雖然披上了我的外衣,骨子裡卻根本不是我。
以專業人士的眼光去審視商業片里的內容,想挑刺兒是一定能挑出來的。
拿以往的航空題材電影、電視劇來說,我可以挑出很多的刺兒。飛行員的髮型衝上天,空乘的裙子無比短,感情戲貫穿全片,專業性就是扯淡,他們只是借用了「民航」這個噓頭去拍了個愛情故事片而已,並沒有站在民航的角度上告訴大眾:
我們的工作到底是怎樣的?飛行員上飛機後在做什麼?空中乘務員就只是端茶倒水的花瓶嗎?一架飛機從起飛到落地,有多少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在關注並為之付出努力?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我們的應急預案是怎樣決策的?又是怎樣落實的?
從比例上來說,中國民航用最少的空域不停的完成著整個地球上最大的人類遷徙,我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應該去批評那些過往的影片嗎?從道理上來說,不能。不管是商業片,還是網劇,它們的目的是要賺到錢,沒有哪個出品方有義務出資上億資金拍攝一部電影去為我們民航業宣傳,相比「中國民航是怎麼做到的」,他們更願意拍的是「飛行員和空姐的愛恨情仇。」
但是,《中國機長》做到了,它真的做到了。去年的3U8633航班,劉傳健機長做到了平安無損的把一百多位旅客帶回地面,《中國機長》作為一部商業片,它做到了用大量膠片把一個航班從航前準備到真正執行到遭遇險情後的處置,淋淋盡致的高度還原。
那天在電影院看完電影,同行的朋友問我:你覺得bug多嗎?我說沒有,這就是我們飛航班的樣子。
前幾天,有朋友給我看了一張劇照(成片中並沒有這個劇照的畫面),乘務員站在前艙,有人用小紅圈一個個的圈出了所謂的不夠專業的地方,比如:烤箱鎖扣沒有完全鎖閉、餐車位搭扣不到位、服務台上放著毛巾等等。
這些應該嗎,在真實的航班上,在一個百分百要求完美的航班上,這不應該。但是,如果要談專業,那我們就談一談。
我們要明確的是,劇照里的情景,是處在一個航班的何種情境下?如果是剛剛上完客,乘務長進駕駛艙跟機長彙報工作,拉開了帘子,服務台上放著剛剛回收旅客用完的毛巾,內場乘務員重新確認了烤箱裡的熱食是否已經加熱完畢,她站在了服務間裡監控客艙,被旅客拍了下來。
旅客若投訴你們覺得所謂的不專業的那些點,你覺得自己冤不冤?這些事難道不是我們每天每段在航班上不停不停不停的做著的嗎?
再者,捫心自問:若是百分百的符合規定,百分百的時時刻刻確認一個搭扣有沒有扣好,在整個行業對安全越來越嚴苛、旅客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的前提下,我們應付的來嗎?
何謂真實?這就是真實。之前在另一篇文章里我也寫過,歐豪飾演的副駕駛的飛行箱上貼著有關飛行的小貼紙,嚴格的摳規定,在很多公司這都不允許,但這是一種對藍天、對飛行的熱愛,一種個人情懷的表達,這就是無比真實且生動,能夠觸及我們空勤員工心靈的畫面。
影片里,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凌晨起床整理行裝準備去執行航班、乘務長把車停下時表情神傷、機長按規定去量血壓、乘務組召開航前準備會上、甚至在準備會上檢查了每個組員的手指甲、在直接準備階段,乘務長統籌客艙全局,不停的在簽字、乘務組檢查應急設備、清點餐食、機務師傅走進駕駛艙那一句:「機長,飛機是好的。」
「機長,飛機是好的。」他沒有說別的,一個字的廢話都沒有,一個多餘的動作和誇張的表情都沒有,這句話就是我們每天每天都在聽的,太真實!
這些畫面,在以往的那些所謂的航空題材影片里,我們見過嗎?從來都不會有,以後也很難會有。
在對旅客的刻畫上,《中國機長》也高度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樣子,他沒有給我們呈現大面大面整潔的玻璃牆,沒有那種陽光透進候機樓,然後樓里一片安詳。真實的候機樓是什麼樣?不自覺的旅客自己占了一排座位躺著睡覺、夫妻兩人大包小包不停的拌嘴、孩子跑來跑去、夕陽紅旅行團到處自拍。
什麼是真實?我的朋友們,這就是真實啊。
在看完影片後,我也在想,作為投資上億的一部商業片,片方為了展現出來真實的畫面,一定做出了很多讓步,導演沒有為了戲劇衝突,安排俊男靚女在候機樓邂逅並展開一段美好的故事,沒有為了塑造一個沒有缺點的英雄而把機長拍成神,在險情部分,只是增加了一個內容,也完全可以接受。
看完《中國機長》的幾天時間裡,我都很忐忑,也有擔憂。
我的民航夥伴們,多少年了,多少年了!終於有一部電影講述中國民航的偉大與艱辛,終於有一部電影細緻的刻畫了我們工作時的樣子,終於有一部電影沒有拍所謂的愛情故事,終於有一部電影可以讓我們理直氣壯、揚眉吐氣的告訴公眾:我們乘務員不是端茶倒水的花瓶!
千載難逢的一個機會,可以讓更多的人懂我們、理解我們,結果呢?我們自己人去糾結一個搭扣有沒有扣好?我們告訴別人:它拍的不專業,因為它那個搭扣沒搭好?
這應該嗎?我堅決反對。
我們應該告訴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樣子、我們每天不是只飛一段航班、我們飛之前不能飲酒、我們乘務員的存在就是為了在這些關鍵時刻,保證旅客的安全!
不對嗎?乘務長的那句:「我們受過專業的訓練,請相信我們。」你不感同身受嗎?去年的那一天,天空上附近飛機全在呼叫「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你不感動嗎?
《中國機長》這一部電影,能夠為我們民航業、民航人所帶來的意義,比我寫十年的文章都有用,我們自己人難道不應該鼎力支持嗎?
因此,我再次懇請我們民航夥伴,去看吧,去愛吧,去感受吧,在微博在朋友圈去用自己的語言和感受支持吧,因為這樣的機會,以後可能很難再有了。
全片看下來,我承認有幾個點我個人感覺不夠完美,但瑕不掩瑜,這部電影,我支持到底。
我斗膽代表中國民航數十萬民航人,向片方所有工作人員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同時,也向在影片拍攝過程中給予了極大支持的中國民航宣傳教育中心、以及上千名民航員工表達最純粹的敬意。
為祖國獻禮!
向中國民航致敬!
9月30號,我們電影院見!
彩蛋:
1.機組進場時,在候機樓一定要有走路帶風的氣勢,這套組做到了。
2.那天見著張涵予老師,我真想說『我之前還坐乘務員的時候,您曾坐過我的航班,我專門跑前面看了您好幾次,』但沒好意思說。
3.很多鏡頭一閃而過,但我相信你們,一定會發現很多會心一笑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