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割長沙,桂陽等地給孫權,看似認輸,實則下了一盤大棋

2019-09-17     知常容

劉備與東吳的蜜月期也就在赤壁之戰之時,赤壁之戰之後,雙方的關係就開始有些微妙的變化。當時劉備是以左將軍領荊州牧,駐紮在公安。他希望得到孫權的認同,周瑜提出十分強烈的反對意見,周瑜認為劉備是人傑,不應該給他土地,而是把他請到東吳來,給他好吃好喝的養起來了。

周瑜這個意見在《三國演義》中變成了利用孫尚香作誘餌的美人計。實際上這條意見孫權沒有被採納,自然也就沒有對劉備實施美人計。孫夫人嫁給劉備的原因是孫權為了拉攏劉備。當所有人都同意周瑜的意見,唯有魯肅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這裡曹操的反應很精彩,聽到這個消息居然驚的筆都掉了。看來劉備在曹操心中的分量不是一般的重。由於魯肅擔任東吳的都督,所以劉備和東吳的關係雖有摩擦,但還是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劉備拿下益州之後,孫權就開始向劉備要回荊州,結果劉備來了一個拖字訣。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劉備也承認當初他與東吳之間的交易是有效的,否則就直接拒絕就可以了。東吳方面見劉備如此表現,自然就開始使用強硬的手段。

於是東吳與劉備的第一次大規模衝突開啟了。劉備帶了5萬人馬入駐公安,荊州的關羽側應,看來是要和東吳來一場大決戰。但是結果卻是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等於說割了一部分土地歸東吳。

割地,這兩個字很多人都很敏感,因為它一般伴隨著屈辱和弱勢,那劉備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一場到底是輸了還是贏了。

劉備面臨的困局

當時孫權讓呂蒙帶兵奪取劉備所占的荊州的地盤,結果和劉備當初拿下荊南四郡一樣方面,長沙,桂陽的太守馬上就投降了,只有當時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投降,魯肅擋住了關羽的步騎。

當時局面對劉備來說十分的不利,沒有辦法,劉備就火速帶兵到達公安,孫權也親自帶兵進駐陸口,一場大戰即將全面展開。就在孫權希望呂蒙暫時放棄零陵去幫魯肅的時候,呂蒙在撤兵的當夜用計詐騙郝普,連蒙帶騙,郝普出城投降。

所以劉備到達之時,長沙,桂陽,零陵已經屬於東吳的實際控制之中。這是當時的局面。

另一方面,張魯戰敗,曹操手下的謀士司馬懿和劉曄就建議趁劉備立足未穩之時,強力出擊,一舉拿下蜀地。

漢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按照楊洪的說法,這就是就是漢中是益州咽喉。

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三國志.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

楊洪能看得到,劉備自然能看得到。

另一方面蜀漢內部穩定嗎?十分的不穩定,到了什麼程度呢?

蜀中一日數十驚,守將雖斬之而不能安也——《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五十九》

一日數十驚,蜀中人心十分不穩,當時鎮守蜀中的是諸葛亮,以諸葛亮當時的威望不足以鎮住所有人,主心骨應該是劉備,此時劉備還在公安,如果此時劉備與東吳開戰,那麼誰去安撫和鎮住蜀中的人心呢?

劉備的威信是很高的,有些朋友可能覺得劉備沒有什麼才能。但看一下劉備一死出現的情況,你就可以知道劉備到底有多厲害了。

建興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擁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闓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巂夷王高定亦背叛。——《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這才是那個讓曹操能驚的掉筆的梟雄劉備。

這就是當時的大局面,如此局面,劉備該怎麼做出決策。

劉備破局

劉備馬上與孫權修好,在此之前魯肅已經與關羽有過一次交談,那不是魯肅單刀赴會,不過這個到了《三國演義》之中變成了關羽單刀赴會。

為什麼說劉備割讓土地反而是贏了呢?

第一,劉備與東吳相爭,蜀中如果保不住,那麼等於劉備的大本營就沒有了,又變成流浪軍了。

第二,除了武陵之外,其他地盤已經在東吳的實際控制之中,通過這一次談判反而拿回了零陵,而且如果通過作戰,未必能拿回來,當時贏的機會也是很難說。

第三,從情感上,從規則上劉備應該將這些地方還給東吳,雖然有些朋友說這些地方都是劉備打下來的,為什麼要還給東吳,但作為劉備來說,他是承認這些地方是借的,不然也不會說等我打下涼州再還這樣的話。

第四、鞏固與東吳的關係,至少蜀漢的東線沒有任何問題,劉備可以全力對付漢中,不需要雙線作戰。

第五、本來東吳的力量是對劉備的制約,現在東吳還而成為劉備的助力,因為接下來八月份就是東吳十萬大軍圍攻合肥,不過這一戰,孫權打的十分狼狽,成就了一代名將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六,曹操將重心放在對付孫權身上,而不是劉備身上,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一年十月,曹操開始折騰孫權。

劉備有一個壓力,那就是逢曹必敗,從平原令援助陶謙開始與曹操作戰,沒有一次贏過。這一次漢中居然不是曹操鎮守,這給了劉備很大的膽氣。因為只要不是曹操,劉備就不怕。在法正的強力建議下,劉備主動出擊進攻漢中,最終拿下了漢中。

用荊南一半換下漢中之地,,還是很值的。

所以這一次割地看似劉備輸了,其實是劉備贏了,用荊南的土地換得漢中之門戶,不管怎麼看這筆買賣都是賺了。如果當時不割地與東吳相糾結,或許就沒有劉備立足之地了。三國歷史或許就改寫了,而曹操當初聽了司馬懿的建議,沒有遲疑,立馬進攻,統一天下,或許在他活著的時候就能實現。

這也許是歷史對曹操開的一個玩笑吧。

但割地始終是一種恥辱,特別是孫權襲殺關羽,占領剩下的三分之一荊州,所以劉備稱帝之後就想著拿回,使得陸遜成名,自己氣死。

時也!命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MKJQW0BJleJMoPMwF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