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保全是有效化解糾紛的必要前置措施。審判工作中,二中院強化執行案件源頭治理,加強立審執協調聯動,不斷加大財產保全力度,確保了訴訟案件的有效化解與執結。這其中,離不開承諾「案件就是命令、堅決保證時效」,人稱保全組的「五大金剛」。
我們是
>>>追夢人<<<
二中院的保全案件
由執行指揮中心的
5人保全組辦理
他們平均年齡52歲
平均工齡33年
他們上有老、下有小
都是家裡的主心骨
工作中的頂樑柱
近年來
他們共辦結保全案件近千件
每人每年的奔波里程
都不可
小覷
或許人生就像
跑步
跑步的快慢節奏
由你把握
那終點在何方
也由你決定
趕路人 —— 王濤
「我深知保全講時效、來不得半點馬虎,既然組織和領導把我安排在這個崗位上,充分彰顯了對我的信任,所以我必須得做好每一件交給我的保全案件。」
想當事人之所想,急當事人之所急,57歲的王濤總是以保全組組長的擔當,不懼辛苦不畏艱,肩負職責沖在前。
他是保全組最年長的同志,一直默默無聞地堅守在案件辦理一線,不論是在48小時內緊急採取保全措施的訴前保全,還是財產線索所在地地方偏遠、行程勞累的案件,王濤總是從不推脫、從不抱怨,一馬當先。每年因辦理保全案件出差前往全國超過10多個省、直轄市。
趕路人之二 —— 熊偉
「既然選擇了堅持,就不在乎每次再多跑幾公里;既然選擇了堅守,就懷揣著自己的初心,一直往下走。我有一個隨時整裝待發的背囊,裡頭裝著必備辦案用品。我24小時都處在待命狀態。」
常年累月乘坐飛機、火車,導致熊偉的腿部出現嚴重的靜脈曲張和腫脹;因長期不定時的出差,熊偉不能時常陪伴在幼兒身旁。面對困難,熊偉未曾不動搖、彷徨。
「困難,落在誰的身上誰都得面對和克服。」領導曾問其是否有移調至其他崗位的意願,熊偉堅定地選擇了留下來。即使這樣,熊偉在大家面前只口不提自己的難處。每次外出辦案,總是堅決落實保全案件集約化辦理的安排部署、「一組外出,多案並行」的協同辦案機制,儘可能將其他人負責的保全案件中,位於自己出差目的地的部分財產線索一道保全,從而儘可能地提高全組案件辦理效率,使權利人的財產及時得到保障。
趕路人之三——王立軍
「從門外漢成長為當事人稱讚的執行員,無關功名,無問西東,只為初心的堅守。」
王立軍總是下意識地瞟一眼那摞起來的錦旗。結案標兵和個人嘉獎等榮譽功名都不是最終目的,來自當事人的肯定與認可,才是他追求的價值。
「鬢微霜,又何妨?」王立軍閒暇之餘,常會到執行指揮辦內勤辦公室,向年輕幹警請教學習新技能,並常提醒自己:「得跟年輕同志多學學!」也正是這積極上進之心讓他成為指揮辦年輕幹警的「良師益友」,成為受當事人稱頌的執行員。
趕路人之四——劉紅雨
「時間緊、任務急、案件多,想輕輕鬆鬆做好保全是不可能的。工作中最快捷的路,就是經驗積累出來的「套路」。」
劉紅雨已經適應了保全早出晚歸的辦案規律,也熟悉了案件辦理過程中常打交道的有關機構的工作程序。為了能節省某股票交易所股票凍結業務辦理的排隊時間,他總是在某股票交易所對公業務窗口7:30開放取號前趕到,並在現場等待至8:30上班,以便第一個辦理查封凍結手續。每次一上班就能看到劉紅雨的某股票交易所櫃檯工作人員,總會笑著說:「您又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單』。」而誰知這「第一單」是犧牲了他的睡眠時間爭取來的。去完某股票交易所,再去其經過兩個路口即到達的市民服務中心辦理股權凍結。去完市民服務中心再前往……
這些常去的城市,已經在劉紅雨的腦海里形成了最省時的路線圖和「辦案全攻略」。正是在這爭分奪秒中,當事人的權益得以保障,保全案件得以高效辦結。
趕路人之五——程應輝
「保全工作像是審批執行的『助推器』,又像是『防火牆』,嚴、細、實體現在保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如何從遍布全國的財產線索中抽絲剝繭、如何在遵循不超標的查封原則下充分保障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如何採取保全措施足以促使被申請人履行債務但又不影響其正常生產經營,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保全時進行思考、斟酌。因此,每一起案件,程應輝都謹慎對待。
進入保全組以前,程應輝一直認為保全案件只需按照財產線索「按圖索驥」即可。但隨著工作的深入,他明白了保全工作的重要性,案件影響著與其相關聯的審判或執行能否順利辦結。及時、高效的保全工作助推著當事人撤訴、調解,讓糾紛提前得到解決。當事人的訴訟成本與法院的司法資源都得以及時降低、止損。
執行指揮辦保全組成立以來,保全組五位「老同志」夏天乘坐飛機、火車延誤,導致深夜、凌晨才抵京回家;冬天天還沒亮、迎著凜冽的寒風趕往機場已司空見慣。他們辦理的每一個保全案件看似平凡,但他們的不竭努力將訴訟化解於源頭,讓紛爭止步於庭前。使命使然,他們雖然行路多風雨,但是初心志堅如磐石。
封面&配圖|部分來源網絡
來源: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編輯: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