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蕉葉,詞牌名,此調始作於北宋詞人柳永,見其《樂章集》。《詞譜》以柳永《金蕉葉·厭厭夜飲平陽第》為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四仄韻。另有雙調四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等三種變體。代表作品有柳永《金蕉葉·厭厭夜飲平陽第》、袁去華《金蕉葉·江楓半赤》等。
《詞譜》卷十四:「此調始自柳永,因詞有『金蕉葉泛金波霽』句,取以為名。袁去華、蔣捷詞,皆從柳詞減字。《樂章集》注『大石調』,元高拭詞注『越調』。」
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四仄韻。以柳永《金蕉葉·厭厭夜飲平陽第》為代表。柳詞此體,無別首可校。
變體一:雙調四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以袁去華《金蕉葉·江楓半赤》為代表。此校柳詞,前段起句減三字,後段起句減一字,前後段第三、四句各減四字,兩結句又減一字。 按袁集此調四十八字者三首,其一首前段第二句「調停得、似餳似蜜」,「調」字平聲,「得」字仄聲。第三句「試一飲、風生兩腋」,「一」字仄聲。結句「更煩襟頓失」,「襟」字平聲。後段第三句「覷得他、烘地面赤」,「他」字平聲,「地」字仄聲。又一首「試縴手、清泉戲掬」,「纖」字平聲。結句「看風動檻竹」,「風」字平聲,「動」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至前後兩結俱作上一下四句法,三首皆然。元高拭越調詞正與此同。
變體二:雙調四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以袁去華《金蕉葉·行思坐憶》為代表。此與前詞同,惟前後段第三句各減一字異。
變體三:雙調四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以蔣捷《金蕉葉·雲褰翠幕》為代表。此與「行思坐憶」詞同,惟前後段第三句不用韻異,其兩結句亦不作上一下四句法。
宋代:柳永
厭厭夜飲平陽第。添銀燭、旋呼佳麗。巧笑難禁,艷歌無間聲相繼。準擬幕天席地。
金蕉葉泛金波齊,未更闌、已盡狂醉。就中有個風流,暗向燈光底,惱遍兩行珠翠。
宋代:晁端禮
樓頭已報鼕鼕鼓。華堂漸、停杯投箸。更聞急管頻催,鳳口香銷炷。花映玉山傾處。主人無計留賓住。溪泉泛、越甌春乳。醉魂一啜都醒,絳蠟迎歸去。更看後房歌舞。
宋代:袁去華
沈煙篆曲。可庭軒、翠梧蔭綠。掛晚景、寒林數幅。對冰盤瑩玉。印枕嬌紅透肉。眼偷垂、睡猶未足。試縴手、清泉戲掬。看風動檻竹。
宋代:袁去華
沈煙篆曲。可庭軒、翠梧蔭綠。掛晚景、寒林數幅。對冰盤瑩玉。印枕嬌紅透肉。眼偷垂、睡猶未足。試縴手、清泉戲掬。看風動檻竹。
宋代:袁去華
江楓半赤。雨初晴、雁空紺碧。愛籬落、黃花秀色。帶零露旋摘。向晚西風淡日。發蕭蕭、任從帽側。更莫把茱萸嘆息。且更持大白。
宋代:袁去華
濤翻浪溢。調停得、似糖似蜜。試一飲、風生兩腋。更煩襟頓失。
霧縠衫兒袖窄。出纖纖、自傳坐客。覷得他、烘地面赤。怎得來痛惜。
元代:王哲
撲入塵凡世俗。這思牢、更兼愛獄。被玉*金枷緊束。受無窮不足。百歲光陰迅速。更朝磨催促。早離了家緣孤宿。結神仙眷屬。
宋代:蔣捷
雲褰翠幕。滿天星碎珠迸索。孤蟾闌外,照我看看過轉角。酒醒寒砧正作。待眠來、夢魂怕惡。枕屏那更,畫了平沙斷雁落。
宋代:袁去華
行思坐憶。知他是、怎生過日。煩惱無、千萬億。誚將做飯吃。舊日輕憐痛惜。卻如今、怨深恨極。不覺長吁嘆息。便直恁下得。
宋代:仲殊
業霄逸韻祥煙渺。搖金翠、玲瓏三島。地控全吳,山橫舊楚春來早。千里斷雲芳草。六朝遺恨連江表。都分付、倚樓吟嘯。鐵瓮城頭,一聲畫角吹殘照。帶夜潮來到。
宋代:袁去華
行思坐憶。知他是、怎生過日。煩惱無、千萬億。誚將做飯吃。舊日輕憐痛惜。卻如今、怨深恨極。不覺長吁嘆息。便直恁下得。
宋代:袁去華
濤翻浪溢。調停得、似糖似蜜。
試一飲、風生兩腋。更煩襟頓失。
霧縠衫兒袖窄。出纖纖、自傳坐客。
覷得他、烘地面赤。怎得來痛惜。
宋代:蔣捷
雲褰翠幕。滿天星碎珠迸索。孤蟾闌外,照我看看過轉角。酒醒寒砧正作。待眠來、夢魂怕惡。枕屏那更,畫了平沙斷雁落。
宋代:晁端禮
樓頭已報鼕鼕鼓。華堂漸、停杯投箸。更聞急管頻催,鳳口香銷炷。花映玉山傾處。主人無計留賓住。溪泉泛、越甌春乳。醉魂一啜都醒,絳蠟迎歸去。更看後房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