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正大鎮:鞏固成果重精準脫貧攻堅看真功

2020-04-08     銅仁新聞網

「這裡是我鎮新栽植的油茶、這些是精品水果、山那邊是吊瓜基地……」3月30日,筆者跟隨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鎮黨委書記周強前往清水、麻塘、當領、薅菜等村了解該鎮的產業發展的路上,周強逐一介紹說。

正大鎮位於松桃苗族自治縣東部,全鎮國土面積104.5平方公里,轄20個村,109個村民組,2019年農業人口5350戶24757人,其中全鎮有貧困村1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101戶5184人。2019年,正大鎮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1.98%下降到1.5%,實現精彩出列。

今年,正大鎮結合丘陵地貌、壩區土地,採取「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揚長避短、科學施策。」的措施,以「一園兩區」(即:薅菜精品水果產業園、地所油茶種植示範區、清水吊瓜辣椒種植示範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減傳統作物種植面積,狠抓特色經濟產業,全力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該鎮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以「農旅一體化」的萬畝茶園為中心,著力打造水竹壩、喇叭壩、盤塘壩、麻塘壩等4個500畝壩區,發展油茶、辣椒、吊瓜、精品水果、中藥材等多樣化經濟農業產業。

走進清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綠油油的太子參,穿過300畝的太子參種植基地,對面山上便是烤煙種植基地,數十名村民正忙著開溝、覆膜,一條條白色的薄膜像腰帶似的把起伏連綿的小山坡圍了一圈又一圈。

清水村是該鎮最偏遠、最貧困的一個村,尤其是保龍坪自然寨,水資源缺乏,交通落後,是最貧困的一個自然寨。村民張紹明因生活所迫,1998年,他帶著家人和另外10戶村民遷居到了湖北隨州,靠打工維持生活。2017年脫貧攻堅改變了清水村面貌,張紹明就帶著家人回村創業,他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先後投入100萬元,種植吊瓜260畝,僅兩年的時間就收回了成本。

「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今年的收成就是純收入,以後不用在外面奔波了。」正在忙於整理土地的張紹明說,出去打工,一輩子都是打工,現在家鄉發展好了,自己做老闆才是長久之計,嘗到甜頭的他今年又新增了20餘畝吊瓜,同時還帶動周邊的村民一起參與,共同致富。

日前,正大鎮已形成以清水村為中心,在麻塘、多勞、塘邊等瓦窯片區8個村種植吊瓜1500畝、烤煙800畝,水稻蔬菜1000畝。

據清水村脫貧攻堅指揮長楊政森介紹,遷居湖北的村民看到村裡大變化後,好幾戶村民在電話諮詢,想遷回清水村老家。

清水村吊瓜、辣椒產業如火如荼,當領村的油茶產業園裡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幾個山頭上,5台挖掘機不停地揮舞著鋼爪,上百名村民背肥料、控坑、移栽、培土,不時傳來陣陣苗歌聲,一派繁忙而又歡樂的農忙景象。

「我公司的5台挖掘機已連續50多天不停作業,4月中旬要全部栽植完成。」來自銅仁市博誠建築勞務公司的負責人石勝全說,現在每天都有上百名村民上山務工,勞務費每天80元—160元不等。

今年已72歲的貧困村民龍梅花,兒子因身體不好不能外出打工,母子二人在基地務工,兒子做搬運肥料的體力活,每天160元,母親參加栽苗每天收入80元。

「村裡有產業,我們有活干,不但吃穿不愁,手頭也要比以前寬鬆得多。」龍梅花開心地說。

據了解,正大鎮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生態油茶9500畝,其中6500畝已見成效,今年在當領、盤塘等村又新增3000畝。同時,該鎮在新增的油茶林基地採取以短養長的方式,套種辣椒2000畝。

今年,正大鎮採取獎懲結合的方式,推動產業快速高效發展,形成全鎮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的良好格局,以產業帶動,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龍元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HdaW3EBnkjnB-0z77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