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洞察 丨作者 / 劉潤 整理 / 蕉皮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591篇原創文章
很多人還是看不起中國。看不起中國做的東西。
德國人說我們的產品品質不好;美國人說我們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利;日本人說連馬桶蓋都要跑到那邊買……
不服。是中國不行嗎?不是。
但爭論不會停止,一時半會也吵不出結果,因為他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
中國是一個山寨大國。
我們曾經跟隨別人,或者說,山寨別人。這是不對的。
現在,我們逐漸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但也要說,幾乎每個國家都會經歷這個階段,都會「抄來抄去」。這是發展「趨勢」和「規律」。
世界的發展史,可能就是一部山寨史……
你知道嗎?那些罵過我們的國家,自己也曾是山寨大國……
德國,是品質的代表。看見印有「Made in Germany」的商標,放心。
可是「Made in Germany」,曾經是德國的恥辱,是品質爛的標籤。
大概在18世紀左右,英國的謝菲爾德刀剪公司,狀告德國山寨刀剪,因為做的實在是太像了。
英國人特別生氣,斥責德國人,你們要不要臉!
德國人呵呵一笑。誰說我山寨你了,誰說我只山寨你了,全歐洲都被我抄了一遍。
英國的刀具、義大利的皮鞋、法國的服裝,我全抄了一遍,想不到吧。
德國在18世紀,就是一個赤裸裸的「流氓國家」,製造能力很強,創新能力很差,到處剽竊,「天下苦德國久矣」。
怎麼辦?
聰明的英國人,決定專門為德國立一項法案,提供超級VIP服務:
1887年4月23日,英國通過《商品法》,德國產品進入英國,必須打上「德國製造」的標籤。
所以在當時,「Made in Germany」不是代表品質好,而是告訴英國國民,這個東西差。你們都認清楚,這是山寨貨,我提醒你了,你要是敢買你就買哦。
這一天,陰差陽錯成為德國製造的誕生日。後來這也成為全世界統一的範式,Made in Japan , Made in China,Made in America……
Made in Germany,曾經在歷史上臭名昭著。
今天科技實力超強的美國,在當年也是小偷。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發明了許多「黑科技」,比如紡紗機、蒸汽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通過巨大的創新優勢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老大。
還是小弟的美國,看著眼紅,一心想著偷老大哥英國的東西。
這些大殺器,英國當然對其技術十分保密。有工人要到美國去,英國軍隊會在船上全攔下來,打開行李搜查所有東西,確認沒有帶任何相關的技術資料才放行。
但世界就是這樣,技術越保密,外人越想要。美國太眼紅了,太想要了,於是劍走偏鋒。
出重金,讓人把技術給我偷過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叫斯萊特的英國人決定鋌而走險,橫渡大西洋。
這個人特別聰明,為了繞過英國軍隊的安檢,決定什麼也不帶。他把紡紗機大卸八塊,每個部分的結構、每個零件長什麼樣子都記在腦子裡,然後登船。
上船之後,斯萊特趕緊拿出紙瘋狂「默寫」,復原了紡紗機的樣子……
這個像神一樣的斯萊特,到了美國之後受到頂禮膜拜,簡直就是美國的英雄。但英國人把他罵慘了,說他是賣國賊,是叛徒。
美國就用這樣的方法,大量山寨歐洲的產品和科技,甚至出錢僱人去偷產品和科技。
現在無比正義,到處譴責世界的美國,以前竟然也是人見人恨的小偷。
這,就結束了?
當然沒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德國、美國抄了那麼多東西,你們發展起來了,就以為沒人抄你們的東西嗎?
又一個國家開始崛起,日本。日本簡直是瘋狂的、大規模的、肆無忌憚的山寨別人。
這個牌子你認識嗎?
熟悉日本品牌的人,可能認得出來這是不二家。
真的嗎??
好吧,右邊的才是不二家,1959年創立。而左邊的本尊,是1949年歐洲的一個牌子,叫Merry Birds Eye。
長得實在有點像啊……日本說沒有山寨,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好吧,好吧,你說得對,是你想出來的。
那這個牌子呢?
這是美國著名的超級英雄形象,Superman。
美國的超人,叫Superman。日本的超人,叫Rocketman。
Rocketman長什麼樣子呢?
嗯……這兩個超人,好像孿生兄弟啊……
哥哥於1938年出生於美國,弟弟1958年出生於日本。
日本說我沒有抄,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好吧,好吧,雷同是一種巧合,是你想出來的。
那再看看這個。
這是Hello kitty,這個品牌是日本的,這總該是原創吧。
真的嗎??
還真是真假難辨,雌雄難分……
右邊才是真正的日本Hello kitty,左邊是美國品牌Musti。Musti早在1945年就有了,Hello kitty要等到1974年才創立。
Hello kitty在全世界註冊了許多商標和智慧財產權,但是沒想到,它自己都是山寨的。
當我們說日本的設計一流,原創能力很強時,萬萬沒想到,它曾經也無所不抄。
整個世界的發展史,真的好像一部抄來抄去的山寨史……
為什麼幾乎所有國家的發展歷史,都會經歷山寨和抄襲的階段?
因為抄別人是容易的,創新是不容易的。你辛辛苦苦吭哧吭哧地研發,我拿過來直接用就好了。
這是一種「紅利」,但這是一種「屈辱的追隨者紅利」。
中國還沒完全走出這個階段。中國也曾山寨別人。
記得在很久之前,我在電視看過一則廣告,發自內心的難受。
當蘋果手機出來後,中國有很多公司去抄蘋果,甚至做得一模一樣,圖標一樣,外殼一樣……然後公然在店裡售賣,甚至公然在某衛視打廣告。
這部手機長得和蘋果4一模一樣,而且從語言和宣傳上,說這是「4代鑫蘋果手機」,想盡一切辦法迷惑誘騙消費者相信這就是「4代新蘋果手機」。
這也有人信?這居然也有人信?
他會想方設法讓你信的。
再聰明,也聰明不過騙子。
一個明明是假的東西,在電視上做廣告,居然還能講出這句話,「假的怎麼可能在電視上做廣告呢?」
這是在衛視上公然行騙。可笑。可悲。可恥。
現在,中國絕不能再走這條路。
尤其在今天的大環境下,我們需要從粗放走向精細,從山寨走向創造。
否則,會死掉一批企業,也會壞掉一眾口碑。
---
過去40年,我們的GDP高速增長,每年平均增速8.5%左右,甚至一段時間10%以上。在那個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是「誰搶得快」之爭。
搶得快的,多拿一些;搶得慢的,少拿一些。滿地黃金,不是你的就是我的。
高速增長時,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工匠精神」,也不是「創新體驗」,而是「規模優勢」。
不管一二線,還是三四線,還是七八線十五線城市,拿下,全部拿下。有規模才有議價能力,才能壓低成本,帶來利潤。
那個時候,誰說工匠精神和創新體驗,估計被當成傻子。因為這意味著付出10倍努力,才可能有1倍的增長,不划算啊,不如搶來得快。
現在中國經濟開始放緩,GDP增速只有6.5%左右,我們已經心慌了,假如未來平穩到6%甚至更低,怎麼辦?
可你知道德國、美國、日本的GDP增幅嗎?
德國2016年的GDP,只比2015年大約漲了1.6%,2015年比2014年,漲了大約0.4%,也就是說德國的GDP,大概只有1%左右的增長。
美國呢,大約是2%,特朗普上台後,曾經有一個季度達到3%的GDP增長,舉國歡慶。
而日本,幾乎是不漲了。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因為過去都是增量生意,沒有關心存量。
地上沒金子了,大家自然的反應,就是把目光看向了彼此。大家開始計較起來了。大家開始想怎麼吸引你的客戶到我這裡了。
所以必須說服消費者,我比其他人,更好。
這種差異化,就是體驗,就是個性。
到了這個階段,抄是不行的,而且抄無可抄,只能靠自己。
這是為了發展,被倒逼出來的轉型升級。
怎樣擺脫屈辱的「追隨者紅利」,真正走上創新和品質之路?
也許每個層面,都應該努力做點什麼。
第一,國家轉變思路,不是中國製造,而是中國創造。
很多人相信機器人可以拯救中國製造,我個人是存疑的。過去大家把原材料大老遠運到中國來加工,然後再運回去賣掉,就是因為中國人工便宜。
現在中國勞動力成本越來越貴,他們可以去越南,去印度等等其他地方,為什麼要來中國呢?等到機器人大規模使用,大家都能在自己國家製造東西,還需要你中國嗎?
真正能拯救中國的,是創造,而不是更高效的製造。
創新帶來的溢價空間,是往上的,往上的空間是無限的。人工成本低帶來的溢價空間,是向下的,向下是很快見底的。
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要大力發展科技創新,發展高精尖技術,深化供給側改革的原因。
這一步走好了,不僅是戰術上的成功,更是戰略上的勝利。
第二,企業要轉變視角,真正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個性化服務。
這個時代的所有東西,都值得被重做一遍。
有一家西裝工廠,叫紅領西服。我去買西服時,一個小姑娘在我身上19個部位量了22個數據,開始製作。西裝領口向上斜還是向下斜;袖口扣子是4顆還是5顆,都可以選。
我問創始人,和工業化製作相比,這樣不是降低了效率嗎?
但她告訴我,通過反向定製的模式,公司消滅了「庫存」這個頑疾。因為完全沒有庫存,一件衣服的綜合成本,只有成衣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紅領西服的模式,是把西服拆解成很多模塊,領口、袖口、口袋……
在模塊化的基礎上,是柔性化的技術升級。通過改造生產線,實現小批次,甚至是單件的生產,縮短生產周期,比如7天,甚至1天。
模塊化和柔性化,也許是未來企業研究和發展的方向。
用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品質,用模式創新提升商業效率。
第三,個人、小個體戶轉變思維,從關注產品功能,走向關注產品體驗和個性。
在消費升級和生產升級的過程中,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難被滿足,要求越來越高。
哪怕是小商小販,是個體戶,都要關注這種變化。
看看那些賣西瓜的,有人從文案下功夫,「甜過初戀」,「甜到捨不得賣」,看到的時候,會心一笑。這一笑,可能就是購買衝動。
有人從消費場景上做優化,天氣太熱了,現在就想吃怎麼辦?配個勺子給你,即買即食。
有人大開腦洞,把賣西瓜變得像賣花一樣,做成心形的形狀。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難以想像的。這一刀簡簡單單,但是有這一刀,沒這一刀,差別巨大。
這說明路邊賣西瓜的,都開始思考消費者喜歡什麼。
所以哪怕是賣西瓜,都要讓人受歡迎,都要賣到成為扛把子的。
世界的發展史,可能就是一部山寨史。
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走向自主創新的道路,一定會注重品質,一定是抄無可抄。
在過去遍地黃金的時代,我們享受著「屈辱的跟隨者紅利」。用戶從來都不是上帝,他們只是被善待的「取款機」,對你好,只是因為你吐錢。
現在,當我們發掘真正的「創新紅利」,用戶掌握真正的選擇權,動動指頭就能對企業生殺予奪時,他們才是真正的上帝。
發展的新要求,倒逼著我們轉型升級,但這也說明,我們更強大了。
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不會再是「山寨大國」,而是「創新強國」。
Made in China,不僅代表中國製造,更是中國品質、中國創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