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聰明父母這樣做

2019-11-01     五星級媽媽

作者:東妖媽媽

我有個朋友,是個程式設計師,其實實力很強,很多老闆要的技術效果,他都能鑽研出來。

可他就是不善表達,也不會推銷自己的優勢,所以面試的時候薪資也總是在1w搖擺。

「我不會表達,所以錯過了很多薪酬待遇好的公司。看看別人能說會道,我也很羨慕。我兒子絕對不能像我這樣悶騷了!」

這位朋友結婚生子後,勢必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最佳小辯手」,於是從小就帶孩子上補習班。

老師布置了一個觀察寫作的任務,觀察的對象很寬范,家裡的貓貓狗狗可以寫、家庭成員也可以寫,「要有較為詳細生動的描寫,突出觀察的細節」。

結果這位程式設計師培養就帶孩子去海洋館了,朋友心裡想:「那麼多動物足夠寫了。」

父子倆開開心心去玩了,結果回來後,兒子的作文可把老父親氣壞了:

「孔雀呢?天鵝呢?獅子呢?湖裡的魚呢?你看熊貓不挺起勁嗎,熊貓還給你表演了爬樹和玩球,你就寫這樣?」

孩子也急了,一副委屈想哭的樣子:「爸爸,我不會寫...」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遇到會說不會寫的問題。可是,寫作的基礎,只能是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實現,沒有閱讀的基礎,想要在寫作時無師自通,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那麼,究竟怎麼閱讀,才能達到出口成章的效果呢?我家孩子3歲就讀完了2000本繪本,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經驗之談,以供大家參考。​

這4點,都是很有講究的。

閱讀書籍,從小做起

孩子在2-3歲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準備適合這個年齡段的繪本或布書,開始給孩子講故事,打開閱讀世界大門,這就是打基礎。

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讀成什麼樣子,這不是特別重要。家長們也不要介意孩子的讀法,不管是默讀還是讀出聲,還是邊玩邊讀,隨便孩子喜歡,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讀他們喜歡的書,是最好的啟蒙。

隨著孩子年齡逐漸增長,等到習慣慢慢形成,後面就容易多了。在開頭打好基礎,後面自然水到渠成。

閱讀的書籍不能隨便選

有的孩子喜歡看漫畫,有的孩子喜歡看小說,甚至有的孩子只對歷史感興趣。

很多家長就不開心了,那這些對於孩子學習也沒用啊?

「讀好書的前提條件在於不讀懷書,因為時間珍貴,精力有限,肯定不能隨意選取書籍來讀。」

家長在這時候,就應該挑選合適的書單給孩子,千萬不能隨便塞給孩子書去讀。與其那樣,不如不讀書。

閱讀必須變成習慣

說到小孩子,很多大人都會有種印象:

「小孩子可有眼力見呢!你一擺臭臉,他就知道你生氣了,也就不敢放肆了。你不盯著,他馬上就玩去了。所以自主閱讀的習慣很重要。」

的確,很多孩子們不管是完成作業還是吃飯睡覺這些事情,都需要家長的24小時親自監督。確實很煩擾。

其實解決辦法很簡單,這全怪孩子沒有養成「習慣」。

心理學裡面有一個「21天定律」,就是說說連續反覆做一件事21天,就會形成好習慣。這個定律,是經過大數據驗證的。

希望家長能夠幫助孩子用固定的時間讀書,這個時間不用設置得太長,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就足夠了,但是全家必須要在讀書時間時都拿起書本,好好讀書。

長期堅持,孩子必然就會有不菲的收穫。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所以,要想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大人必須率先做出榜樣。

閱讀後必須寫心得總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的每一處風景都值得去記錄,積累起來就會變成有意義的事情。

在讀完書後,家長要叮囑孩子寫心得體會。

最開始,可以不用給孩子的要求很具體,哪怕是一些體驗感悟也可以。

如果孩子寫不出來,那可以要求孩子分段完成,比如,今天只寫對書中某幾頁的感悟。

甚至可以多讀幾遍,來完善自己最初的想法。

讀書也需要總結,書的內容、字句都是能總結的地方,而總結也可以幫助孩子思考和學習如何寫作。

如果想要在小學寫好作文,那平時的閱讀積累下的詞彙是一個很好地增粉選項。

我家孩子,閱讀記下心得是功不可沒的。

好詞好句要及時摘抄,因為孩子在潛移默化的積累過程中,就會逐漸形成語感,並且不知不覺的把看過的東西在融匯後呈現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f1Jm4BMH2_cNUg-1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