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麼推頭條原創寫手:米粒
近日,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正在熱映,由此引發的「校園霸凌」的話題,立即成為全民討論的焦點。
無數人在觀影中,再次被揭開了學生時代的傷疤——你能想到的和想像不到的校園霸凌:惡作劇、威脅、排擠、打架等一系列的「江湖恩怨」!
正如電影中那句戳心的台詞:「人長大後,才學會了同情」,那麼,不禁想問:
如果少年們可以重新來過,胡小蝶是不是就不會死,陳念和小北會不會在一起,校園霸凌就可以被避免,這個世界會更好些嗎?
1
校園霸凌,就像校園中一雙無形的黑手,總會讓有些人躲閃不及。
25歲的王女士曾經遭受了長達9年的校園霸凌。上高中不久,班上兩個孩子打架碰碎了她的杯子,同桌開玩笑說:「這個杯子要三百萬,你們居然打碎了。
隨後學校貼吧上就出現了這件事,有人回覆說:
既然這麼有錢,為什麼身上的衣服這麼土?
接著大家開始討論她的手機、衣服、長相。消息越傳越離譜,她被說成了「炫富女」、「整容女」、「神女」等,被同學們孤立,成績也一落千丈。
慢慢地她成了學校的公敵,成了同學們口中的 「妓女」、「蕩婦」,很多人進入她的QQ空間留言辱罵。除了辱罵,有人公然扇她嘴巴也變成了常事。
王女士由一個陽光開朗的小女孩,變得沉默寡言、自閉,甚至想要自殺。
後來她步入職場,也結婚生子,但曾經的經歷像噩夢一樣,時刻纏繞著她。還有人拿這些過往來說事,認為她的人品有問題。逼得她沒辦法,她只好搜集了證據,把詆毀者告上了法庭。
雖然官司贏了,但王女士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她說自己的青春再也不會重來了,學生時代的遭遇給她帶來的痛苦和心理陰影始終揮之不去。
校園霸凌,就是青春里的一場噩夢。
就像影片中陳念說的一樣,人們常常會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是我?為什麼不是別人?」 面對陳念的可憐處境,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她說話;
電影中胡小蝶跳樓身亡的那一刻,同學們麻木陰冷,所有人都在圍觀嬉戲、吵鬧攀談,沒有人同情憐憫;
孩子的世界也是一個「小社會」,成人世界裡的「見死不救」,到校園中一樣會存在。而且由於孩子們的認知水平有限,校園霸凌現象更容易被人誤解和忽視,
也因此,我們必須正視校園霸凌的存在,因為校園霸凌的發生,意味著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出現了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對當事人來說會造成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
2
有時候,即便有成年人干涉,校園霸凌中冷暴力帶來的影響依然很難得到根治和解決。
有一年,我帶了三年級的一個班,其中有個小女孩叫張貝,她長相甜美可愛,性格也非常活潑,每次見面她總會露出可愛的微笑。
一天,家長拉著張貝很久才來到了學校,原來是孩子不想來上學了。孩子哭得特別厲害,她先是不肯說,後來告訴我們說班上的十幾名女孩子,天天罵她。
無論她穿什麼衣服,都會說她長得難看;她扎的小辮子也總成為別人攻擊的對象;成績好時,說她抄別人的,成績差點,又說她太笨。
除了罵她,班上沒有同學跟她說話,她覺得上學一點意思都沒有。
班主任老師找班長了解了情況,確實如張貝所說,張貝不光被女生孤立,連男生也不跟她玩了,有些孩子還故意搞惡作劇,把別人的東西偷偷放到她書包里,然後全班人都說是她偷的。
班主任為了緩解張貝被孤立的現狀,專門召開了了主題班隊會,在班隊會上,老師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幾個孤立張貝的同學也主動承認了錯誤,她們跟張貝握手言和了。
班主任以為這事就過去了,可時隔不久,張貝轉學了,轉到了一個很遠的城市。
後來聽別的同學說,那節班會課後張貝的現狀並沒有改變,老師在的時候看著一片和諧,老師不在的時候,她們會變本加厲地孤立張貝。
《冷暴力》中有這樣一段話:
精神虐待者很熟悉社會生活的法則和規範,也習慣對其進行歪曲以求對自己有利。
他們不會承認他們的行為有多麼惡毒,他們只認為是跟你開了個玩笑,只是隨手搞了個惡作劇,可是他們的隨手,早已經把別人傷得體無完膚。
這種暴力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看似身上沒有任何的傷痕,卻在心裡插上了一把把的刺刀,刀刀見血。
3
校園霸凌因為它的隱蔽性和不被理解性,而得到不斷的滋長,有些案件手段殘忍、令人觸目驚心。
2017年《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指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按照校園欺凌的方式進行分類,語言欺凌行為發生率明顯高於關係、身體以及網絡欺凌行為,占23.3%。
雖然說孩子的世界充滿了天真,但也因為無知,未成年人殘忍起來的程度並不亞於成人,甚至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聯想到最近大連11歲女孩被14歲男孩殺害的慘案,更是讓人痛心無比。
在校園霸凌者的身上,善良與邪惡並存、理智與衝動共有、魔鬼與天使同在。
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去控制和平衡好情感與理智,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成長,減少和避免校園欺凌所造成的影響和傷害是值得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好在目前,人們對校園霸凌現象存在的意識在逐漸增強,有關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對校園霸凌現象的整治:
2017年實施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中明確了預防學生欺凌的四項舉措;
全國各地也成立了反校園欺凌志願者協會,不定期到各個學校,進行有關法律法規的普及和宣傳工作;
近期,兩部關於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在大修……
校園霸凌絕不能成為孩子們青春成長過程中的毒瘤,剷除它們勢在必行。
這個世界也許不能馬上變好,但總會慢慢地變得好起來。
就像電影中說的那樣:
路上總會有陰影,但總會見到陽光的。
是的,有陽光的地方總會有陰影,但陰影過後的陽光會更加耀眼,更加燦爛。
END
推麼推原創寫手|米粒
編輯|琪 鵝
統稿|薛笨笨
審稿|阿圖如是說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方擁有,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本文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atu580216@qq.com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 miaomiao1932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C_1Im4BMH2_cNUgNV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