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30平方的「大酒店」,僅靠一張嘴,在長虹路開了二十多年

2019-10-29   襄陽食記




/


俗話說,東繞西繞,無論去哪也要走一遍長虹路。

襄陽這座城市之大,就體現在數不清的大街小巷裡,就像是我每天都走長虹路,但也叫不出臨街各種小巷的名字。



但往往也正是因為這樣,襄陽人愛這座城,因為隨便走進一條陌生的小路,都充滿了故事,以及美食。




#01

沒下過廚房,開的菜館卻火了18年。

54歲的老張沒下過廚,開的菜館卻火了18年。不到飯點,就有人陸陸續續的往店裡進。




1997年開菜館的時候就叫安子,但也沒注意它到底是叫安子酒家、還是安子小吃,但大家都把這裡叫做「安子大酒店」



這家只有40平方的老店,其實不是大酒店,只因為菜品種類太多,味道又是地道的襄陽家常味,才有了這個稱呼。





去安子大酒店吃飯,老張總是坐在門口靠門的小板凳上,挎著一個小包,用皺紋遍布的雙手,記著東西。

或許這雙手,就是老張生意好的原因。



店子剛開的前五年,並不是老張來經營,從小在河邊長大的他,每天還在下河捕魚、賣魚。



他不做菜,但對菜卻很有研究,記下了湖北許多做魚的方法,以及對水對魚的留戀之情,最終有了這家老館子。



請來廚師,定下菜品,他就當上了美食鑑定師,廚師一邊炒,他就一邊吃,吃完了根據自己的味道改,直到每款菜過老張這關才行。



#02

家常味就是最特別的特色菜。

他家沒有特色菜,所有菜品都偏向家常味,清香不寡淡,味濃不齁嘴。



在這個氣溫說翻臉就翻臉的季節里,熟客點的最多的還是這幾道,野生魚雜火鍋、清風炒雞蛋和各種蒸菜。


最喜歡的是野生雜魚火鍋,裡面包含了3種漢江河的野生魚,買來的活魚現做,但有些離了水就死的魚,便趁活著時候就凍起來。

用老張的話來說就是,有些活魚可以直接先放冰箱,若等死了再放,肉質口感和味道就變了。



先把三種魚分別簡單腌制,放入油鍋里煎炸,再起鍋冷卻。炒上底湯醬汁,兌上半勺水,放魚大火燉煮3分鐘,熬的入味。



不用奇奇怪怪的香料做多餘的調味,也可以讓火鍋香氣飄滿整個居民樓,誘惑著街頭巷尾的老居民。

端上桌,魚肉、鴨血和豆腐半掩在味香色濃的濃湯里,襯得更加可口,魚肉可以即食,但配菜要再煮一會才更有味。



小火把鍋燉煮的「咕嘟咕嘟」直響,炸過的魚肉吸飽了湯汁,魚肉外焦里嫩,柔韌帶彈。




咬破細膩的焦皮,吃在嘴裡,魚肉醇鮮融合底湯的濃香,秋日沉睡的味蕾被喚醒。



豆腐和鴨血也保持了自身的細膩,滑嫩到根本夾不起來,被舀起來還會duangduang直晃。



沒有重慶火鍋的麻辣,入口先是混合了辣椒油香和魚肉的鮮香,再細細一抿,豆腐的清甜在口中突出重圍,味道的層次感非常好。



他家的蒸菜也是很多人的心頭好。種類不多,蒸籠分兩層,上面是酥肉,下面是梅菜扣肉和米粉蒸肉,全是最硬氣的蒸菜。



如果你不嘗嘗他家的蒸酥肉,恐怕你對酥肉的軟綿細膩程度就一無所知。軟綿的酥肉配上獨有的醬汁,清香爽口,回味里還有一絲甘甜。



一口下去,不用動嘴,酥肉就已經化在了嘴巴里。沒有一絲肥肉的油膩,只有香甜軟綿的回味。




吃過番茄炒蛋,辣椒炒蛋,就是沒吃過清風炒雞蛋。老張強烈推薦我們嘗一下,說是特意從東北帶回來的野菜,整個襄陽只有他家有。



清風菜看起來像酸菜,吃起來像榨菜,沒有酸菜的乾癟,卻擁有榨菜的脆嫩,結合雞蛋的清香,吃起來脆脆爽口,蛋香綿綿,超級下飯。




#03

老館子最迷人的一點就在於人情味足。

開店18年,小巷裡的傳統小菜倒閉許多,除了安子,其它的館子都是變了又變。



雖然老張也受了影響,生意不如以前火熱的時候,但值得一提的是,打下手的老大爺對老張14年來的不離不棄。

據老大爺說,他06年從醫藥公司退休就一直在這裡做後勤,每個月光退休養老金就大幾千,但他習慣了每天切菜打下手,留戀每一個人。



十幾年的時光,每個人每天重複著切菜、炒菜和嘗菜,各司其職,化為這家老店千姿百態的人情味。



也許正是有這些數不清的如安子一樣的老店,襄陽這座城市的煙火氣人情味才如此鮮活,我們才會如此愛它。


安子酒家

地址 | 樊城區長虹路和建華路交叉口對面巷子裡

營業時間 | 11:00-22:00

/

老館子最迷人的一點就在於人情味足




•END•

出品:襄陽食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編輯:吃貨君 攝影:大福君

由襄陽食記原創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