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飛鷹:柯蒂斯霍克III戰鬥機在中國

2019-05-31     顧氏造船廠廠長

這型戰機在它的故鄉美國不甚出名,但卻在中國的天空青史留名,它就是柯蒂斯公司的鷹III型戰鬥機,音譯為「霍克III」,中國飛行員稱之為「新霍克」或者「新霍三」,之前裝備過的「霍克II」就被稱為「老霍克」。該型機是柯蒂斯公司在其為美國海軍研製的F11C-3「蒼鷹」型艦載戰鬥機/轟炸機的基礎上取消著艦鉤、換裝木質機翼,將2挺7.62毫米機槍中的1挺換成12.7毫米機槍以強化火力,變敞開式駕駛艙為半封閉式,並將起落架改為可收放式。結果發現新機雖然速度有所提升,但因為起落架收放機構增加了不少死重,導致「霍克III」的機動性反而較「霍克II」有所惡化。

霍克III戰鬥機三視圖

首先看中該型戰機的是陳濟棠控制的廣東地方政府,1936年2月,廣州當局通過洲際航空公司向柯蒂斯公司購買了1架整機和29套散件,隨後又增購了11套散件。同時南京中央國民政府也通過洲際航空公司訂購了30套散件。南京和廣東購買的首架樣機分別於1936年3月和5月分別運抵上海和廣州,散件則於6月下旬分批運抵。1936年6月至9月的「兩廣事變」平息後,廣東地方政府訂購的41架霍克III全數被南京中央政府接收。因此總共有71架霍克III進入中國空軍服役,分別裝備空軍第三、第四、第五大隊。首次作戰行動是在「西安事變」期間威懾西安的張學良和楊虎城部。

進入1937年後,中日局勢急轉直下,大戰一觸即發,南京國民政府又緊急於1937年8月又增購了30架該型戰機以補充一旦開戰空軍將要出現的巨大損耗。

高志航的IV-1號座機,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座機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霍克III作為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參加了華北、華中、華東和華南各個戰場的空戰,首次露面是1937年8月14日空軍四大隊的27架霍克III在大隊長高志航的率領下在杭州筧橋機場上空截擊了從台北松山機場起飛前來轟炸筧橋機場的18架木更津航空隊的「九六式陸攻」。取得當場擊落2架,重創2架(其中1架在飛回台北的過程中墜毀,另一架迫降後完全報廢),擊傷2架的輝煌戰果。因此8月14日被國民政府定為「空軍節」。8月16日,5大隊25中隊的飛行員閻海文駕駛的2510號機在轟炸上海日軍陣地時被地面炮火擊中被迫跳傘,落在日軍陣地附近後以配槍向包抄上來的日軍射擊,擊斃三名(一說五名)日軍士兵後以最後一顆子彈自殺殉國,死前高呼「中國無被俘之空軍」。日軍感佩其忠義,以全套軍禮將其遺體埋葬並立「支那空軍勇士之墓」碑以表紀念(同年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聞》特派員木村毅發回日本國內的一則報道,在日本列島引起了強烈震動。感佩至極的木村在文中嘆道:「我將士本擬生擒,但對此悲壯之最後,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殮……此少年空軍勇士之亡,雖如苞蕾摧殘,遺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嚮往之心情,雖為敵軍,亦不能不令我全軍將士一掬同情之淚也。」 文章最後甚至驚呼:「中國已非昔日支那!」同年10月,日本東京新宿區舉辦了「中國空軍勇士之友閻海文展覽會」,展出其遺物。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無不敬仰)。

閻海文的2510號座機,空軍第五大隊第25中隊10號機

由於日軍隨後投入了新式的96式艦戰,性能全面壓過霍克III。到1937年底、空軍三、四、五大隊所屬的該型機幾乎損耗殆盡。各大隊不得不後撤休整,換裝蘇制戰機。倖存的霍克III轉交二線用於航空教學、同時擔負機場防空任務。

1937年8月訂購的那最後一批30架霍克III的散件於1938年6月經香港運抵中國。直到1940年才在重慶組裝完畢。部分裝備駐華南的第28和29中隊,另有9架補充進第四大隊,負擔重慶的防空任務。利用其續航時間長、裝備有夜戰探照燈的優勢攔截夜襲重慶的小股日軍飛機。最後一架霍克III於1941年9月退役。

雖然霍克III在中國空軍中裝備時間不長,但是它確是中國空軍大多數飛行員初上抗日戰場的座機,其中不乏如高志航(抗戰初期中國空軍四大天王之一)、劉粹剛(抗戰初期中國空軍四大天王之一)、柳哲生(官方認定的抗戰中國空軍頭號王牌)、董明德、李桂丹(抗戰初期中國空軍四大天王之一)、袁葆康(非官方的抗戰中國空軍頭號王牌)、鄭少愚(中共地下黨員)、樂以琴(抗戰初期中國空軍四大天王之一)、羅英德、梁添成(另一個版本的抗戰初期中國空軍四大天王之一)等中國空軍的王牌飛行員。也算是一顆快速划過漆黑的子夜的耀眼彗星吧。

劉粹剛的2407號座機,空軍第五大隊24中隊7號機

袁葆康的2404號座機,空軍第五大隊24中隊4號機

李桂丹的2101號座機,空軍第四大隊21中隊1號機

樂以琴的2203號座機,空軍第四大隊22中隊3號機

鄭少愚的2204號座機,空軍第四大隊22中隊4號機

梁添成飛2209號機,空軍第四大隊22中隊9號機

柳哲生的2102號座機,空軍第四大隊21中隊2號機

性能數據

乘員:1人

長度:7.14米

翼展:9.6米

高度:2.98米

空重:1457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958千克

發動機:一台萊特R-1820-F53「颶風」型9缸氣冷發動機,745馬力。

最大飛行速度:386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925千米

武器裝備:頭部安裝一挺白朗寧12.7毫米機槍(左側)和一挺白朗寧7.62毫米機槍(右側),中線掛點在不掛副油箱時可掛1枚227公斤炸彈。四個翼下掛架可各掛一枚50公斤炸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3yGrmwBvvf6VcSZK7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