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是很多媽媽眼中的公敵之一。
現在市面上的零食花樣太多了,
薯條,漢堡,薯片,糖果,亂七八糟的飲料,
花花綠綠的包裝袋各種吸睛,
五花八門的添加劑各種美味。
小朋友哪裡抵抗得了?
看著寶寶們咔嚓咔嚓吃得暢快,
媽媽們卻很擔心。
零食這東西,偶爾吃吃還好,
否則,迷上零食,冷落飯菜,
那寶寶的小身子板兒還要不要好好成長了?
為了跟零食戰鬥,媽媽們不斷放大招。
禁止,絮叨,東藏西藏,
可惜都抵不上零食的無敵誘惑。
為了幫各位爹媽解決這個難題,
喵姐這次就給大家推薦幾本繪本,
讓孩子少吃零食,愛上飯菜。
《漢堡男孩》
今天推薦的第一本繪本:《漢堡男孩》
這個故事為孩子展示了把垃圾食品當飯吃的誇張後果。
維尼不喜歡吃蔬菜,
西藍花,胡蘿蔔,豆子……
不管是啥蔬菜,維尼通通不喜歡,
唯一讓他心動的就是漢堡。
維尼超喜歡吃漢堡。
他不停吃,不停吃。
媽媽看著維尼這麼瘋狂地吃漢堡很是擔心。
她對維尼說:小心呀,吃太多漢堡會變成漢堡的。
可是維尼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
直到有一天,維尼從漢堡店出來的時候,
他真的變成了一隻大漢堡。
他發現路上有幾個男孩,趕緊向他們求救。
然而這群飢腸轆轆的男孩看著維尼兩眼放光。
就在這時,一輛麵包車把維尼截胡了。
維尼還以為得救了,
沒想到麵包車司機是個餐廳的老闆。
他把維尼放上餐桌,還想把他切成兩半讓顧客享用。
幸好,媽媽及時出現了,
她把維尼接回了家。
每天給維尼吃各種蔬菜,
維尼終於變回了人類。
維尼太高興了。
他發誓:我再也不吃漢堡了!
維尼每天只吃蔬菜,
不停吃菜。
媽媽又開始擔心了。
她對維尼說:只吃蔬菜,小心變成蔬菜哦。
故事到了這裡就結束了。
雖然沒有再講下去,
但是我們通過插圖可以看到狂吃胡蘿蔔的維尼正在變成一個胡蘿蔔。
一隻兔子已經拿望遠鏡鎖定了他。
漢堡,是很多小孩的最愛,
也是人們公然的垃圾食品之一。
在對待孩子狂吃垃圾食品的問題上,
媽媽們通常採用兩個方法:
一是,完全放縱,吃就吃吧,管不了。
二是,絕對禁止,堅決不許吃。
無論哪個方法都不夠高明。
畢竟,對於孩子來說,零食和垃圾食品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
這些食品更不可能在生活中滅絕。
你讓孩子與這些食品劃清界限,
真心禁止不過來啊。
因此,對於這件事正確的做法是,
幫助孩子建立吃零食的規則。
變堵為疏,然後再適時吃,適度吃,找健康合適的吃。
讓孩子明白,只有偶爾吃零食,
好好吃飯菜,寶寶的身體才能長得棒棒噠。
《一園青菜成了精》
這是一本很有中國特色的原創繪本。
內容改編自北方的一首童謠,
童謠充滿童趣,也很民族風。
出了城門往正東,一園青菜綠蔥蔥。
最近幾天沒人問,他們個個成了精。
綠頭蘿蔔稱大王,紅頭蘿蔔當娘娘。
隔壁蓮藕急了眼,一封戰書打進園。
豆芽兒跪倒來報信,胡蘿蔔挂帥去出征。
兩邊兄弟來叫陣,大呼小叫爭輸贏。
小蔥端起銀桿槍,一個勁兒向前沖。
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蔥撞了個倒栽蔥。
韭菜使出兩刃鋒,呼啦呼拉上了陣。
黃瓜甩起掃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黃瓜上下青。
打得辣椒滿身紅,打得茄子一身紫。
打得豆腐尿黃水,打得涼粉戰兢兢。
……
作者很巧妙地用圖文,
把青菜的特點改編成逗逼屬性,
既充滿智慧又極具幽默。
小蔥青稈綠葉兒長得直,很像一根銀桿槍。
韭萊的葉片又長又平,確實如同兩刃鋒。
大蒜成熟後的裂瓣,
辣椒的渾身紅通通,
都成了蔬菜大將們的赫赫戰果。
寫到蓮藕時,作者不是說它天生生長在淤泥里。
而是寫成了逃跑不及的敗軍之將,
糊裡糊塗一頭扎進了爛泥坑。
看到這樣一場活靈活現的蔬菜大亂斗,
孩子們怎能不愛上蔬菜呢。
其實,很多孩子不喜歡吃蔬菜,
是因為他們對蔬菜的了解太少,認知有限,更別提吃了。
所以,媽媽應該下點功夫讓孩子對蔬菜刮目相看。
除了繪本,平時有空的時候,
還要多帶孩子去超市買菜,去菜園,果園採摘,
用蔬菜玩剪貼,擺拍的遊戲等等。
等寶寶真正對蔬菜來電了,就會巴不得它們快到碗里來。
《不吃糖,不許吃蔬菜》
今天要推薦的第三本繪本是《不吃糖,不許吃蔬菜》。
一看這個書名,很多大人可能直接懵逼。
不吃糖不許吃蔬菜?這是在鼓勵小朋友吃糖嗎?
當然不是啦!
實際上這是一本用逆向思維來解決孩子挑食問題的繪本。
有一顆小豌豆喜歡玩很多遊戲,
比如從山坡上嗖的一下滾下來,
比如和好朋友一起盪鞦韆,
比如和爸爸玩勺子蹺蹺板,
躺在媽媽的懷裡聽故事。
但是,小豆子有一樣東西非常不喜歡。
那就是:糖果。
每天的晚飯都是糖果。
星期一紅色糖果。
星期二橘色糖果。
星期三黃色糖果。
星期四紫色點點和粉色點點糖果。
星期五條紋糖果。
星期六旋渦糖果。
星期日彩虹糖果。
小豆子討厭所有的糖果。
可是媽媽說:如果你不吃糖就沒點心吃。
只要你吃5顆糖就能吃點心。
協議達成。
小豆子強忍著噁心吃下5顆糖果。
終於迎來了點心。
那是一盆香噴噴的菠菜。
小豆子把菠菜舔得乾乾淨淨。
嗯。菠菜真是太好吃了。
不許吃糖。
不許吃零食。
把青菜吃掉,不許剩下。
這些話是爸媽經常掛在嘴邊的警告。
而那些孩子喜歡吃的東西不是被禁止,
就是只能留在最後。
聰明的作者剛好抓住了孩子的這個心理,
反其道而行之。
通過讓孩子感覺到,排在最後的才是最好的。
巧妙地把糖安排在了前面,
把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菠菜作為最後出場的壓軸好菜。
眼尖的小朋友絕對不會漏掉小豆子的表情。
當他們發現,
小豆子吃糖果時的痛苦表情和吃菠菜時的滿足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就會忍不住想,原來蔬菜這麼好吃?我也嘗嘗看唄。
這個時候媽媽們應該怎麼做?
啥也別說了,趕緊上菜吧!
這次喵姐給大家推薦了3本繪本:
一本是《漢堡男孩》,告訴孩子們,不能光吃垃圾食品,而是要飲食均衡。
一本是《一園青菜成了精》,通過成精蔬菜的大亂斗,讓孩子們愛上這些活靈活現的蔬菜。
一本是《不吃糖,不許吃蔬菜》,利用逆向思維方式不動聲色地對孩子們抹黑糖果,同時安利蔬菜的好。
孩子挑食,對垃圾食品情有獨鍾是爸媽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比起煩惱和叨叨,
爸媽不如給孩子建立良好的規矩。
然後,再想法子提升孩子對蔬菜水果的好感度。
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u4zJXgB9wjdwRpvHg4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