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誤吞玩具,媽媽這個操作卻把自己送進醫院

2019-08-14   孕事



原創 | 孕事

摘要:每個家長都應學會正確的急救知識。

女兒吞下一塊樂高小零件,結果媽媽卻被送往醫院急救,這事反轉真是有點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發生在上周,事發當天,家住廣東珠海的張女士跟往常一樣打開電視追劇,剛滿1歲的女兒彤彤就在一旁玩著洋娃娃。

突然,就在張女士看向彤彤的那一刻,她看到彤彤正拿著一個小玩具往嘴裡塞。

第一時間跑去女兒身邊的張女士沒能攔住彤彤的動作,玩具被彤彤直接吞下去了。

張女士連忙查看,發現玩具就卡在女兒喉嚨的入口處,張女士一下就急了,彤彤也被媽媽著急的模樣嚇哭。

著急的張女士,想用手將玩具摳出,可彤彤就是不張嘴,張女士只能看著干著急。

突然,她想起平時和寶寶親嘴的時候,女兒的嘴都會張開,於是她便想到可以用嘴把玩具吸出來。

而這個方法彤彤確實很配合,可是張女士的這個嘴對嘴的方法並沒有把危險解除,而且意外得把危險轉移到了自己身上。

因為用力過猛,張女士在吸出玩具的一瞬間,玩具順著氣流一下就「躥」到了她的氣道里。

這一下子的變化,讓張女士一下沒緩過神來,她意識到玩具卡住的深度已經無法自主咳出來了。

於是張女士被家人緊急送往了醫院,到達醫院時,張女士已經出現咳嗽及呼吸困難的症狀。

醫生立即給她做了檢查,可張女士吸進去的這個樂高玩具呈』T』字型,『長腳』部位又剛好卡在氣管內部夾縫處,空間狹小,支氣管鏡難以找到『T』型玩具的三角穩定點。

所以手術還是有點難度的,好在醫生給力,經過了半小時的努力,終於將玩具取出,真是驚魂一場啊,還好是沒有損傷氣道。

而接診張女士的醫生也提醒所有家長:孩子誤食玩具、硬幣、戒指、玻璃珠子等事件頻頻發生,家長在做好寶寶監護的同時,也應學一些正確的急救措施。(新聞來源:看看新聞 8月8日)

是啊,家長不僅要做合格的監護者,也要學會正確的急救知識,畢竟,有時候正確的急救真的可以救命。

有些寶寶,就因為家人一點急救都不懂,在吞下異物後導致了死亡,真是心疼。

在江西撫州,就有一位不到周歲的女孩,因為誤吞一個塑料異物而導致卡喉窒息。因為在家的奶奶和爸爸都不會急救,等到達醫院後,孩子早已沒有生命體徵。(搜狐網 2017年12月4日)

在泰州也有一名9個月大的男寶寶,因為一不小心吞食了一根肉腸,孩子當初就被噎得直翻白眼,呼吸困難。爸爸急的使勁摳,可還是沒用,即便最後闖著紅燈到了醫院,孩子也沒能救過來。(時代快報 2017年8月)

去年在貴州也有一名1歲的男孩,因為誤食了瓜子,瓜子進入氣道,家長送孩子到醫院時,孩子已經重度昏迷,意識障礙,呼之不應,面色青灰,但醫生還是沒有放棄,整個急診室的人,搶救了70多分鐘,還是沒能把小男孩從死神手裡搶回來。

而急診室的倪醫生從急救室出來後,就寫下了一篇值班日記,她在日記的結尾處寫道「無論你在一個孩子身邊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請不要給五歲以下的孩子喂食瓜子、花生、核桃之類的堅果。今天這是一個血的教訓,不要認為意外離你很遠,其實意外就在我們身邊。」(新聞來源:看看新聞)

這些孩子,本來可以在爸爸媽媽身邊一起笑,一起鬧,可如今爸爸媽媽再也看不到孩子的笑臉了。

隨便到網上搜索一下「異物卡喉」,這類危險事件真是頻有發生。

以前孕事就已經寫過好幾篇關於「異物卡喉」的文章,但這還遠遠不夠。

很多家長可能還不知道異物卡喉會帶給孩子的傷害。

一旦孩子被異物卡喉導致缺氧,後果就會很快變得非常嚴重,讓人措手不及——

缺氧10秒鐘就會喪失意識。

缺氧30秒鐘就會產生抽搐。

缺氧1分鐘以上呼吸就會停止。

超過3分鐘就會導致腦細胞水腫。

超過6分鐘,就會對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所以,請把好安全關,請學會必要的急救知識,所有家長都得知道,如果異物嗆進氣管堵塞呼吸的話,你只有5分鐘的急救時間。錯過了這5分鐘,任誰都無力回天了。

在孩子的飲食中,要做好安全關,不要給孩子吃這些東西:

1、無論你在一個孩子身邊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都請不要給五歲以下的孩子喂食瓜子、花生、核桃之類的堅果。

2、葡萄,桂圓,肉腸,豆子等顆粒的食物,不要整顆給孩子吃。

3、對於5歲以下的兒童來說,所有種類的堅果都可能會產生窒息危害。堅果可以考慮做成堅果醬,一定不能整顆直接吃。

4、未去骨的魚和肉,未去籽的水果,脆口和較硬的食物,如糖果不要給孩子的。

5、一些細小的顆粒的食物,不要給年幼的孩子吃,要吃也不要整顆給。

6、在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逗孩子大笑,以免噎住。

7、不要給三歲以下孩子吃果凍,大一點的孩子也要在大人的監護下吃果凍,能不吃就不吃。

8、香蕉蘋果等水果,也請切碎了攪成泥給年幼的孩子吃,因為一口香蕉,一塊蘋果導致窒息的新聞不是沒有。

在孩子的生活中,也要注意,特別是玩具安全,根據醫院的統計,被孩子吞下的珍珠,玻璃珠,硬幣,積木不計其數,請根據寶寶的年級選擇安全的玩具。

1、留意玩具標識的合適使用年齡建議:不要選擇只適合三歲以上小童的玩具給三歲以下的小童玩耍。

2、6個月大的寶寶,手指會更加靈活,他們也喜歡將細小的物件放進嘴裡,所以切勿將硬幣,玻璃小球,電池,紐扣等這類容易被寶寶當成玩具的物件放在寶寶能觸及的地方,以免造成窒息。

3、檢查玩具的完整性,查看有沒有零件較易脫落,如果有,就不要給寶寶玩了。

4、留意並遵照玩具上所附載的所有指示。

5、避免讓小童接觸含有波子及小球的玩具,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寶寶。

6、不要選購細小及附有細小而可分拆組件的玩具,避免被兒童吞下或吸入鼻孔。

7、已經放氣或已經破了的氣球,及時丟棄,避免兒童窒息。

8、確保玩具的電池安置妥當,小童無法取出,並切勿把新舊電池一併使用,或鹼性電池和碳性電池並用,或把可充電及不可充電的電池合用。

9、扔掉所有沒用的玩具及兒童玩具的塑料包裝袋,可避免引起兒童窒息。

所有的異物吞食都是可以預防的,希望所有家長都能做寶寶合格的守護者,讓意外傷害能遠離孩子。

如果萬一意外發生,請你一定要懂得急救,如果以下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你沒法掌握,請去專業的機構學,懂得急救的你,可以在意外發生時挽救孩子的生命。

一歲以下寶寶噎住的話:

一、背部拍擊

1. 讓你的寶寶背朝上,用前臂平托住他。以大腿作為支撐,並且保持傾斜,以便於讓寶寶的頭低於他(她)的身體。

2. 用你的手掌根部在寶寶背部的肩胛骨之間用力拍五下。每次間隔時間1秒左右。這種打擊導致氣道振動,利用振動和氣道里的壓力,推出阻隔物。

3. 如果你能看到這個阻塞物,試著移動它。但是千萬不要盲目地將手指伸進他的喉嚨,因為這樣有可能讓異物更加深入。

二、胸部衝擊

在實行3~5次背部拍擊後,異物還沒有掉出來,孩子還是不能順利呼吸的話,嘗試胸部衝擊。

1.讓孩子平躺仰面朝上並托住頭部,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給孩子的胸部進行5次胸部衝擊。

2. 利用兩指,在胸骨以下,在孩子乳頭連線的稍下方,差不多一根手指的寬度,按下並快速提起,力道剛中帶柔。

這個動作導致胸部出現快速推力,就像人工咳嗽一樣,讓空氣從孩子的肺部,被往外擠壓,從而有效推出阻隔物。

4. 如果孩子仍然沒有呼吸,上提舌頭和下頜,看看能不能看到阻隔物。如果能看到阻隔物比較出來,用手指摳出。

5. 如果孩子還不能自己呼吸,就要做心肺復甦術。

如果連續做了5次背部拍擊和胸部衝擊之後還是沒有把阻塞物清除,撥打急救電話120救護車。同時,繼續保持背部拍擊和胸部衝擊,直到救援到達。

如果阻塞物清除了,但孩子呼吸虛弱甚至。

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再複查一下。有可能阻塞物還有殘留在食道里,以免你的寶寶被再次傷害。也要檢查一下其他臟器是否受損。

一歲以上寶寶噎住的話:

1. 對於大一些的幼兒,可以將寶寶的臉朝下,放在你的大腿上,讓頭臉低於軀幹。

2. 用你的手掌根部在寶寶背部的肩胛骨之間用力拍五下。每次間隔時間1秒左右。

這種打擊導致氣道振動,利用振動和氣道里的壓力,推出阻隔物。

3. 如果你能看到這個阻塞物,試著移動它。但是千萬不要盲目地將手指伸進他的喉嚨,因為這樣有可能讓異物更加深入。

如果孩子比較大,可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中救成年人的方法:

站在跪在孩子背後,用雙臂抱住孩子的腰,一手握拳,拳眼對著肚臍稍上方,用另一隻手抓住握起的拳頭,快速向內向上衝擊孩子的腹部。

重複衝擊直到異物衝出且孩子能呼吸、咳嗽或講話為止。

當然,這些知識最好寶寶一直用不上!

但即便這樣,父母們也需要學習,不要心存僥倖,以備不時之需。

參考文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odw7L_mF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_jrMrPL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