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桐媽
昨天下午,得知朋友家兩歲半的兒子患白血病,整個人瞬間癱軟。
以前,總覺得這個病離自己的生活非常遙遠,可以說是遙不可及,當它真真切切發生在我的身邊時,只能用「晴天霹靂」來形容,腦海里滿滿都是孩子可愛的笑容,真的不敢想像朋友一家是怎麼承受住這個打擊的。
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後,我給患病孩子的媽媽打了一通電話,一來想關心下孩子的病情,二來想安慰下這位悲痛萬分的媽媽。孩子媽媽比我想像中要堅強,當聽到她說孩子病屬於輕症時,我不由感嘆天無絕人之路,在心裡默默祈求孩子能早日康復。
電話掛斷後,放心不已的我還給她愛人發了一條信息:
「現在的醫療條件那麼發達,相信孩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的。你和孩子媽媽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因為此時的你們是孩子的最大的依靠和支持,你們好了,孩子才會更快好起來。
同時,你要多關心孩子媽媽的情緒,現在的她最需要你的肩膀。」
孩子生病的事木已成舟,相信他們肯定會舉全家之力來治療和照顧孩子,此時,更需要依靠是孩子的母親,她需要一個肩膀,來扛起她的脆弱,給她一股力量來支撐她去面對殘酷的現實。
當然,像他們家這種情況屬於個例,很特殊的情況。在這,我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關於孩子生病,母親所受到的「待遇」。
孩子生病,最焦急的就是媽媽了,如果可以,她們真的寧願所有的病痛都發生在自己身上。然而,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很多人會將孩子生病的原因歸責到媽媽身上。
有天晚上十點多,閨蜜突然打來電話,電話那頭一直不說話在哭泣。
原來是她兒子生病了,一家人統一戰線指責她不會帶孩子,說她不掙錢就在家帶個孩子還能帶生病,說到這,原本已經止住哭泣的她再一次泣不成聲,她說:「兒子生病,我比他們誰都焦急,平時都是我一把屎一把尿一個人照顧孩子,沒人幫忙,現在倒好,孩子一個不舒服都來指責我,我真的太后悔辭職在家帶孩子了,最累最苦,還沒人理解。」
殊不知,無意中的一句話,可能就成為壓倒一位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媽的不奢望孩子生病時家裡人能對她多麼呵護有加,但起碼應該能做到以下三點:
一、不責怪
「你是怎麼帶孩子的啊?」
「怎麼帶個孩子都帶不好啊?」
孩子生病,媽媽的心情已經糟透了,恐懼、自責、愧疚,還有心疼孩子,如果家人還來這樣指責她們,就是在無形中折射她是一個失敗的媽媽。
記得網上之前有一個很熱的話題是:「當媽後,你最崩潰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十有八九的媽媽回答都是「孩子生病的時候!」
所以,當孩子生病時,不妨將重心放在照顧孩子身上,而非責怪媽媽沒有照顧好,畢竟她比誰都不想孩子生病。
二、減負擔
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91.1%的女性承擔了一半、大部分、甚至全部照料孩子的責任。
「你是孩子的媽,肯定你來請假帶孩子去醫院」,這句話成為多少家庭爸爸推脫帶娃的理由。媽媽們,即使工作再忙,遇到孩子生病也會厚著臉皮和領導請假;即使是自己身體不適,也會帶病照顧寶寶。
孩子生病時,孩子媽媽的心思肯定全部是撲在孩子身上,如果家人忙不上太多的忙,不妨幫媽媽們減輕下家務負擔,比如:
幫忙收拾家裡,讓心力憔悴的媽媽能在一個乾淨而溫馨的家中感受到來自家人對她的關心與愛意;
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烹飪出美味的一日三餐,如果不會做飯,至少可以貼心地為他們叫上一份營養豐富的外賣;
幫助妻子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給孩子刷刷奶瓶,換手抱抱孩子等等。
三、多陪伴
陪伴的方式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鼓勵與安慰,還有身體上的表達方式,比如一個擁抱、一個親吻,甚至就是靜靜陪在一旁。
同事曉雅說她老公做過最讓她感動的一件事,就是有次孩子生病,她抱了孩子一夜,然後她老公就在她旁邊陪她坐了一夜,她說,當時她特別恐懼加害怕,老公的陪伴仿佛給她吃了一顆定心丸,讓她覺得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
最後,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快樂長大!同時,也希望所有的媽媽都能被家人溫柔以待!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