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製造,加速「智」變

2020-01-03     浙江在線浙商網

近日,德瑪克(長興)注塑系統有限公司員工正抓緊生產,該公司推進智能製造,產品遠銷海外。 拍友 陸一平 攝

浙江在線1月3日訊(記者 翁傑)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浙江數字經濟精彩連連:這一年,浙江獲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在全國率先初步建成「1+N」工業網際網路基礎性平台,「城市大腦」等十大標誌性引領性數字化項目建設紛紛取得突破……

數字化賦能,使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迎來「智」變。這一年,通過智能化改造,浙江傳統產業正形成企業新優勢、產業新優勢和創新新優勢,推進塊狀經濟由大變強、企業競爭力由弱變強、產業基礎由低到高。2019年1月至11月,浙江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8%。

企業新優勢如何形成?在經貿摩擦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2019年對不少企業來說,並不好過。但也有一大批浙江企業在產業改造提升中漸入佳境,實現逆勢發展的新優勢。而數字化改造,便是他們核心競爭力由弱到強的關鍵。

這一年,5G正成為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的標配。在杭汽輪,新打造的5G三維掃描建模檢測系統讓檢測從抽檢變成精準的全量檢測,且檢測時間從兩三天縮短到三五分鐘,產品質量隨之大大提升。同樣,在杭州叉車、新鳳鳴等一批浙江製造領軍企業,通過「5G+」等技術實現了設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

2019年上半年,浙江實施各類智能化改造項目5042項,31.45萬家企業已在「雲上」。「企業上雲」數據節節攀升的同時,企業對智能化的理解和實踐也越來越深入。智能化改造不再僅僅是機器換人、減少用工,更是對大數據的運用,定製化製造與柔性生產的推進。

在鞋企奧康的C2M智慧門店,消費者的腳型數據及訂單能實時傳輸到企業的大數據平台。1分鐘完成一鍵定製,10分鐘內派單,7天完成產品生產,1至2周產品交付。除了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大數據平台還解決了鞋服類企業最頭疼的庫存問題。

通過數位技術賦能,越來越多浙江企業實現線上銷售端數據與線下生產端數據打通,對小批量、多層次的市場需求進行及時響應,推進供給與消費的精準對接,為傳統製造業找到了新市場。

從產業來看,這一年,浙江製造業的智能化改造,正與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加速塊狀經濟由大到強的轉變,形成產業新優勢。

以新昌為例,當地的軸承產業就是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典型傳統塊狀經濟集群。近年來,新昌為中小微企業量身制定技改路線,解決了他們「想改卻沒有能力改」的難題。目前,新昌有100多家軸承企業實現了智能化系統改造,一萬多台設備通過工業網際網路整合起來,提升了企業效益。如今,浙江已經在18個縣市進行相關專項試點,從而加速對這些地域性產業集群的整體智能化改造。

智能化帶來的萬物互聯,也讓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界限逐漸模糊,加快了協同與融合。在兆豐機電,汽車輪轂軸承單元里放入了輪速傳感器,並通過智能化改造項目實現數據聯網。這樣一來,產品的使用信息都能實時匯總到「工廠大腦」;一旦發現產品使用狀態異常,企業就會提醒用戶進行保養或維修。

智能化技術,正在被越來越多行業所運用,改變著產業分工。浙江初步建成「1+N」工業網際網路基礎性平台,作為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該平台助力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有效提升工藝效率和經濟效益,還培育了行業級、區域級和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47個。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浙江加速培育創新新優勢,不讓數字核心技術「卡脖子」,讓產業基礎越來越強。

以十大標誌性數字化項目為抓手,浙江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過去這一年,浙江在數字長三角、數字大灣區、移動支付之省、「城市大腦」、「5G+」、電子發票、智慧高速公路、未來社區、數字鄉村、數字政府等十大標誌性引領性數字化項目上取得突破。同時,浙江在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高清視頻、車聯網等多領域開展了60多個融合應用示範項目。

在杭州市蕭山區,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依託龍頭企業萬向集團,推動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等數位技術推廣應用,服務企業4687家次,解決技術難題750個。截至目前,像這樣的省市縣三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已有168家,助力浙江產業數字化轉型。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站在2020年的新起點上,浙江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改造提升仍將不斷提速,讓更多老樹發新枝、新枝育新果,實現更大的企業新優勢、產業新優勢、創新新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kaOaW8BMH2_cNUgdu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