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雪。
鐵質圍欄的倒刺上,零星地插著幾個死人頭。
一個貴族打扮的俊俏小伙,慌張跑出了宮殿。
蒙面殺手迅速跟上。
一刀,割頭。
紅色,藍色。
兩種色的血放肆地噴在雪地上。
可當兇手摘下面罩。
露出的,竟是一個孩子稚嫩的面孔。
古典風,大尺度,兇手還是個娃……
以及魔幻風和陰謀論。
能將這些融在一起,堪稱近期大尺度好劇。
還加了一個貌似不能錯過的片名——
法國大革命之謎
別以為它真是妥妥歷史正劇。
一個「之謎」的背後,還是奈飛出品,屬於玩轉歷史的殭屍劇。
打個比方,法國版《李屍朝鮮》。
但你懂的,比起《李屍朝鮮》里壬辰倭亂那點彈丸之地的小歷史。
法國大革命才是我們課本里讀的背的、改變過歐美乃至世界格局的頂流。
注意海報……
What!真相?
Sir很好奇,這得是多牛逼的腦洞,才敢上手這起公案?
既然是法國版《李屍朝鮮》。
尺度自然也大到,令人髮指。
那種擋住雙眼也想偷瞄的畫面,相當多——
啃食。
屍體與殘肢。
以及斬首,斬首,斬首。
故事也極端。
說的是在一個極端貧富不均的黑暗環境下,出現的一樁極端血腥事件,引發了極端革命的亂局,而深陷其中的主人公嘛,拼盡極限……恩,好像卻無法挽救啥。
《李屍朝鮮》里,我們看到喪屍圍城,人性癲狂。
而故事搬到法國,又帶出別種風情——
1787年,巴黎南邊100公里左右的蒙塔基縣。
一位農家女失蹤,後來發現,她是被什麼怪東西啃咬致死的……
事情轟動了整個縣,然而。
小心謹慎的驗屍官約瑟夫發現,死者生前有搏鬥痕跡。
可居然,身上沒傷!
要死人,當然不會只死一個。
就在他調查的同時,屍體一個個增多了……
獄中,犯人遭刺殺。
獄外,農家女父親也被弄死。
甚至,約瑟夫自己也被監視……辦公室被突襲,研究資料被破壞。
你要問了:
這種殺人的怪東西到底是啥?
其實,還應該多問一個:
為什麼居然有人企圖掩蓋真相,庇護殺人怪物?
矛頭。
慢慢指向了住在伯爵府的大人們。
這些衣著光鮮、燈紅酒綠的高尚人士們,也有秘密——
一個月前,老伯爵前往凡爾賽朝覲國王后,也失蹤了。
老伯爵的女兒伊利斯,和她的叔叔,為了爵位繼承權,開始明爭暗鬥。
這只是當年法國的一個縮影。
在1787年,法國的民眾暴亂、反抗軍起事、還有各種流言和陰謀論,伴隨著國家的財政危機……
簡單說,就像染上了「國家的瘟疫」。
自然,蒙塔基這個小縣也不例外。
女主伊利斯,主張溫和地與平民對話,緩解不滿。
但叔叔蓋伊覺得:我去,屁 民就該被屠殺啊,殺光了,問題自然就沒有了嘛。
學了歷史的我們都懂——
屁 民,當然不是越殺越少的,怪物,反倒可能越殺越多。
這個故事,也不是課本上什麼攻占巴士底獄的革命,它是革命的前夜。
它想用一個怪物,帶我們生動理解這段人吃人的歷史。
而且這怪物的構造,也堪稱神奇……
一個染上致命瘟疫的國家,就像一棟堆滿了油桶的房子。
而點燃它的火星?
Sir姑且先稱為……藍血怪。
注意開頭。
小女孩殺人那段,頭顱流出的血液,是藍色。
藍血,是本劇最大的腦洞。
故事裡,驗屍官約瑟夫從農家女屍體上提取到了兇手的人體組織。
然後,他用老鼠做實驗……
被注射後的老鼠,力量變大了,反應嗅覺也都更靈敏了。
甚至和金剛狼死侍類似……被解剖後,心臟還會跳!
這是什麼高級補藥?
能讓人感受不到疼痛,傷口迅速復原,甚至死而復生?
它就一個破綻:
砍掉頭,才能徹底死(看來還是死侍強點)。
好了你說。
這種藍血,看來是毒藥啊。
藍血怪又吃人,又吃生肉,難道不該趕緊消滅它嗎?
農家女就曾經被當做藍血怪的食物,被貴族推下山崖喂食
不是哦。
在貴族看來,有了藍血,就不怕痛,不怕死,就是……
永生?!
那它是仙藥啊!
劇中,一位貴族的孩子病入膏肓。
父親親手掐死了兒子,然後給他打了藍血針。
然後,這孩子果然牛叉了。
病好了,腳不瘸了,連喘氣都自帶節奏了。
憑藉由內而外的各項優勢,他取代了堂姐伊利斯,成為新任伯爵。
但,這真是好事嗎?
不得不說,變得暴虐變態的他,貢獻了本片絕大多數的大尺度場景。
不滿者,死。
反抗者,死。
死了如果他又後悔咋辦?
一針藍血針,再變活,成為自己的小跟班……
於是,藍血貴族日益壯大。
以前只是偷摸的殺人,現在?
明目張胆,直接去酒館吃活人;
把老百姓綁樹上,玩起狩獵遊戲。
來,翻譯翻譯,什麼叫魚肉百姓——
好了,這就是法國大革命的源頭……
人民開始反抗貴族。
甚至包括原來的貴族伊利斯,也加入戰團。
等等。
咱好像漏了一個問題……
貴族手上這藍血,哪來的?
還記得那個失蹤的老伯爵麼。
一個月前,去凡爾賽宮覲見國王的那位。
其實他沒死,只是被家族人士關入地窖,用人肉好好養著呢。
那他的針是誰打的?
好了,動用你的課本知識,揭開本劇之謎——
路易十六!
這位在歷史上由於仁慈軟弱在大革命中喪命的君王。
搖身一變,成了科學怪人。
為了應付反對派,他從美洲巫師那兒搞來了配方。
還特麼批量生產……這是要造軍隊啊。
Sir猜你忍不住要說了……這麼荒誕有意思?
第一遍看時,Sir也這麼想。
然而。
拋開對歷史或真相還原的苛求,本劇真正的用意可能在於——
當你試圖吐槽歷史被戲說時。
卻發現這戲說,自有著它黑色幽默的現代一面。
歷史上的黑暗法國,消失了嗎?
消失了。
可脫掉那身古典戲裝,再看這些吃人的行為,也消失了嗎?
好像並沒有。
劇中,在民間,各種怪談、陰謀、腦洞、謠言一直傳播著。
像雪球一樣,讓憤怒和愚昧逐漸疊加。
這難道不像如今瀰漫全球的網絡暴力?
因為狹隘的三觀,人們互相攻擊,製造敵對,製造人與人之間的鴻溝。
就象海報上的slogan,「真相」。
可在網上,誰能保證分得清「真相」?
我們只是在無數的「等待反轉」中,肯定了自己的無能為力,忘記了自己尋求真相的初衷。
沒有真相,只有道聽途說、言之鑿鑿的各種「解釋」。
只要邏輯自洽,就是「真實」。
而解決的方法,也日漸盲目。
藍血,法語叫sang bleu,本身有貴族的意思。
可劇中,藍血成了「吃人」的代名詞。
現實里,吃人是變態。
但網絡上呢。
有多少「藍血人」,在黑暗中炮製著仇恨的遊戲。
他們只要做好「第一步」就行……因為接下來的無數「小動作」,自然會由更多盲目而不知情的人們製造。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跟帖、點贊的小動作,最後常常會滾動成一樁樁,圍觀吃人的大事件。
劇中,對付藍血人的唯一方法,是砍頭。
歷史上改進斷頭台的人,正是本劇的大boss路易十六。
他的下場,也是被送上了斷頭台。
可暴力,從來只能製造出新的暴力。
路易十六是死了,但暴力-暴力-暴力的惡性循環卻活了下來。
而,什麼是藍血的解藥?
本劇有一個顯而易見的比喻:
法國國旗色:紅白藍。
蒙塔基縣暴動的最後,出現了沾染了反抗軍和貴族鮮血的白布。
一邊藍,一邊紅。
開頭女孩在大雪中殺人,地面也是,紅藍撞色。
這是對原意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旗最大的諷刺。
因為某種意義上,藍血代表著因階級、或人與人的其他差異,而造成的歧視和仇恨。
有藍血,就必然要有人付出鮮血。
而在藍與紅之間,人類有著太多的空白與隔閡。
如何消弭這隔閡?
其實,我們學過——
法國大革命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啟蒙思想的時代。
簡單的說,「啟蒙」的意思在於,提倡用理性(而非盲從、迷信),去發現自然、人類和社會的法則。
所以,這也是一部借歷史之名、呼喚理性的劇。
所謂「理性」,當然不止是冷靜。
它其實是基於人類現有的各種科學和理論,再對周圍的客觀事實,進行合理的邏輯推導。
它比憤怒「劣勢」多了,因為它要花時間,而憤怒根本不需要時間。
所以理性,常常比憤怒晚一步。
因為這一步之慢,我們才需要在吃瓜之餘,回頭審視自己——
我們的血液,原本是紅。
只有一種情況可能變藍。
當我們看到那些貌似不可理解與接受的人與事時;
當我們聽到貌似鮮明的「戰鬥口號」,要將矛頭指向並不熟悉的事物時。
當我們沒站在多元視角,沒站在其他人立場,沒運用某學科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理性分析時……
那一刻,理性會被憤怒搶先一步。
也就這一步之差。
我們成了憤怒的、吃人的、盲目的。
藍血怪。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