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騎行運動受到很多人喜愛
騎行運動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
上下班時間,外出郊遊時
不限時間,不限速度
能有效的保持身體健康
但是做好萬全的準備
騎行才可以正式上路
但在騎行的過程中
有一些事情的需要注意
1、使用煞車不當
因為你的車子有兩組剎車,一組控制前輪,另一組控制後輪。為了讓你安全地停住單車,你必須充分明了使用剎車的技巧。
傳統的說法是:同時使用前及後剎。理論對一個尚不熟練於車技巧的初學者而言是十分受用的,但是如果你始終不能突破這個階段,那麼你就沒有辦法掌握巧妙控制單車的專業技巧。
理想的剎車習慣是活用前、後剎車,在一般路面上,沒有前輪側滑的憂慮時,以前剎車為主,後剎車為輔;而在可能導致前輪側滑的路況下,以後剎車為主,前剎車為輔。如果擔心這樣忽前忽後造成困惑,可考慮採用下述分法:即公路車或經常只騎乘泊油路面的車手,採用以前剎車為主,後剎車為輔的方式,而喜歡純越野甚至酷愛高山速降活動的車手,採用以後剎車為主,前剎車為輔的方式會比較妥當。
2、不當的轉彎方式
在轉彎時車身會傾斜,這時內側的腳踏版應保持水平或置於上方,以免碰觸地面。在進入彎道前就應先減速,在轉彎過程中煞車是很危險的事。
再來談談轉彎時身體該如何傾斜。眾所周知,根據圓周運動定律,騎車轉彎時一定要向內側傾斜,速度越快,需要傾斜的角度也越大,向心力與離心力必須平衡,否則一定跌倒,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物理現象。
3、錯誤的上下坡方式
有些人在騎乘上坡路段時,會站立起來踩踏板。但除非是特別陡的坡段或需要加速衝刺,否則此種姿勢應該避免。除了較耗費體力之外,騎乘重心提高造成操控不佳,後輪也容易打滑。
騎乘上坡,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重踩;一般車友都會習慣使用太重的齒比,迴轉速太低,靠雙腿硬踩自然是相當吃力。爬坡時有些人會認為踩得越重越厲害,當然年輕人腳力夠,即使踩得很重也能踩上去,但其實對膝蓋組織軟骨卻是一種傷害!騎車是為了健康,如果為了騎車而損傷了膝蓋,豈不是很划不來?
下坡時,身體重心往後移,身體壓低,大腿夾緊坐墊。注意控制速度,應採用漸進煞車的方式,嚴禁緊急煞車。
4、未保持安全距離
若跟隨車隊進行團體騎乘,應隨時保持車輛間的安全距離。在長途騎乘中會以前車進行擋風,以利騎乘;寬廣筆直的路段時,較容易讓騎乘者精神渙散,建議騎乘者間需至少間隔一台單車的距離,以策安全。
5、碾壓路面突出物
公路上的路面狀況眾所皆知,騎乘時需將視線放遠,避免車速過快,觀察路面有無障礙或坑洞。若閃避不及,建議可上拉把手,配合腳踏力量讓前輪躍起越過。減輕衝擊力道。
6、佩戴耳機騎乘
佩戴耳機難以得知外界的訊息,如後方車輛的喇叭聲或隊友的提醒,耳機線過長也容易造成意外。若想聆聽音樂或廣播,可以使用擴音器等裝置。騎乘時嚴禁佩戴耳機聆聽音樂。
7、身體不適勉強上路
若身體不適或者精神不濟,注意力無法集中,應規劃以替代方式前進或延緩行程以免造成危險。
8、車輛故障禁止強行
車輛故障若無法在當下做緊急修復,應以其他替代方式前進,或者請求道路救援。特別是煞車或輪組(輪胎)等組件有不正常的狀況,切勿勉強騎乘。
9、遇惡劣天氣停止騎行
若遭遇颱風、豪大雨、雷擊、強風等激烈天氣因素,應更改行程或取消。若騎乘途中遭遇激烈天氣狀況,應就原地等待風雨趨緩再行前進。也應避免正午時間騎行,或攝氏超過35度的高溫下騎乘,也要適時的補充水分。
10、做好行程規劃避免夜騎
由於車燈照明光源不足,只能當作輔助以提醒其他用路人。建議行程規劃應及早出發,增加中午休息時間,在太陽下山前抵達今日旅程終點。尤其團體騎行應避免夜間騎乘,以免因視線不佳、路面不熟等因素髮生意外。
喜歡我們的小夥伴可以加我們騎行交流群,請先添加微信號:BikeRide,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