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最牛釘子戶拆遷:屋主曾裝18個攝像頭,24小時值守12年

2021-01-19     幸福里APP

原標題:長沙最牛釘子戶拆遷:屋主曾裝18個攝像頭,24小時值守12年

午後的太陽照射著這棟三層半高的獨棟小樓,儘管已經破舊不堪,但依稀仍可以看出有一層半的樓體是在原有二層的基礎上加蓋的,陽光透過樓宇,在地面上留下一個古怪的影子。破損的牆皮、交錯得如同蜘蛛網一般的電線,圍牆西面用白漆塗抹的一個「征」顯得格外清晰和刺眼。
門前,一輛輛搬家公司的車停在路旁,一件件家具被有條不紊地搬上了車,一名頭戴白色帽子,戴著口罩的女子在指揮著搬家工人小心地、整齊地碼放搬上車的家具。「這個空調還能用,電視機也是好的,都搬上去吧。」街坊鄰居告訴記者,她就是戶主之一。

18個攝像頭+3條狼狗,24小時的嚴防死守

提起湘春路,老長沙人總是心照不宣地想起那個如同地標一般的存在。12年過去了,這棟房子從臨街旺鋪,變成「最牛釘子戶」,也成功地成為一代長沙人的記憶。

1月5日下午兩點半左右,這座一代人記憶中的「最牛釘子戶」,終於在挖掘機強有力的鐵臂一揮中,轟然倒地。磚瓦塵土起飛,灰塵與天空一色,面對這一幕,許多路過的市民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掏出手機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刻」。不少路過的車主,甚至減速搖下車窗觀望拍攝,直到現場的工作人員提醒,才在後面車輛鳴笛的催促聲中戀戀不捨地離開。

經過一個半小時拆除工作,下午5點整,小樓被完全拆除,夷為一片廢墟。

比起建築本身,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屋主宋氏兄妹「保衛疆土」的激情故事。2012年的時候,因為不認同政府提供的拆遷標準,宋氏兄妹在屋子周邊裝了18個攝像頭,實現了360度無死角監控,同時,發動全家人進行24小時輪守,人工與智能雙管齊下,務必保證「不讓拆遷隊伍出現在自己的視野之中」,更厲害的是,他們還喂養了3條狼狗和一條藏獒,分布在各個樓層。

路人們不知道的是,這棟占地面積並不大的小樓,是宋氏兄妹的祖屋,據他們講,當時是為了「維權」,才搞起了24小時無死角的「嚴防死守」。

該拆就拆吧,無所謂舍不捨得

「該拆就拆吧,無所謂舍不捨得。」不過,現在提起這棟小樓的時候,業主之一的宋女士顯得很平靜,大概是已經和政府友好協商,雙方都達到了一個滿意的結果,所以這次,宋氏兄妹中並沒有人再出來阻攔。

「我們也不是不通情達理,但不應該降低原有的生活水平。」提起「釘子戶」這個稱呼,宋女士表示並不認同。「以法維權、理性維權」是宋氏兄妹對自己的形容。

「當年因為對拆遷補償面積有爭議,價格一直沒談攏,現在錢雖然多了,但是他們並不賺。」拆遷現場一名工作人員透露,2009年時周圍樓盤房價才5000元左右每平方米,征遷補償已接近200萬元。如今,周邊樓盤價格已翻了幾番,達到15000元以上每平方米,而實際徵收補償款並沒有按此比例相應增多。「還是做了很明智的選擇,政府已經申請司法強拆,並得到批准。戶主若不及時搬離,可採取強制執行。」該工作人員透露。

街道:徵收後該地段將成為綠化用地

「近段時間,街道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與宋氏兄弟協商,始終堅持一個政策用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最終於今日凌晨達成協議。」開福區湘雅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黃長科介紹。

為了使得項目能夠順利地推進,區政府非常重視,從2020年12月初就反覆地做被拆遷人的思想工作。最終,按照350萬元的價格,雙方達成了共識。該棟釘子房嚴重影響市容市貌,有損區域經濟發展,經過多方努力,在1月5日凌晨終於做通戶主工作,同意和平拆遷。他表示,徵收後該地段將用於綠化用地。

看完了最牛釘子戶的故事,阿福想說,在和住戶溝通的時候,我們的政府正在逐步變得更加人性化,從城市規劃來看,拆遷對城市的積極作用是巨大的,作為市民,我們也有義務幫助城市越來越好。隨著我們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拆遷」也將逐步成為過去式,舊改代替棚改的腳步已經越來越快,通過「拆遷款」的形式一夜暴富只會成為「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baROHcBubk3rjNbfE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