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項令糖尿病患者更幸福的方法,第五項最難做到?| 醫學科普

2019-10-26     醫脈通內分泌科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除使用藥物控糖外,嚴格把控生活中的細節,對於疾病的治療和併發症的預防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飲食、運動、如何緩解壓力、出行準備等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的十項生活細節進行了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健康飲食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推薦,2型糖尿病患者的醫學營養治療方案為: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5%,對於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可占供能比的15%-20%,同時保證優質蛋白質比例超過三分之一。

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較大,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其實碳水化合物也分「好」與「壞」,除了限量外更要懂得選擇健康的碳水化合物。牛奶和水果是良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如果血糖控制的較為穩定,糖尿病患者無需刻意去迴避,勿過量食用即可,而真正需要避免的是那些含有人工增甜劑的加工食品。並且,建議從富含纖維的食物中來獲取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全穀物食品和蔬菜。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推薦的健康食物包括:豆類、柑橘、漿果類、西紅柿、堅果、魚類(特別是含omega-3脂肪酸豐富的魚類)、全穀物食品、深綠色蔬菜、牛奶和酸奶。

2

倍速生活,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就連電影都有了倍速播放。大環境下,很多人的睡眠時間不能得到保證,並且更加分散。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時間未達到6.5-8.5小時,可能會導致血糖水平的升高,但也不推薦睡眠時間過長,因為睡眠過多也有可能帶來不利影響。一些有助於睡眠的小建議

1.為了保證夜間睡眠質量,白天應避免打盹(尤其是在下午)。

2.睡覺前務必關閉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如果仍然不能很快入睡,可以進行一些輕微的運動。

3.形成良好的睡眠周期,在固定的時間入睡,在計劃的時間起床,良好的睡眠習慣將有益於身體的自我調節。

4.良好的睡前習慣:養成固定模式刷牙、洗臉等睡前衛生習慣,有益於大腦更快的進入睡眠狀況。

3

減肥與運動

多項研究證實減肥有益於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療。很多肥胖患者會在疾病確診初期積極的進行減肥,但難點在於經過一段時間後如果效果不佳,往往令患者失去信心,進入到「減肥放棄減肥放棄」的惡性循環。在此提出一些有助於減肥的小建議

1.設定合理的目標:速效減肥法往往難以維持,因此設立長期目標更有意義,如每周減重在半斤到兩斤範圍內,積少成多。

2.運動30分鐘:每天進行30分鐘的運動有利於長期減肥,並且不會令身體感覺到過於勞累,一旦養成習慣並看到效果,你會自發的堅持下去。

3.吃健康的零食:減肥期間如果實在想吃零食,可以選擇一些健康優質的零食,如新鮮水果、蔬菜或全穀物食品,務必要改掉吃「垃圾食品」的習慣。

運動有利於血糖控制,尤其是對於久坐的人來說,對於各種原因不得不長期保持坐姿的人來說,建議可以進行一些容易做到的運動,如抬腿運動,每次堅持30秒以上直至感覺到身體脂肪在燃燒,休息片刻後再重複,每次3分鐘;每30分鐘站起來走動5分鐘,有利於精神集中;如果不方便站立,坐著的時候也可以做一些手臂伸展運動來促使血液循環。

4

監測血壓及控鹽

心血管併發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高血壓是此類疾病的前兆,因此定期監測血壓非常重要。無論是水銀血壓計抑或是電子血壓計,應準確掌握操作方法。測量血壓前應休息10分鐘,避免受飽餐、運動、情緒的影響,每天早、晚應分別進行2-3次的血壓測量並記錄結果,就診時應與醫生溝通血壓變化情況。

鈉鹽的過多攝入會令心血管疾病風險進一步增加,因此要嚴格控制攝入量,《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提到,食鹽攝入量應限制在每日6克以內,對於合併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限鹽更應嚴格,應務必注意含鹽量高的調味品或食物,例如味精、醬油、調味醬、腌製品、鹽浸等加工食品。

5

戒煙

眾所周知吸煙有害健康,對於糖尿病患者更加如此,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確寫有「糖尿病患者應該停止吸煙和使用煙草類製品」。更有研究顯示,吸煙會令糖尿病患者心臟病、腎病、眼病、神經病變等風險增加。香煙中的尼古丁具有成癮性,多年的老煙民戒煙並不容易,但是為了健康著想,請遠離香煙(包括二手煙)。

6

釋放壓力

現代人面臨著各種各樣長期或短期的壓力,如考試、工作、晉升,甚至有時候堵車、吵架都會成為壓力的來源。面對壓力,身體會產生或「戰」或「逃」的反應,並且如果得不到快速疏解,精神壓力也會令血糖波動增加。有壓力很正常,但糖尿病患者更應學會釋放壓力,在此給大家分享一些解壓的小方法:

1.呼吸解壓法:「呼」與「吸」的時間比例為4:1,如利用4秒鐘的時間吸入一口氣,然後在16秒內緩緩的呼出。

2.休息解壓法:當身體疲乏缺少足夠休息的時候,往往會放大壓力的負能量,遇到這種情況先好好睡一覺再說。

3.運動解壓法:運動是緩解壓力的好方法,選擇一項自己最喜歡的運動,壓力會隨著汗水的流失漸漸釋放,同時還能減肥。

4.音樂解壓法:聽柔和、輕快的音樂,煩躁的情緒也會舒緩。

7

皮膚護理與傷口包紮

糖尿病患者皮膚容易乾燥破裂,感染風險較大。為了防止皮膚乾燥,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用力搓洗,不要使用乾性沐浴產品,毛巾宜柔軟,洗浴完畢後應檢查身體皮膚是否出現紅腫、疼痛或乾燥,浴後應做好保濕。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化妝品的使用需慎重,不建議頻繁化妝,如化妝睡前應及時卸妝,炎熱季節應更注重防曬。

糖尿病患者的組織修復功能受損,一旦受傷傷口不易癒合,糖尿病足潰瘍的危害更是令人觸目驚心。對於輕微的傷口,建議在清潔及消毒後使用透氣性良好的繃帶包紮傷口,不要選擇透氣性差的創可貼等,並應避免再次受傷。如發生嚴重燒傷、割傷和感染,需要立即就醫。

8

注意飲水

糖尿病患者易口渴多飲,原因是「血糖升高尿糖出現尿量增多失水血漿滲透壓升高口渴多飲「,病情越嚴重,口渴的現象越明顯,建議每日飲水2000ml以上,將會有助於降低尿路感染幾率,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預防糖尿病性高滲昏迷的發生。

9

眼部檢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也是處於工作年齡人群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應在確診時進行首次綜合性眼檢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的5年內應進行綜合性眼檢查。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至少每1-2年進行一次複查,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應相應增加檢查頻率。

10

糖尿病患者旅行需注意

「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是很多人的追求,旅行帶來的滿足感令人嚮往,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計劃旅行,需要注意以下細節(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原則上不建議進行長時間旅行)。

1.提前了解旅遊的行程,根據自己的體力等情況規劃運動量。

2.在欣賞優美風景的同時,切勿忘記對血糖的監控。

3.穿戴適合旅行的裝備,如穿一雙舒適的鞋子,但不要穿新鞋,因為新鞋可能會磨腳進而導致水泡或發炎。旅行期間每日養成檢查腳部狀況的好習慣。

4.隨身攜帶病歷卡,如發生緊急情況,醫生可儘快了解患者病情,並對給予相應的治療。

5.出發前務必備好足夠的降糖藥物,履行期間特別要注意胰島素的保存。

6.攜帶餅乾、糖塊、麵包等的食物,以防旅行期間吃飯不規律可能導致的低血糖。

7.應準備足量的水,口渴時及時飲水,以防高滲性昏迷的發生。

參考資料:

[1]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18年1月第10卷第1期.

[2] https://www.rxlist.com/avoid_diabetes_complications_slideshow_pictures/article.ht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_o9Bm4BMH2_cNUgVU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