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想狂贊這部爆冷片,傾家蕩產,差點送命,只為看個鳥?

2019-10-24     烏鴉電影



2004年,美國,新澤西州。

鄉間別墅,久別重逢的夫妻,正在瘋狂親吻...

眼看,就要脫衣,下一步…




電視機忽然傳來聲音:德克薩斯州遭遇強風,墨西哥灣將持續72小時暴風天氣,風力將達到颶風級…

男人猛地停了下來,他對妻子說:我知道這不對…但是親愛的,我必須出去...

然後,把老婆往床上一甩,奪門而出...






與此同時...

寫字樓里,有一個程式設計師,忽然衝到老闆辦公室怒吼:我要請病假!





與此同時...

有一個公司的CEO,放棄了商務談判,不顧下屬阻攔,開著車就走了…





這些人,丟下愛人,放下工作,趕往了同一個地方:High island

他們要去:看鳥






觀鳥大年,是一項民間比賽,內容很簡單,就是誰在一年內,看到最多種類的鳥,誰就贏了...

這一天,墨西哥灣的暴風,跟鳥的遷徙路徑相撞,將會導致數十萬鳥兒改變飛行軌跡,從天上「掉」下來...

對觀鳥者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相當於「免費自助餐」...




冷門電影《觀鳥大年》於2011年在美國公映,豆瓣7.6分,在中國知名度不高...

但看過的觀眾,大多都給出了不錯的評價:熱情洋溢、自由自在、賞心悅目...




有網友評論:

被忽略的小成本喜劇,濟濟一堂的笑星陣容,心曠神怡的觀鳥之旅。人這一輩子,總要干點別人看來沒意義,卻讓自己找回真我的傻事。





老實說,這部電影拍得毫無懸念,甚至可以說沒啥劇情,100分鐘的時間裡,就是在講一群發燒友,如何拼盡全力到處看鳥...

在普通人看來,這些行為都挺不正經的:

為了看個鳥,辭職不幹,花光積蓄...

為了看個鳥,跟老婆離婚,還學會了上百種鳥語…




然而,電影中的各種古怪行為,居然都是改編自真人真事...

片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有真實原型...

據說,電影中的觀鳥冠軍,光是2003年,就在美國本土看到了732種鳥...




左:北美觀鳥大年的傳奇挑戰者Sandy Komito

(電影中冠軍的原型)


而這個記錄,在現實中被不斷刷新。

目前維基百科的最高記錄是:2016年,有人在北美看到了780種鳥。




要知道,挑戰「觀鳥大年」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兒...

對於鳥類專業知識的了解當然是必備的,此外,運氣和財力,少了哪個都不行...





這部電影就用喜劇的手法,再現了這些觀鳥愛好者們的種種「遭遇」:

有人在半途因受傷而退出;




有人錢花光了,不得不提前離場,回去掙了幾個月錢,再回來…




有人為了趕在競爭者前邊抵達觀鳥聖地,徹夜趕路,差點因疲勞駕駛而喪生;




有人開直升機追一隻暗腹雪雞,不知不覺開進了深山,差點撞上峭壁…




為了到達一個必須要打卡的荒蕪小島,阿拉斯加的阿圖島,他們得忍受一周只開一趟的破爛飛機,經受「空難」一樣的顛簸…

好不容易到了小島,等待他們的,是糟糕的天氣和爬滿老鼠的上下鋪宿舍…





更重要的是,身體要好,運動能力強,一言不合就要徒步幾十公里、騎車穿越平原、山中滑雪、雨林泛舟…






某條出海觀鳥的船上,驚現「謝耳朵」


說起來,這個比賽很「神奇」,沒有獎金,沒有獎品...

甚至,觀鳥者連照片都不用全部拍到,只要看到,就可以計數...

參賽者報數,全靠誠信,而奪冠者,唯一贏得的,只有榮譽。

比賽名次,會被列在一本只有鳥類愛好者才會訂閱的雜誌中...




但它卻可以讓觀鳥者興奮異常,上山下海、乘風破浪,在所不惜...



第一次想狂贊這部爆冷片,傾家蕩產,差點送命,只為看個鳥?




是什麼動力,讓這麼多人,願意跋涉千山萬水,去做這麼一件「沒有意義」的事兒?

看到這些色彩各異的鳥兒,旁若無人地靈動跳躍、歡快啼叫,你會感覺,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了。



蜂鳥




粉腳雁




暴雪中的鳥兒


還有這麼驚天動地的求愛:

雌性白頭海雕先飛到令人暈眩的高度,然後,兩隻海雕一起自由落體,直墜地表,緊緊相擁,直到最後一刻才會分開…




在《觀鳥大年》的片尾,用了3分鐘,以照片快速播放的形式,展現了衛冕冠軍2004年看到的755種鳥,驚艷的畫面讓人難忘...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描述的是一年內發生的事情,為了拍攝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和不同的鳥,劇組走遍了整個美國,又從美國拍到加拿大...

導演甚至雇了些人,專門就拍鳥。

但由於很多珍稀鳥類的畫面很難拍到,影片不得不採用一些紀錄片素材...

實在沒辦法了,電影最後,鳥類成群結隊飛抵北美大陸的鏡頭,只好用電腦製作。




片中一名程式設計師的故事,很打動我。

在父親眼中,他一事無成:36歲,研究生院輟學、戴爾辭職,又離了婚…

他第一次參加觀鳥大年,只有五千元積蓄,還得跟父親借錢。

觀鳥愛好,被看作是「玩物喪志」...




可是,當父親偶然一次加入兒子的觀鳥,倆人一同看到,披滿雪花兒的雪鴞慢慢地轉頭,他們都興奮得張大了嘴巴…




後來,兒子跟父親介紹他最愛的金鴴:

它是世界最偉大的旅行者,孵化在北極凍原,然後飛到阿根廷,再飛回去,在同一年裡,它會出現在瓜地馬拉的海灘上、伊利諾州的農場裡…

它身長只有九英寸,一生卻飛幾十萬公里...

它沒有護照,不用安檢,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這隻灰色的小鳥,目睹了很多奇妙的事物,所有人都低估了它。



兒子說這話時,眼裡閃著光,就像說的,是他自己。

那一刻,父親,終於理解了兒子。



插播這位程式設計師的手機鈴聲,是一首非常洗腦的「鳥歌」

數據顯示,美國的觀鳥人群大概5000萬,占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英國,這個比例更高,幾乎是全國人口的一半...

在日本,也有1000萬人觀鳥...

像菜鳥、老鳥、鳥人這些詞彙,最早就出自觀鳥運動:剛開始觀鳥,是「菜鳥」;經常觀鳥的叫「鳥人」,時間長了就叫「老鳥」。




中國,也有這樣的一群人...

中國「鳥人」也有觀鳥大年,中國一共有1459種鳥,中國觀鳥大年的紀錄是1100種鳥...

不過,與國外相較,中國的觀鳥大年,有時會由官方組織,而計數依據,則必須有照片為證。

在中國的「鳥人」中,最有名的一位,莫過於泉州人魏群琪了。



魏群琪


他本是一位商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觀鳥導遊團,由此引發了拍鳥的興趣。

從2013年到2015年,魏群琪馬不停蹄地出行36次,跑遍30個國家和地區。

直到2015年11月24日,他已經拍到全球的2615種鳥。

年過六旬,並不妨礙魏群琪跑原始森林、進西藏、登南極北極、學習潛水拍攝…



魏群琪在叢林拍攝,忍受螞蟥和蚊蟲叮咬



魏群琪自駕游 | 七萬多公里,用壞17個輪胎,川藏南線,川藏北線,青藏線,青藏東線,新藏線六條線路,魏群琪基本都獨自開車跑了一遍。




魏群琪60歲學水下攝影

魏群琪抓拍到了一些珍稀鳥類的照片。

比如,東皇霸鶲

這種稀有的鳥兒很少張冠,魏群琪卻拍到了一張難得的,它在自然狀態下張冠的照片。

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人。



魏群琪攝影作品:《東皇霸鶲張冠》攝於巴西

魏群琪在接受採訪時說:大自然無奇不有,對一個物種的包容性越大,我們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也會更加包容。



魏群琪作品《紫帶尾蜂鳥》攝於厄瓜多



魏群琪作品《虎頭海雕》攝於日本北海道

目前全球僅存6000-7000隻



魏群琪作品《棕尾蜂鳥》攝於厄瓜多

魏群琪作品《食猿雕》攝於菲律賓

世界三大猛禽之一

菲律賓國鳥,全球僅存130對


大自然勃勃生機的狀態,不加修飾,卻能喚起我們心底對於廣袤自然的質樸之愛...

平時去到郊外、動物園、植物園,我們經常會聽到好奇的孩童指著那些或驚艷、或驟然飛起的鳥兒,問:那是什麼?

而缺乏鳥類知識的我們,除了跟著一起驚嘆,也只能是詞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了…

我們每天開著空調,卻幾乎忘了微風吹拂的感覺…

我們去旅遊,忙著打卡拍照發朋友圈,以至於錯過沿途飛過的蟲鶯,和綻放於石縫的野花…




我喜歡《觀鳥大年》的結尾,退休CEO抱著孫子,到野外看鳥兒...

他對著還什麼都不懂的嬰兒,耐心介紹道:

那是一隻雄性紅額金翅雀,再過幾個月,它全身都會變成黃色。




或許,對於俗世中奮戰的你我而言,終其一生,我們也分不清楚鳥與鳥,花與花,草與草...

或者,當你看完這篇推送,然後,抬頭望望窗外的天,瞥一眼路邊的花草和飛鳥…

我們也就和大自然,靠近了一點點...

後台回復 觀鳥大年

獲得正版觀看連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_e-BG4BMH2_cNUgnF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