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才下戰「疫」前線 又赴脫貧戰場

2020-03-24     南陽網

摧傷雖多意愈厲, 直與天地爭春回。庚子年是「雙春年」,春天本應來得早,但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姍姍來遲。遲到的春天是爭回來的,是奪回來的。這個生死考驗的過程,驚心動魄、感天動地;這場血與火的洗禮,註定要載入史冊、永銘世人。

一年之計在於春,脫貧攻堅春崢嶸。社旗縣疫情阻擊戰的階段性勝利,讓爭奪而得來的春天註定不同凡響;盡銳出戰扶貧攻堅,全民皆兵戰貧斗困,順利實現脫貧摘帽的喜訊更是振奮人心。征塵未洗戰鼓催,廣大黨員幹部戰「疫」甲未解,就又重振旗鼓,乘勝追擊,衝上了脫貧攻堅的「戰場」。

「雙基」核查進村入戶

「疫情緩解了,香菇銷售又好起來了,俺的16棚香菇就是富起來的希望。」

「俺家的豬舍馬上就要建好了,今年準備搞養殖發『豬財』。」

「俺家靠養鴿子脫了貧,肯定也能致富。」

…………

新春新希望,鼓勁加油干。3月18日上午,和煦暖陽傾瀉在唐莊鄉官營村村民徐蘭華的小院裡,縣委宣傳部的幾名幫扶責任人組織召集賀文超、李銳、周曉麗等十多戶脫貧戶代表圍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致富打算,共話小康夢想,話語間流淌著滿滿的信心。

「雙基」核查進村入戶,脫貧致富同奔小康。連日來,社旗縣4844名幫扶責任人,全部下沉到分包貧困戶家中,按照全縣春季「雙基」攻堅實施方案,瞄準「已脫貧戶不返貧,未脫貧戶全部脫貧」目標任務,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等核心指標,在針對15大類128項內容逐類逐項摸排澄底的同時,還和貧困戶一道兒制定幫扶計劃,完善增收措施,再次吹響了脫貧攻堅新一輪的衝鋒號角。

該縣借鑑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模式,由村級脫貧責任組長牽頭,整合幫扶責任人和網格員力量,組織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政策享受情況和歷年來扶貧項目開展情況進行拉網式全面核查,並同步做好邊緣戶信息排查,分村完善危房改造、安全飲水、教育、健康四個台帳,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同時,縣裡成立督導整改專班,對核查出的問題,分類收集、綜合研判、限期整改,以強力督導問責倒逼攻堅成效全面提升。

持續幫扶勇擔當,揚鞭催馬不停歇,脫貧同奔小康路。放眼社旗的春天,繁花似錦處處景;舉目春天的社旗,扶貧戰場旗獵獵。

扶貧項目接續上馬

2月24日,社旗縣16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其中涵蓋了產業轉型、現代農業、生態環保、基礎設施、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領域,總投資40.4億元;

3月19日,投資110.2萬元的朱集鎮王卯村農村道路建設項目開工,將徹底解決該村1100名群眾的出行難問題。至此,全縣2020年規劃的37條農村「扶貧路」全部開工建設,總投資達5816.17萬元;

3月20日,牧原集團「百場千萬」工程社旗縣第二批11個項目集中開工,計劃總投資67779萬元,設計養殖規模78萬頭,6月30日前可全部建成投產;

…………

牽住項目建設的「牛鼻子」,開准減貧解困的「藥方子」,就一定能拔掉「窮根子」、開闢「富路子」。去年以來,社旗縣不斷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先後投入資金5.41億元,新修道路780公里,改建危橋483延米,27萬農村居民喝上了安全放心水;投入資金8.62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189所、縣鄉醫療機構7個、村級衛生室84個、村級文化服務中心113個;投入資金4.44億元,改造戶用廁所41858個,分別對96個村實施了整村推進項目和「五化七改」項目,農村環境管理服務持續優化,農村基礎條件顯著改善,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提升。

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和一個個扶貧項目的落地開花,廣大貧困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錢串子」越來越充裕,這讓社旗有了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更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推進鄉村振興的底氣和勇氣。

扶貧產業方興未艾

「土地流轉給租金,務工就業拿薪金,金融入股發股金,有『金構農牧』這個靠山,增收致富不成問題。」3月22日,位於興隆鎮趙崗村的金構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萬畝構樹基地綠意盎然,數十名群眾有說有笑、忙碌其中。在貧困群眾賀來香眼裡,生機蓬勃的構樹產業,正是她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蔬菜基地建到了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在距離10公里左右的李店鎮獅子莊村滿義蔬菜產業扶貧基地,正在溫棚里採摘辣椒的脫貧戶胡玉蘭幹勁兒十足。不遠處,占地1000畝、擬建設100座蔬菜大棚的基地二期項目開始勘界劃線、準備開工,按下了設施蔬菜扶貧產業建設的「快進鍵」。更多的增收崗位,更寬的就業渠道,讓廣大貧困群眾和胡玉蘭一樣,欣喜不已;

在郝寨鎮十里井村,農民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忙著栽植菊花,暖陽下的萬畝中藥材基地欣欣向榮,正引領當地群眾奔向全面小康;

…………

社旗縣通過重抓重推扶貧產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強力推進金融扶貧三項舉措,逐步夯實了貧困家庭穩定增收基礎。近年來,該縣不斷發展壯大「蔬菜、中藥材、林果(構樹)」三大扶貧主導產業,成功培育了滿義蔬菜、仲景艾草、金構農牧等11個縣級產業示範基地,全縣扶貧產業總面積達到21.35萬畝,各類扶貧產業累計帶動貧困戶60550戶次;全縣累計開展貧困群眾技能培訓20598人次,開發扶貧公益崗位7796個,轉移就業貧困群眾28328人;用足用活「盧氏模式」,全縣評級授信貧困戶20797戶,安排風險補償金8160萬元,發放各類扶貧貸款10.21億元,受益貧困戶17152戶次……

政府引導發展壯大產業,勇做產業發展的「靠山」,甘當就業增收的「紅娘」,既緩解了扶貧企業、扶貧基地的「用工荒」,促進產業規模膨脹、長足發展,又解決了貧困群眾的就業難題,增加了收入。產業+就業,「兩業」兩相宜,實現了產業帶動就業、就業激活產業的良性互動、互利共贏。

「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受到的損失補回來,全力答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這道『綜述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縣委書記余廣東表示,要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著力構建「未貧先防、近貧預警、驟貧處置、脫貧保穩」的精準防貧長效機制,持續打好「雙基」「雙業」「雙貌」「雙扶」四場攻堅硬仗,紮實推進「四個不摘」「保險扶貧」「社會扶貧」「扶貧信訪」「問題整改」五個專項行動,全面落實「掛牌督戰」「兜底保障」「預警監測」「資金籌措」「督查推進」「幹部激勵」六項工作機制,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鞏固提升脫貧人口的脫貧質量,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實現同步小康。(特約記者 申鴻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ZdrDHEBiuFnsJQVOSF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