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 新疆棉和它背後的棉花產業鏈發生了什麼?

2021-04-14     中國紗線網

原標題:熱點 | 新疆棉和它背後的棉花產業鏈發生了什麼?

「新疆棉花」事件引發的巨大輿論聲浪已過去一段時間,但其效應還在持續。一方面,我們堅決反對任何污名化新疆棉的行徑,另一方面,新疆棉及其涉及到的產業鏈健康和安全發展問題也更加令人關注。現在,就讓我們以產業視角深入審視:新疆棉花的生產情況到底如何?BCI認證與否意味著什麼?BCI抵制新疆棉花將對我國棉花產業產生什麼影響?新疆棉花訂單是否會受到相應影響?紗線企業又採取了哪些措施來應對?

新疆長絨棉量少質優供不應求

作為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我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595萬噸,總需求量約780萬噸,年度缺口約185萬噸。其中,新疆棉產量520萬噸,占國內產量比重約87%,占國內消費比重約67%。連續26年來,新疆棉花總產、單產、種植面積、商品調撥量位居全國第一。「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的局面已經形成。

而新疆長絨棉更是世界頂級,因量少質優非常珍貴。據了解,在同等條件下,新疆長絨棉生長周期比陸地棉長10~15天,所需熱量大,所以更優質,也因此被譽為「棉中極品」、「白色黃金」。因為其纖維柔長,但細度和強度遠高於普通棉花,所以柔軟性更勝一籌,特別適於紡高紗支高端產品。

2015年,溢達集團出資與多家高校及科研機構協同完成了世界首個長絨棉基因測序研究項目,通過對棉種和技術的不懈探索實踐,促成了集全球高品質長絨棉優良基因於一身的頂級新疆長絨棉的誕生。

溢達集團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陳海英表示,一直以來,企業都在維護新疆長絨棉形象,為長絨棉吶喊。「新疆棉是真的好,我們想讓大家知道,不是進口面料就好,新疆棉才是最好的。」陳海英表示,一直以來溢達集團都在投入情感和資金來支持新疆長絨棉,未來,溢達集團仍會鞏固在新疆地區已有的棉花研究,加大在新疆地區的投資,把中國這種優質的天然纖維發揚光大。

中國棉花協會棉農分會會長曹會慶介紹,近年來新疆棉花產量連年突破500萬噸,種植面積達3800萬~4000萬畝。新疆棉大部分供給國內大型紡織企業。近年來,內地許多紡織企業遷入新疆,新疆當地的紡織企業用棉數量大增。目前全國每年棉花需求量大概800萬噸左右,國內產棉大概為650萬噸左右,仍然存在缺口,需要從印度、澳大利亞等國進口棉花。

在新疆,棉田機器種植採收程度越來越高,而且成本也更低。曹會慶介紹,現在新疆推動棉花模塊化種植、社會化服務。一個電話就能把采棉機叫來實現上門服務。機采每畝地花費150塊錢,平均每公斤5毛錢。「現在根本不存在BCI指出的『體面勞動』的問題。北疆棉花產區已經實現了100%機器採摘,南疆機采率也達到了70%。」曹會慶說。

BCI認證意欲掌控棉花供應鏈

事實上,歐美國家抵制新疆棉的行為可追溯至2020年3月前後。彼時,多個美國品牌通過官網聲明,因新疆地區存在所謂「強制勞動」及「少數民族歧視」的問題,決定不再與採購新疆棉花的供應商合作。

而品牌們做出上述決策的主要依據是反華機構澳大利亞戰略研究所(ASPI)在2020年3月發布的一篇報告。報告稱,發現有83家知名品牌在使用來自華孚時尚與溢達集團供應的棉花產品,指責涉及百萬人被強迫勞動。

這也成了2020年7月,美國商務部將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新疆阿克蘇華孚色紡有限公司,以及香港溢達集團旗下子公司昌吉溢達紡織等中國紡織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的「依據」。

而到了2020年9月,美國眾議院又通過所謂的「涉疆法案」,禁止多家中國棉紡企業向美國出口棉花原料及產品。這直接導致了為全球棉花產業鏈企業提供聯盟認證服務的BCI決定「抵制新疆棉花」。

一直以來,BCI都以「高標準棉花」自居,並致力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棉花的標準種植和推廣行動。但該組織在「抵制新疆棉花」事件中,不經過查偽就隨意停止向新疆地區發放棉花認證書的行為令人迷惑。

曹會慶表示,幾年前曾對新疆棉企的BCI認證做過調研。「實際上BCI的44條標準是很低的。這個不生產棉花的企業,制定一個標準到我們國家來進行棉花認證和貼牌,久而久之它做大之後,就有了話語權、定價權,左右中國棉花的品質、價格、數量,這會威脅到中國棉花產業的安全。因為棉花是國家的戰略物資,數量龐大,這也引起了相關方面的關注。」曹會慶說。

曹會慶質疑,或許BCI並不是來認證棉花質量的,而是通過貼牌控制棉花資源。「BCI是一家瑞士企業,該企業一公斤棉花都不種,但卻制定了棉花標準。為什麼要由一個外國企業來主導棉花標準?我們為什麼不能從頭部企業開始建立一個產業聯盟,紡織廠需要什麼樣的棉花,我們就種植什麼棉花呢?」曹會慶表示,事實上,中國的棉花企業和棉花協會、紡織協會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希望設立一個品牌,把棉花生產、加工、流通、貿易、紡織、成衣聯動起來,為企業解決痛點。

2016年11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牽頭我國棉花全產業鏈的208家企事業單位及有關主產棉區地方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成立了國家棉花產業聯盟。國家棉花產業聯盟旨在從需求方入手,以高品質棉花為抓手,按照需求方需要什麼,生產方就生產什麼,種子企業就提供什麼,科研單位就研製什麼的基本思路進行棉花全產業鏈布局,推動「技術方+生產方+需求方」一體化發展。

國棉聯盟企業成員表示,依託於中棉所科技為種植後盾,今年國棉聯盟供應鏈已經為B端品牌做到了90天完成從棉花採收到面料完成,直接進入品牌成衣流水線。11月採收軋花,來年3月全國小寶貝們已經穿上了80支的柔軟內衣。「我們坐實了中國棉品小單快反供應。面對歐美品牌對新疆棉的抵制行為,大家應對國家棉花、新疆棉花、以及中國專業的紡織供應鏈抱有信心,安心做好本職工作,用充分的準備迎接來自國際社會未來持久的挑戰。」相關負責人說。

證明清白自創品牌謀自救

BCI抵制新疆棉,會給新疆棉花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新疆棉花未來是否需要擔心銷路?

對此,曹會慶表示,新疆棉花在全國棉紡織企業口碑極好,色澤、強力、長度、馬值等指標都表現出眾,「如果H&M、耐克、阿迪達斯等企業持續終止合作,新疆棉花要尋求新的訂單,實際上這個市場很大。紡織廠永遠面臨原料問題,無論有沒有BCI認證,都不會造成新疆棉花積壓。新疆棉不愁沒有銷路。」

對於主要供應國內訂單的棉花加工企業來說,相關「抵制」產生的實質影響有限。

從事棉花產銷的上市企業冠農股份,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該企業棉花產品生產標準採用國標,銷售覆蓋國內市場,不涉及出口。在新疆從事棉花種植、收購加工、紡織業務的新疆利華集團也稱,公司生產的棉花產品在國內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未進行出口,引起熱議的「抵制」行為並未對其業務產生太大影響。

但對於涉及出口貿易業務的棉紡企業來說則沒那麼幸運,歐美品牌抵制新疆棉花的行為將對其生產經營產生衝擊。

有業內人士表示,終端品牌客戶抵制新疆棉的影響非常深遠,且牽扯範圍很廣。某美國時尚品牌的下游供應商就因為該品牌母公司抵制新疆棉,而不得不在採購原料時將新疆長絨棉替換為美國進口棉花。

還有知情人士透露,因為新疆棉被抵制,溢達集團的代工業務收入占比正在收縮,未來五年內預計收縮至30%左右。2020年時,該集團代工業務收入占比仍在7成上下。

不過,溢達集團並未坐以待斃,反而積極展開一連串「自救」。它一邊向美方提交其下屬公司沒有強迫工人勞動的證據,一邊公開獨立第三方審計機構在其新疆三家棉紡廠進行獨立審計調查結果:以 100分為滿分,溢達3家棉紡廠的評分均在85分或以上,且不存在任何強迫勞動。

此外,溢達集團更重要的一項舉措是創辦自有品牌。該集團近年來正積極推動自主零售品牌「派」和「十如仕」的發展。兩個品牌都主打高端優質新疆棉面料。據了解,該集團自主品牌業務占總收入的比重計劃將在五年內達到30%。

轉移供應鏈規避外貿風險

根據BCI官網介紹,截至2020年底,BCI會員數已超過2000家。會員主要為零售品牌、棉商、紗線廠、種植者組織等。不少中國棉紡企業,包括新疆的棉紡企業本也是該計劃的會員。

不過,這些加入BCI的中國企業多為產業鏈上游或是中端的企業。它們加入BCI的原因,主要是希望能通過該組織形成的供應鏈聯盟,在出口貿易市場占據更有利的競爭位置。而產業鏈下游的會員企業幾乎全是歐美企業。一旦歐美企業真的抵制新疆棉花,涉及出口貿易業務的棉紡企業勢必會受到衝擊。

為應對來自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紡織企業共性的選擇是轉移供應鏈。早在幾年前,我國大型紡服企業便開始在製造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或者更遠的如墨西哥等地建廠,來布局全球供應鏈網絡,以適應歐美企業尋求更低價供應鏈合作商的訴求。華孚時尚及溢達集團就都有這樣的動作。

華孚時尚早在2013年便開始在越南設立子公司,投資建廠。而在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不久,華孚時尚便加大在越南的投資,宣布建造50萬錠新型紗線項目,從而在新疆和越南形成兩個生產基地,新疆工廠選用新疆棉花作為原材料,服務中國企業;而在越南的工廠,會使用當地採購的棉花,主要服務于海外客戶。

而溢達集團也早在斯里蘭卡和越南設有生產基地,並在全球各地設有銷售辦事處。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受影響的紗線企業來說,轉內銷承接下游中國品牌的訂單也是一種辦法。不過,對於接納全球訂單的大型企業來說,想通過國內訂單的增量來完全填補海外訂單的流失,還需要時間。

「對於它們而言,現在國內訂單還太小了。」業內人士認為。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端優質新疆棉的價格或許會因為「抵制」而變得更優惠,從而讓中下游企業獲益。一方面是因為受到抵制影響,新疆棉花出口減少,留存於國內市場因此會有一定的增加,對供求平衡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造成價格略微走低。另一方面,出口轉內銷的棉花也不需要再「鍍金」了。

有數據顯示,經BCI認證的棉花跟普通棉花比,每噸價格可高出幾十元到幾百元。「而當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都開始承接國內訂單,那麼我們就不再需要為由前述認證產生的溢價買單了。」業內人士分析到。

來源:中國紡織報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如果你喜歡本文,你還會喜歡

原料、紗線是漲是跌?紡織技術如何逆襲?細品紡織業「金三銀四」新品……

質量上不去?噸紗成本高?那是因為這些地方沒做好!

國內棉花價格止跌反彈 31項紡織行業標準報批公示

END

向微信後台發送「行情」,獲取最新行情

向微信後台發送「加群」,邀請您加入300個紡織群

向微信後台發送「招聘」,獲取招聘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YOsZ3kBAxbFhpvDLK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