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4月1日夏瑩編譯】在經歷了兩個多月嚴格的控制措施後,包括「震中」湖北武漢在內的中國各地逐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街上的人和車輛也逐漸多了起來。法媒稱,即便如此,第二波疫情的傳染風險依然存在,這也正是中國官方衛生部門所警告的。
3月30日,顧客在武漢武商廣場外排隊等候進店。當日,武商、中商、漢商武漢三大商業集團旗下主要購物中心和楚河漢街等商業網點恢復營業。(圖片來源:中新社)
法國《巴黎人報》報道,北京、上海和香港成為了目前境外輸入風險較高的地區。為了防止這種風險升高,中國已經自當地時間2020年3月28日0時起暫停持有效中國簽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對此,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Antoine Bondaz評價道:「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不再是幾周前那樣與疫情鬥爭,而是避免再出任何新的病例。」Antoine Bondaz認為,即使暫時限制入境的措施遏制了疫情的傳播,但內部的威脅仍然存在,比如無症狀感染者。
法國公共衛生高等學校教師Michèle Legeas也認為第二波疫情的傳染風險是存在的,他表示:「在大流行病的歷史中,在尚未開發出疫苗或是人口未被全部感染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是有可能被接二連三感染的。」但專家也承認,「群體性免疫」的效果是毀滅性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承擔得起。
同時,專家判斷,中國像一月份那樣再度經歷一場大爆發是不太可能的。Antoine Bondaz明確道:「人們之間都保持距離,並且保持警惕。另外,中國擁有更好的裝備,科學家們也對這種病毒更加了解。」
Michèle Legeas也同意這種說法。這位專家樂觀地總結道:「我們不必驚慌,因為第二波感染潮不代表著新一輪的死亡潮。新出現的感染病例將得到更好地控制。將疑似患者隔離,中國可能會重回疫情傳播的第一階段。而同時,有效的治療手段也在開發之中,不是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VsbNXEBnkjnB-0zJH4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