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此人,後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清末傑出的改革家,是維新運動的倡導者,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也有人說他是頑固的保皇黨,是尊孔復古思潮的推動者。特別是他與袁世凱同流合污,為帝制復辟而不惜站在歷史和人民的對立面,而且私德有虧,是一個十足的偽君子。
不過在咱們的歷史書中,康有為是一個憂國憂民,積極探求救亡圖存道路的愛國者。他一生試圖結合儒家思想和西方立憲主義的努力雖然失敗了,但他救國的努力卻是應該肯定的。康有為後期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墮落為保皇黨,因此可以看出他所主張的變法,只不過是統治階級內部的自我「革政」,並未上升到革命的高度。
康有為這個人,私德是不太好的。想當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倉皇出逃日本。本來大難臨頭時逃命要緊也算人之常情,但康有為卻把這逃命的旅途當成了斂財的路數。他聲稱自己「密受衣帶之詔」,此次出逃是「奉詔出外求救」,是效法當年伍子胥滅楚時,向秦國求救的申包胥,要求所有「忠君愛國之士」,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結果數月之內,康有為募得大量資金。
這筆錢到手後,康有為卻並沒有拿出救被軟禁的光緒皇帝,而是去了海外,過起了優越的生活。他甚至還在北歐買了一座私人島嶼,準備將來在此養老。雖然最後他還是回國了,但自戊戌變法之後,康有為便利用人們的愛國心,過上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1923 年,保皇和復辟均告失敗的康有為來到青島度假。這裡有他一個朋友,名叫李可良。但是康有為並不知道,這位李可良是一位秘密從事反對北洋軍閥活動的國民黨員。在青島的日子裡,康有為經常帶女兒到李可良處喝茶聊天,思想也潛移默化的受到了李可良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孫中山及國民黨的看法,不再把國民黨當成洪水猛獸了。
1927 年 3 月 8 日,是康有為的70 壽辰。為了慶賀他的壽辰,溥儀派人送來了手書「岳峙淵清」匾額一塊,以及玉如意一柄。康有為受寵若驚,連忙穿起前清官服,跪謝天恩。隨後,康有為含著熱淚寫下一份「謝恩折」,以大清臣子的名義,向溥儀這位「皇上」謝恩。
康有為雖然是廣東人,但對青島十分偏愛。他曾在家書里說:「青島氣候甚佳,頃得一官產屋,名為租,實則同買,園極大,價極少,候數日可得。今各人住客棧極貴,候得屋,當電告,至時可來青島,實則遠勝滬矣,滬無可戀。」
1924年,康有為在青島花了一千大洋買下了一幢德式樓房,將溥儀手書的「天游堂」三個字懸掛其中,將該樓命名為「天遊園」,並自稱「天游化人」。這座大樓位於今天青島市福山支路5號,原是德國占領青島時一些要員的官邸,先後有數位督軍、司令在此樓住過。不過這些人的下場都不太好,康有為親自對這座樓進行了風水堪輿,認為這所宅子風水不太好,於是對其進行了重新裝修,將自己的臥室從一樓移到二樓,還請了高人為溥儀手書的「天游堂」三個字進行了開光儀式。彼此,康有為認為「凶宅」已變成了「福地」,大可安居了。
按說起來,住在福地之中,身邊又不缺錢,康有為正好可以頤養天年。但是康有為在青島沒住幾年,便突然離世。按說起來,他去世時也才七十歲,並不是油盡燈枯的年齡。他是怎麼死的?
關於康有為之死有三說:一是病故;二是被前清慈禧太后生前所遣殺手下毒;三是被國民黨特務下毒。
被前清慈禧太后生前所遣殺手下毒的說法,雖然在二十年代的青島風靡一時,但考慮到此時慈禧已去世近二十年,就算生前有所遣殺手,斷不會等二十年才動手,因此這種說法乃是坊間傳奇,不足為信。
1927年3月8日是康有為七十壽辰,原打算在濟南祝壽,後因故改在上海舉辦。壽誕前一日,溥儀命人送來題御筆「岳峙淵清」四字匾額和玉如意一柄,康有為起草《謝恩折》向溥儀謝恩,並將匾額高高掛起,向祝壽賀客展示。此時康有為沒有一點去世的徵兆。
此時正值國民革命軍北伐之際,兵鋒直指山東。康有為把全家轉移出青島,以避北伐軍之鋒芒。於是,3月18日康有為離開上海去青島,臨走時對兒子說:「我與上海緣盡矣。」
到達青島後,康有為應邀去一位廣東同鄉家中做客。做客回家後,他飲了一杯檸檬紅茶,一會便腹痛如絞,請了一位日本醫生來診斷,說是食物中毒。次日清晨,康有為猝然離世。據說死時七竅溢血,屍體不僵。
康有為死後,其女康同壁認為父親是「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導致死亡」。因為康有為不同意溥儀「跟著日本人走」,故而被日本人投毒所害。
但是康有為的另一個女兒康同環反對這個說法,認為康有為可能是在朋友家吃了不潔食物中毒,「未必是因為政治鬥爭而犧牲的。」
但是康有為死後,其朋友高拜石卻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文披露:康有為實為「移植睪丸致死」。
據高拜石透露,康有為熱衷房事,但年齡畢竟大了,有時有心無力。於是康有為便向上海名醫生江逢治求診,江逢治便介紹了一個德國醫學博士為康有為「重振雄風」。據說這個德國博士能將猴子的生殖腺移植在人體上,但須將人體的睪丸割去。
康有為聽了江逢治的介紹,表示願意做這個手術。據德國博士說,手術非常成功,康有為在術後也表現得很正常,還笑著和江逢治說了手術的經過。事後,康有為還寫了一副對聯贈德國人。沒想到,手術後不到三個月,康有為便暴卒了。
結合康有為的為人,這種說法也頗有可信之處。眾所周知,康有為一生共擁有六個女人,而且向來寶刀不老。1919年,62歲的康有為遇見年僅18歲的美女張光,不惜放下身段,用死纏爛打的方法,終於抱得美人歸。當時徐悲鴻則還專門為他畫了一幅畫,名字就叫《康南海六十行樂圖》。康有為年過六旬仍如此風流,想通過手術返老還童,也在情理之中。
康有為死後,葬于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的浮山上。他下葬時,脖子上佩戴著當年面見光緒時的朝珠;胸前戴著一把金鎖,正面刻著「先天下之憂而憂」,背面刻著「國學大師」等字樣。死後的康有為,左手中握著一枚日本金幣,右手握著一枚印度金幣,身著中山裝,遺體邊上則疊著一套蟒袍玉帶的朝服。
客觀來說,康有為的立憲思想具有很大的時代局限性,他對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理解得也不深刻,但他仍舊算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學者,在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還是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的。至於他的私德有虧,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