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爭不搶沒出息?佛系娃身上都有種可貴的鈍感,家長要珍惜

2019-12-08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周末親子活動的時候,很多媽媽都帶著孩子去參加親子春遊活動。和平常比較要好的媽媽坐在一起聊天看孩子玩遊戲,每個人都十分高興。注意到了坐在一旁的丫丫,手裡一個玩具都沒有,丫丫的媽媽問孩子發生了什麼,說:"你怎麼不去玩玩具啊?都別別人挑光了,你玩什麼呀?"

丫丫一臉平淡的說:"我不想跟他們搶玩具,我等他們玩完了我還可以再玩。"聽到丫丫如此佛系的發言,回到家後,我認真地思考孩子所說的話。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努力和別人家的孩子競爭,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做個"佛系娃"呢?

過於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反而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一些的不利的影響。作為家長培養孩子做一個做"鈍感型"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才能夠從從容容的面對挫折。

有家長覺得,孩子不爭不搶,失去了自己的競爭意識,反而還更加沒出息。其實這不能一概而論之。"鈍感型"的孩子,他們不會去刻意關注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鈍感型"的孩子只會在乎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他們不會在乎以前做了什麼,也不會畏懼未來會發生什麼,"鈍感型"的孩子只在乎現狀,所面對的事情對於自己來說自不自在。

這些孩子的本性上都有一種可貴的鈍感,孩子身上的這種鈍感是不屈不撓的堅韌力量,孩子雖然是做事不激進也不會迫切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放棄自己的目標。

通過對"佛系娃"的長時間的觀察發現,我發現這些"鈍感型"的孩子,並不是別人口中所說的"沒出息",因為他們不會去在乎別人的評論而而去改變自己的要求,他們只是是走得有點慢兒而已,但這種孩子走得會更穩。

作為家長要知道,"佛系娃"身上的那個鈍感力是什麼

鈍感力出自於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的書《鈍感力》。鈍感力是指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進、張揚、剛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並同時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和社會的和諧相處。

渡邊淳一在書中寫道:"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 "鈍感型"孩子身上都有種可貴的鈍感,家長要珍惜

在如今的現代的社會總是充滿了競爭,每個人的生活節奏都是十分快快,仿佛慢下來就會被追上。我們也許都會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保持一顆平常的心,但是在這個社會裡,我們卻很難去保持一個平常的心,擁有著"鈍感力"幾乎在這個社會不可獲得的一種精神了,對於孩子來說,這種"鈍感力"的"佛系"是十分可貴的,作為家長一定要非常珍惜。

"鈍感型"孩子身上都有種可貴的鈍感,當他們去面對生活或者在學習上的難題的時候,"鈍感型"孩子不會表現出十分在意或者是敏感,也不會輕易的表達出脆弱,"鈍感型"孩子是以更加的從容的姿態,接納去接納問題,以更加樂觀的態度去挑戰,"鈍感型"孩子會更加容易感到幸福。

其實許多家長都會希望的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去小心的培養孩子的"鈍感"。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節奏,作為家長的我們要讓孩子能夠慢慢的成長,在孩子自己的空間裡面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假如家長有一個什麼東西都不會在意的"佛系娃",請家長要珍惜這種可貴的精神,不要用成人的三觀去影響孩子,更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評判孩子。

作為家長應該知道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佛系娃",培養孩子身上可貴的"鈍感"

  • 要讓孩子面對讚賞不驕不躁,培養孩子"佛系"精神

偉大的毛主席曾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在現實生活中,作為家長要學會正確的誇獎孩子,給予孩子正確的鼓勵,於此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當受到誇獎的時候要虛心接受別人的誇獎,千萬不可以得寸進尺,從而洋洋得意。

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他就是活生生的"佛系"科學家,因為他從來都不會把全部的成功歸結於自己的努力。他曾經說這樣的一句話:"假如我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句話十分生動的說明了牛頓的"佛系",他認為自己的成功不是因為自己的智慧,而是他的成果是建立在之前的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和要救的的基礎上。面對外界對自己的讚揚,他從來沒有得寸進尺,從而洋洋得意,他只是堅持去做他的實驗實驗,一步一步的努力去研發,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渡邊淳一曾經說過:"世界上不僅僅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相比之下,不為繁瑣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

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佛系精神",首先要讓孩子"佛系"的去看待外界的對自己的評價,做到不驕不躁去面對一切。

家長做個佛系家長,不過度要求孩子

台灣著名繪本作家幾米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寫下過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你們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們需要相互包容,辛苦堅強地活下去。當沒有變成你們希望的樣子時,那麼請喜歡我最初的模樣。"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存在許多的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完美的孩子,為了要讓孩子成為完美的人,圓滿自己的希望,很多家長總是會下意識的去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這樣做不但會讓孩子感到十分焦慮,而且還會讓孩子經常處於緊張的情緒當中,家長的過度 要求孩子,反而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

作為家長要成為一個"佛系"的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簡單愉悅的環境,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比如說,有許許多多的父母對於孩子考試成績都沒有滿意過。將孩子的每一次測驗都會看得十分重要,仿佛要上場打仗一樣。家長這樣"期盼"會讓孩子倍感壓力,過度的要求會給孩子在考試的過程當中造成恐懼的心理,即使是班級安排的一次很小的考試都會讓孩子十分緊張。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些孩子雖說在學習上很難進步,幾乎沒有結果,但是孩子在其它方面可能會有很大的突破,會有非常突出優秀的成果。家長應該要"佛系"看待孩子,讓孩子自由的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發展,不要過於要求孩子,從而導致兩敗俱傷。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Vgr5W4BMH2_cNUgb7Y5.html